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清王朝初期对西藏的经济治理主要采取怀柔绥辑的态度,由此出现西藏市场大量流通尼泊尔银币的情况。随着两次廓尔喀战争相继发生,清王朝自上而下意识到贸易—铸币—外患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开始重视西藏的货币问题。随着乾隆皇帝对西藏基本经济情况了解的深入,逐渐转变战争初期禁止藏、廓贸易与西藏市场流通尼泊尔银币的策略,并敏锐地察觉到在西藏建立正规币制的重要性。在西藏发行乾隆宝藏币是清王朝对藏货币政策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权以及乾隆皇帝与在藏大臣的国家观念,此铸币的推行,强化了西藏民众的归属意识与国家认同,亦促进了西藏经济向内地的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货币的产生、发展、消失或转化,均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势、经济条件、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因此,清晰地整理出货币的种类,是分析、研究院藏货币价值的基础。本文对院藏东北珍贵近代货币的种类进行详细介绍,通过研究货币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影响,更深层次地探讨货币所体现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货币的产生、发展、消失或转化,均是由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势、经济条件、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因此,清晰地整理出货币的种类,是分析、研究院藏货币价值的基础.本文对院藏东北珍贵近代货币的种类进行详细介绍,通过研究货币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影响,更深层次地探讨货币所体现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荫棠为清末西藏新政的开拓者,是系统提出西藏近代化改革的第一人。他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振兴实业论,对外商战论,创办西藏银行及进行币制改革论。文章认为,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虽然在现实层面贯彻很不理想,甚至有些思想不现实不准确,但对西藏此后的经济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西藏近代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治化是新时代西藏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藏是顺应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必然要求,是在西藏全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合作共治的基础性工程。文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藏促进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意蕴,探索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同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互构逻辑,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藏促进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维路径。指出西藏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工作,法治理念和模式在西藏各族人民群众中深入人心,为西藏高质量发展与长治久安给予有力的法治保障,为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通车促进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带动了青藏铁路沿线甘肃、青海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样的客观条件为费孝通先生"两南兴藏"设想的实施带来了新机遇。文章详细陈述了费孝通先生关于"两南兴藏"设想的论述,进一步界定了"两南兴藏"的内涵和外延,指出实施"两南兴藏"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就此设想的实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君 《西藏大学学报》2010,25(1):105-111
张荫棠被誉为"外交之良才"。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张荫棠在入藏"查办藏事"前后,先后多次参与办理西藏的外交事件。在其入藏查办藏事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外交思想,为维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藏岩画最初的发现者大都是入藏考察的外国学者,弗兰克、杜齐等人最早在藏西发现岩画,杜齐教授很早便推测出这些古老岩画为北部游牧民族所为。中国西藏自己的岩画发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在众多考古工作者及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岩画发现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各地经调查发现并记录的古代岩画已有近百处地点,上千幅画面,近万个单体图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十几个县境内。瞻望前景,西藏岩画的发现可能还拥有一个比较乐观的前景。基于岩画发现的一般规律,西藏高原几乎具备岩画大规模存在的诸多条件——牧猎经济传统;鲜明而突出的苯教文化特色;古象雄王国的所在地等等;它们不仅意味着藏北羌塘草原在西藏的铜石并用时期,曾经是文化、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也就为岩画的存在奠定了基础,西藏岩画的发现应该是对传说中的古象雄国的揭密,是我们认识藏北高原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图象资料。  相似文献   

9.
明代以帕木竹巴政权为代表的西藏各地政教势力一直倾心内附,争取明朝中央的封赐,藏汉民族关系比较和睦,西藏社会相对稳定,封建农奴制经济、传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文章着重论述这段历史时期西藏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探讨了其得到长足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1888年英帝国主义对我国西藏发动第一次武装侵略后,以通商为主要手段,开始了对西藏地方长时间的经济侵略。后来英印政府又策划对中国西藏进行“直接交往”的阴谋遭到失败后,发动了第二次武装入侵西藏的战争。这一时期恰好是有泰担任驻藏大臣并在西藏地方主持政务的时期。面对英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驻藏大臣有泰不顾清朝中央政府命他即刻赴边谈判的旨意,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最终使西藏地方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拉萨条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60多年来中国藏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据,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阐明了中国藏学研究对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和西藏社会和谐稳定的贡献,对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贡献,对继承和发展西藏传统文化、促进西藏文化建设和繁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藏文白话报》作为蒙藏事务局主办的三种白话报之一,宣扬“五族共和”理念;以多种形式发布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中央政府的对藏政策;关注涉藏机构的变革,及时传达涉藏信息。研究《藏文白话报》与中国西藏的关系,可以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民国时期西藏社会的变迁,也可为批驳“西藏独立”论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藏学家王尧先生,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联合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曾任奥地利维也那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美国西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吐蕃敦煌文献选》、《西藏文史考信集》、《宗喀巴评传》、《水晶宝矍》、《藏戏故事集》、《西藏萨迦格言译注》、《藏学概论》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历史文献类、语言类、宗教类、文化艺术类等藏学专题论文数百篇并主编相关学术出版物。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吐蕃)、藏传佛教及敦煌古藏文。文章围绕王尧先生主要藏学学术生涯,概览其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及学术思想,意欲管窥新中国藏学的发展,展现以王尧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藏学专家,对于中国藏学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清至民国时期作为传统西藏与现代西藏的联结点和转折点,是西藏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受到自然、人口、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西藏城市的社会流动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西藏城市人口与区域外部流动较弱,但区域内部流动较频繁;另一方面,城市社会的垂直流动趋于凝固,出现板结性特征.社会流动的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向上流动的比率也会提高;反之,就会出现众人的向下流动.  相似文献   

15.
西藏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十年动乱,百废待兴,当时国家从内地委派了援藏美术教师,在西藏开始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历史。70年代末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西藏学生又陆续考入内地大学学习美术,80年代开始还有部分西藏画家到国外进行学习和交流,这些艺术家返藏后继续进行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等工作。与此同时,西藏传统美术教育纳入到了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中,使西藏的现代高等美术教育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较完善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但是,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西藏的现代高等美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解决,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以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为案例,对西藏美术高等美术教育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笔者就西藏教育现状、教育特殊性、教育手段与教育模式等方面采访了马戎教授。马戎教授认为,西藏的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目前西藏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他建议今后藏族知识分子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不宜集中在民族院校进行,而应安排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以及沿海地区的知名高校;西藏要加强双语教育,西藏的少数民族要学习汉语,同时在西藏工作和生活的汉族干部和学生也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在教育和就业模式上,认为内地西藏班的建设和目前政策性安置藏族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扎什伦布寺格西安钦呼图克图在内地倡办并参与启建时轮金刚法会,前往汉地佛教团体和寺院讲授格鲁派历史与显密经典,后经由汉地僧侣和居士弟子翻译刊行,传承影响至今;与太虚法师共同参与组建佛教同愿会,推进汉藏两地佛学交流研究与文化联系。安钦呼图克图先后两次往返西藏与内地之间商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转告中央政府的涉藏政策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立场,国民政府封授其“普静禅师”名号。安钦呼图克图以非官方身份弘法讲经沟通汉藏文化,为汉藏双方意见立场的直接表达奔走往返两地之间,成为民国时期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共同依托的僧侣使者。  相似文献   

18.
刘永文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2):89-96,116
在清末新政大的环境里,《西藏白话报》诞生了,它以爱国、尚武、开通民智为宗旨,以西藏官员为主要传播对象,直接地参与了西藏的近代变革。而在内地创办的各种形式的报刊则间接地反映西藏的社会发展。这些报刊关注重大政治变迁、及时报道国家的治藏方略和政策得失,传达国内外关于西藏的信息。本文以《神州日报》、《时报》、《东方杂志》为个案,论述晚清报刊与中国西藏的关系,从而阐明西藏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颁布实施以来,为西藏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在西藏自治区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保障西藏人民充分行使了各种自治权利,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西藏在政治、经济、化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西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文学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历史,如何展现这一百年来人的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西藏文学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轨迹。文章以《格桑梅朵》《无性别的神》和《祭语风中》三部反映西藏不同历史阶段面貌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例,分析不同时期的小说叙事话语和风格的转变及其所反映的西藏文学创作中现代性意识从确立、追溯到反思的特征,并结合西藏当代知识分子作家的生命历程和创作变化,来管窥西藏不同时期小说创作所折射的时代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