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有13亿人缺少饮用水,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根据当前的气候条件和人口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人均水资源量将减少24%,稳定可靠的人均供水量,将由300立方米降至2280立方米。人类对水资源的耗量在不断增加,约经过15年便要增加1倍。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率约为2%,而用水增长率却达到了4%,有的国家则达到10%。目前全世界约有4200亿吨污水排入自然水域,致使  相似文献   

2.
1940年至1980年间,全球的用水量翻了一番,预计到2000年还要再翻一番。由于生活水平的差异,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量也相差甚大,为20~500升。全世界有4%的人均日用水量达300~400升(美国为580升),而全世界67%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人均日用水量小于50升。时至今日,全球范围内,仍有65%的农村人口,35%的城市人口没有供水系统。尽管如此,在过去的10年里,又有13亿人喝上了卫生的水。但是,在现在52亿的世界人口中,仍有约12亿人喝不上卫生的水。  相似文献   

3.
随着Internet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Internet为人类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人们用数字信号在网上交换邮件、讨论问题、阅读、写作,甚至游戏.全球Internet网用户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增长,目前已达到3.5亿.据估计,到2005年,全球将有超过10亿人上网,也就是说,世界将有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成为Internet网用户,Internet网将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沟通和生活工具.  相似文献   

4.
2045年,全球人口将逼近90亿。届时,非洲大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阿尔伯丁裂谷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与野生动物之间争夺土地等资源的战争愈演愈烈。如何平息这种冲突?野生动物还有没有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营养不良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未来10年世界人口和消费量的增长速度来看,要想真正实现营养安全还需多方面的努力。热量过高或过低热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营养不良。世卫组织的报告显示,近40%的大洋洲人口都有肥胖问题。营养不足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加勒比地区,那里有20%左右的人口摄取的热量过低10.8%全球有10.8%的人口营养不良,相当于约7.95亿人,但这是自1990年以来,世界营养不良率最低的一次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不久前宣布,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达到总人口的4%,超过3亿人身患抑郁症,人数相比十年前增长了18.4%。目前抑郁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头号致残元凶,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约为男性的1.5倍,全球约80%的精神障碍患者都来自中低收入国家。为贫困和失业所苦,遭受内乱、冲突等困扰的人群,身患焦虑症以及抑郁症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日本3G业务的发展在近两年非常迅速,其3G手机的用户数已有约1亿,超过移动通信用户数的80%.美国在3G领域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加快了追赶的脚步,2007年6月一2008年6月这一年间,美国3G手机用户数量猛增80%,达到6 420万.欧洲国家随后也出现了3G发展突然加速的现象,法国电信监管机构日前发布最新调查显示,法国3G用户人数2008年内激增61.3%,达到760万人.而3G美国协会2008年底发布报告说,全球3G用户数接近4.15亿,比两年前预测的2亿人多出约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工业和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目前,全球年产垃圾近500亿t,人均年产垃圾约8 t,听起来很吓人吧?不过,这其中还包括一大部分工业垃圾.美国每年的城市生活垃圾近3亿t,工业垃圾20多亿t.而曾经具有"垃圾王国"之称的日本更是吓人,小小的岛国年产各类垃圾3亿多t.  相似文献   

9.
正1901年,阿奇博尔德·加洛德爵士鉴定出已知的第一种人体遗传疾病尿黑酸尿症。今天我们认识到,至少有8 000种人体疾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称为单基因病,其数目几乎每天都在增加。这些疾病在美国被分类为"罕见病",因为它们的受累人群都少于20万人,而在全球范围它们则可能累及4亿人口。一些疾病,如镰刀细胞病,全球累及数千万人口,而在世界的特定区域它只能分类为"罕见",包括美国、欧洲和亚洲的远东地区。对于少数病人,  相似文献   

10.
刘助仁 《世界科学》1989,11(10):23-24
目前全球人口已突破50亿大关。据推测,2000年将达60多亿,下世纪中叶将超过100亿。地球上的可耕地面积,1982年统计是14.5亿公顷,预计到2000年这一数字不会有大变化。为了维持人口增长的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开发粮食增产技术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任务。苏联重视利用微生物发展饲料战后,许多国家的食品结构中肉类消耗量大大增加。要提高肉类生产则必须提高谷物生产。要得到1  相似文献   

11.
十亿兆次的运算林元凯,吴卫译任大明校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现在的银河系帝国扩大1000倍─—那就有10,000亿颗行星,每一个都象地球这样大而且有数十亿的人口。现在假设有一个问题,必须由所有这些星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作出“是”或者“不是”的回答来才能够得...  相似文献   

12.
全球大约有3.5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5%——患有I型或II型糖尿病,前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后者很大程度上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今年5月17日英国《自然》杂志刊出的一组文章对糖尿病病因、治疗和预防的最新研究进行了讨论。据中国糖尿病协会截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糖尿病患者接近1亿,已超越印度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和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为了引起大家对糖尿病的关注,本刊特选编这组糖尿病专辑,希望引起读者的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13.
正病毒的存在似乎仅仅是为了让人类遭受痛苦,给社会带来浩劫。它们在数千年时间里夺走了无数生命,导致全球大量人口的死亡——1918年流感造成了5 000万~1亿人死亡。20世纪,近2亿人死于天花。当前COVID-19大流行只是一系列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致命病毒攻击中的一个而已。如果选择挥挥魔杖,施施魔法就能让所有病毒消失,恐怕大多数人都不肯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55亿,以后每过一分钟时间,地球上的人口就净增150人,每天增加22万,每年增加8000万。照此速度,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63.5亿。许多专家认为,100亿左右是世界维持合理健康而不算奢侈生活的人口限度。这就是说,至多再过60年左右,地球上的人口就要达到人类生存的临界线,将陷入"人满为  相似文献   

15.
<正>联合国预测,到21世纪末将有近110亿人生活在地球上,但其他人口研究团队预测,全球人口增长将更早达到峰值,而且总人口远低于联合国的预测值。20世纪80年代对于新加坡的准父母来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时期。新加坡政府最初告诉他们"生两个孩子就够了",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支持这种生育控制政策,阻止夫妇生育三个或更多孩子,比如提高生三胎的住院费,并取消了生育津贴。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世纪初以来,全球的经济总量增加了200倍以上。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人们开始反省经济增长方式,探索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过去那种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谋求发展的观念,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和调整。最近,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以协调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这标志着我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进步和升华。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不发达的…  相似文献   

17.
肥胖的背后     
肥胖是19世纪以后,物质生活富裕的特殊产物,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目前至少有10亿成年人超重3亿人肥胖,除美国、英国、德国这些传统"肥胖国"之外,亚洲、非洲等国肥胖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40天的时间,30亿人次的人口流动,相当于全国人民进行两次大迁移。中国春运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活动。这些约占世界人口3/7的人关联着一个相同的标签--火车。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淡水资源的日趋珍贵,研究人员正把眼光投向大海,他们要用海水浇灌某些经挑选的植物。当前全球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就是要找到足够的水和土地来满足全球性食品需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在今后的30年内需要20亿公顷(约合49.42亿英亩)的新耕地─—面积相当于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犹他、科罗拉多、爱达荷、怀俄明以及蒙大拿诸州的总和──才能满足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迅速增长的人口的食品需求、可是在这些地带的国家中可供农业拓展的土地只有9亿3千万公顷──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被森林覆盖,是应保护之地。显然,我们需…  相似文献   

20.
许多世纪以来,人类已经改变了自然景观。在上个世纪里,人口增长和随之而来的技术进步,增强了人们协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今天,没有什么理由会使人相信国家公园可以免遭其影响。因此,生态变化增加的全球趋势也许是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受威胁的主要根源。80年代初,世界人口约为43亿,从1975到2000年预计人口将增加55%。在其增长幅度上,前不久、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由于人口急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