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助仁 《世界科学》1989,11(10):23-24
目前全球人口已突破50亿大关。据推测,2000年将达60多亿,下世纪中叶将超过100亿。地球上的可耕地面积,1982年统计是14.5亿公顷,预计到2000年这一数字不会有大变化。为了维持人口增长的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开发粮食增产技术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任务。苏联重视利用微生物发展饲料战后,许多国家的食品结构中肉类消耗量大大增加。要提高肉类生产则必须提高谷物生产。要得到1  相似文献   

2.
水稻农业增产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是全世界将近一半人口的主粮.据统计目前全球水稻栽培面积约为每年1.62亿公顷[1],其中亚洲最多(1.43亿公顷)占88%,非洲和美洲其次,分别占6.4%和4.4%.绝大部分水稻生产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密度高而且增长速度快,不少区域还因土壤质量差、肥力贫瘠,基础设施落后,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短缺问题严重.更为严峻的是,世界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估计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世界人口已超过50亿。据统计,全世界每12年左右将增加10亿人口。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以谷类、豆类为主,蔬菜、肉类为辅的传统食品将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如果不开辟新的食物来源,人类社会将面临食品危机。那么,新的食品有哪些来源呢?许多国家正在试验栽种一些几百年来还没有被作为农作物的粮食植物。欧美一些国家经过研究证实,烟草是蛋白质的来源之  相似文献   

4.
随着21世纪的日趋临近,现今世界正在面临诸多问题。在全球17个主要捕鱼场中,目前已有4个呈无鱼可捕的境地;灌溉用水的短缺成了世界众多区域的一大难题;水质污染问题正在威胁着农田产量;在可耕地面积尚未得到有效开垦的今天,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预期在未来30年间将达到1个亿。结果,在非洲的撒哈拉地区以及南亚部分区域,其人均食品的生产正在继续下降,对此.许多专家也感到束手无策。生物技术──尤其是通过转基因方法将某一物种转变至另一基因组的技术,对上述诸多难题具有潜在的减缓可能。例如,遗传工程(转基因)鱼,其生长速度要…  相似文献   

5.
城市发展de限制因素章建康译世界城市人口正以令人惊恐的比例增长,许多城市人口长幅超出服务业(如卫生、交通、治安和住房)所能达到的3~4%的增长速度。到2000年,全球80亿人口中的一半将生活在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墨西哥城人口将达3200万...  相似文献   

6.
刘旦初 《科学》2004,56(3):49-51
大约在一万多年前,人类开始探求稳定获取食物的方法,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农业。当时的人口仅1500万。到1850年,地球的人口已达到10亿,120年之后的1970年。地球人口猛增到50亿,2000年则突破了60亿。民以食为天,人类面临着需要给自己提供足够的食物和营养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7.
2045年,全球人口将逼近90亿。届时,非洲大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阿尔伯丁裂谷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与野生动物之间争夺土地等资源的战争愈演愈烈。如何平息这种冲突?野生动物还有没有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正>5个有希望的迹象显示,全球能源正在逐渐变得更加清洁。地球人口多达70多亿,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势必也日益增加,而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所导致温室气体增加,极端气候增多,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危害。这并不是说地球就没有希望了。即使在人类给地球造成极大负面影响、警钟时时响起的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9.
在不久的将来,创纪录的粮食短缺危机将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将突破90亿(2020年将增至80亿),届时粮食产量必须提高近50%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对此,从现在起,世界各国应该规划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填补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各种先进数据业务的不断涌现,使人们对网络容量的需求出现了爆炸性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光网络系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导致传输容量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光放大器和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出现,不仅强化了光在网络中的作用,而且将光的优势带到了网络边缘──光开始以多种形式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电子到光子 20世纪末,通信领域发生的最大变革莫过于从电子向光子的转移,其影响正在逐渐地显现出来。目前,光已经进人到全球大多数核心骨干网,为人们带来了多媒体通信以及高速互联网接入能力。未来,它们还…  相似文献   

11.
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到90亿,参加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的研究者们认为,水产业这个经历了强劲增长的产业能为世界的蛋白质需求做出重要贡献。他们对于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也很坦率,即确保养鱼业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索取以及过度开发与工业化污染环境的后果,人类的生存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的危机,而人类生存的主要资源是食品,这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既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节约资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精确农业的概念和实践自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87年世界人口突破60亿以来,近2年世界人口又增长了大约2.5亿。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70年代曾放慢,但到了80年代又加快了,1989年世界人口总计已经达到了62.34亿。在80年代的最后几年中世界人口还在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成为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比率最高的10年。目前,世界每年新增人口超过9000万,这个数字比一个墨西哥国家的人口还要多。  相似文献   

14.
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无尽的能源、金属矿物、化工原料、食品、药物,更重要的也是常常不为人所注意的资源是水、空间和环境。 在迈进21世纪门槛时,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陆地已不堪重负。为了满足还在迅速膨胀的人类  相似文献   

15.
刘志鹏  李印实 《科学通报》2024,(11):1395-1398
<正>温室效应与能源危机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根本难题[1].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燃烧产生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等问题频发. 2023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2022年全球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相较2021年同比增长1.1%,因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超过393亿吨,达到历史新高点.  相似文献   

16.
人口大约在公元1000年的时候,全世界的人口只有2.5亿,在1000年间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西班牙的科尔瓦多市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居民有45万。直到17世纪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出现为止,世界人口每年的平均增长率只有0.1%。一半的儿童在5岁之前就夭折。而那些安全度过了童年时代的人,往往可以活到60~70岁。虽然几百年来对由于全球人口过剩的结果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饥荒的预言是不正确的,但是人口增长可能是当我们跨进新的一千年时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尽管世界人口增长率已开始下降,而且还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随着Internet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Internet为人类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人们用数字信号在网上交换邮件、讨论问题、阅读、写作,甚至游戏.全球Internet网用户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增长,目前已达到3.5亿.据估计,到2005年,全球将有超过10亿人上网,也就是说,世界将有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成为Internet网用户,Internet网将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沟通和生活工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莱斯特·布朗(LesterR.Brown)曾以提出“谁来养活中国”问题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对人口与粮食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人口与粮食问题的一些片面观点和指责。译者翻译本文并不代表赞同莱斯特·布朗的所有观点,希望读者在了解国外学者对世界人口发展和世界前景的观点,吸取其合理和有益见解的同时,能用辩证的眼光结合中国的实际来对待和理解这些问题─译者在过去50年里,世界总人口增长了一倍多,从1950年的25亿增长到1998年的59亿人。这种始无前例的人口急剧增长,加上不断增加的个人消费,使人类对地球的要求超出了地球的自然…  相似文献   

19.
许多世纪以来,人类已经改变了自然景观。在上个世纪里,人口增长和随之而来的技术进步,增强了人们协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今天,没有什么理由会使人相信国家公园可以免遭其影响。因此,生态变化增加的全球趋势也许是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受威胁的主要根源。80年代初,世界人口约为43亿,从1975到2000年预计人口将增加55%。在其增长幅度上,前不久、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由于人口急剧  相似文献   

20.
科技传真     
自然食品深受欢迎 由于从2001年4月起,进入日本市场的转基因农作物和以它们为原料的食品必须在包装上给予明确标志,所以日本大商社正在加速进口普通农作物,以满足急速增长的对自然食品的需求。 日本公司扩大了在美国栽培普通农作物的合同,并且开始确保从中国得到普通农产品。欧洲也在加大从美国和南美国家进口自然食品的数量,世界范围的争夺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