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然而,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很容易就能看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汉字、词语、课文理解等内容的学习,语文的趣味性以及人文性几乎很难实现。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让课堂更加活跃,更加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创设情景,科学合理地调动各种因素,让课堂充满光彩,使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可谓耗时多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听讲的从属地位,最终却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强化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上下功夫。一要把读书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读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当主角。“书声琅琅”,应该是学校的特征,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可是现在充塞于语文课堂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解和大量的所谓“知识点”的练习。这些讲解和练习,夺走了学生“熟读精…  相似文献   

4.
田春雨 《科技资讯》2014,(5):74-74,76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成为孩子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课标准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教改潮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第一,自主探索——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第二,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孩子。第三,拓宽空间促进学生多元探究。第四,巩固提升——把发展留给孩子。当然,"放手"并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具备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更高超的指挥艺术,更有效的调控能力。教师要牵线搭桥,拓宽学生的思维,唤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教育部已经提出了三维课程教学的目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教育部是希望老师彻底的放弃传统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老师将教学理念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老师要还给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下面对此进行了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闫长楼 《科技资讯》2014,(34):175-175
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构建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更多的被解读、操作成更疯狂的"一个接着一个问题的提出,一个接着一个知识点、考点的灌溉",这种"高效"确能在短时间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这无异于将原本美丽的课文撕成了碎片,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起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能力、个性充分地展示和张扬。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样,语文课堂便有了生命!  相似文献   

7.
陈婷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128-128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沉默使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往往把责任推给学生,抱怨他们基础差,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教师不能一味的抱怨,应反思自身,采用激励策略,创设课堂环境,增加学生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采用竞争、赞美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活跃起来,爱上语文学习。运用激励策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均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思维,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学习中自觉探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张玲 《科技资讯》2014,12(24):169-169
高效课堂能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给每一位老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扬长补短,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是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才能把学习中的被动变为主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燃起求知的渴望之火。为此,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一个前提,通过有趣的授课艺术组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语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车延霞 《科技信息》2007,(19):126-12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中怎样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构筑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计算机教学从以前的“课堂是教师挥洒的舞台”向“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从“教学以教为主”逐步演变成了“以学为主”,工作理念大大提升,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以充分激发,同时重视能动性、创造性在课堂中的作用,提升课堂效率,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艾玲 《科技信息》2011,(32):349-349
课堂上若把希望仍寄托在教师的教上,单凭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这样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则让学生成了教师的观众或听众,只会使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再以教代学,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努力优化中职的数学课堂,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教师创新主动性不足等存在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导语设计、营造课堂氛围和教师语言运用等方面入手,探讨论述新课程下灵动课堂构建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莎 《科技信息》2010,(9):325-325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要将传统教学中被教师“一言堂”所占领的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另外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认为,在课堂中,敢探索、会创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相似文献   

15.
评点式阅读教学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更新了陈旧的教育模式.评点式阅读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彰显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杜郎口中学最富有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改革是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的彻底转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是较为鲜见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其特点是: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环境解放学生。如此的课堂教学改革,给杜郎口中学解决了三学问题,获得了三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的教改思路,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全新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指导思想下,要求教师工作重点,应从如何管理好班级转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来。只有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教育才是高效的教育。所以,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探索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教学效果也有了更好的保障。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和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学生开展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则起到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该文首先对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如何应用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丰富中职化学教学模式,以期待提升中职化学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改革认为语文课堂要焕发活力,展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和谐。在语文课堂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启学生智慧,才能做到学之有效。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活跃恩维,先动起来。只有先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效课堂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行为,尤其是要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要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欲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习欲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而教师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