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百色起义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强大精神动力,要把百色起义精神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培育求真务实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大胆创新”,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坚定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百折不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大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团结奋斗”,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人际关系;“自强不息”,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培育大学精神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它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新建本科院校要和谐发展,必须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培育自己的独特的大学精神。这就要把培育大学精神作为战略工程来认识,体现到学校的办学思想中去,体现到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中去,体现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三种部门文化的和谐发展,培育第三部门文化,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第一、二部门的强势地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和谐发展;培育第三部门文化,可以彰显高等教育第三部门的属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文化是高职院校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和文化基础。要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应着力从培育和谐的教育理念、弘扬和谐的学校精神、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和谐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建设高职院校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余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新余的宏伟目标,首次概括和提炼出了以“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创新创先、和谐和睦”为内容的新余精神。新余精神的实质是城市精神。培育和弘扬新余精神有着重大的意义。概括和提炼城市精神,必须遵循若干基本原则。培育和弘扬新余精神必须强化主体,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切合实际、特色鲜明、促进内涵为出发点,坚持把和谐的精神和理念渗透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从而为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打牢思路基础,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7.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工作在建设和谐校园发挥着强健个体体魄、调适人际关系、完善人格、铸就团队精神等重要作用.建设和谐校园要充分发挥体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并将之融入学校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文化精神培育中去.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设符合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基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进行企业精神的塑造,然后从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企业道德、建立企业制度文化、培育和谐工作氛围入手,最后落脚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9.
公共精神是指基于公民的理念、责任、义务驱动而愿意致力于公共生活改善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一系列价值目标的认可与追求。公共精神通过培育公民的平等、自由、参与和责任意识,孕育公共理性,催生公民共同体,为和谐社会奠定公正性基础、合法性基础与道义基础,因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诉求。当前,我国应从发育公民共同体、保障公民参与、生成公民风范等方面入手,以培育公共精神,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诚信、进取、和谐、奉献”被确定为大理学院附属医院的医院精神,但要培育和弘扬它们,就有必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探析。本文结合本院实际和医疗行业特点,对“八字”精神的内涵及其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和谐。不但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更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精神层面上来看必须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有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而这正是文化馆基本职能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了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并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我国应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党校精神是党校办学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党校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党校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党校精神对党校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弘扬新时期党校精神,推动党校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加强载体建设,提升党校精神;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培育团队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4.
非中心城市理工科院校地域环境受限、资源短缺、开放意识不足、信息不畅等是制约其发展的现实瓶颈,但真正能够使非中心城市理工科院校在长期目标上建立竞争优势的是其无形资源,大学精神是这种无形资源的中心。因此,非中心城市理工科院校应结合城市、院校特色,凸显大学精神鲜明个性;应以校园文化推动大学精神,以大学精神提升校园文化,确保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应融入交往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党校精神是党校办学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党校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本文在分析新时期党校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党校精神对党校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弘扬新时期党校精神,推动党校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加强载体建设,提升党校精神;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培育团队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灵和谐之培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灵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培育心灵和谐的大学生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群体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培育心灵和谐的大学生的过程中,思政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李源 《科技信息》2007,(24):551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的群体性格、价值观念和文化素质等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内化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之中的积极因素,它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在武术教学中的渗透,旨在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祖国优秀人才而准备.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必须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支柱,又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用实现共同理想阶段性的物质成果,来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用共同理想的精神力量,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地理解社会个体的和谐。和谐社会个体的含义为个体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个体的标准表现为富足协调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高度完善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人格结构。和谐社会个体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培育公平的价值实现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陇华 《甘肃科技》2013,(8):100-101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对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历来被企业经营者所重视和推崇。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推进制度化加人性化管理,完善薪酬制度,培育企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