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神舟六号”飞船、“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卫星一号、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2.
“探测一号”卫星是中国首次发射的探测空间物理的科学研究卫星,它是“双星计划”中的赤道卫星。为详细了解卫星发射的情况,记者跟随科学院的专家们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长四乙”一箭双星、第18至22颗返回式卫星、中星20号通信卫星、探测一号卫星、香港亚太六号通信卫星、实践七号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25日,就在我国第一颗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三号”在轨运行投入使用6年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长四乙”一箭双星、第二颗“资源二号”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神三、神四、神五飞船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科技》2007,(3):22-22
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是全球华人和海内外媒体共同关注的热点。日前,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介绍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相关情况。这也是该领域权威专家首次向媒体公布“嫦娥一号”发射时间和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7.
1997年发射升空飞向土星及其卫星土卫六的“卡西尼”号探测器正在逐渐接近另一颗巨大卫星——土卫九,2004年6月11日,“卡西尼”号从比较近的距离上对土星卫星系统进行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8.
“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的重大专项之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和863计划联合支持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近日在俄罗斯普列谢斯克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经20天左右的在轨测试和调整,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会收到“北京一号”发回的遥感图像。这意味着北京拥有了一颗有控制权,能定期提  相似文献   

9.
按事件发生时间顺序。一、我国首颗中继卫星成功发射 4月25日,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继卫星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它的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卫星领域的又一空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美国铱星(双星)、“长四乙”一箭双星、“神舟一号”试验飞船、“中星22”通信卫星、第一颗“资源二号”卫星等的发射、升空和入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05,(6):57
北京的哪些建设工地还在“扬沙”式地野蛮施工;北京周边的哪些道路,在未来几年内会有堵车“嫌疑”;绿色的新北京,哪些地方还存在裸露的黄土……这些由不同部门需要综合协调才能发现的“北京问题”,如今只要一颗小小的卫星就能探测出来。一颗可以监控北京环境问题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微小卫星”于8月发射升空,正式执行为期5年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2.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发射 ,对提高中国经济和国防实力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分析了“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从立项到发射全程中的创新实践 ,指出观念创新是其诞生的先决条件 ,机制创新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 ,自主创新是实现核心突破的关键 ,组织创新是商业运作的基本载体 ,市场创新是其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被誉为继“阿波罗”登月飞船、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第三大航天工程。不久前,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在完成了地球捕获、太阳能帆板  相似文献   

14.
“地球观测系统”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卫星”(CloudSat)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经过多次推迟,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由一枚德尔他2号火箭发射升空,加强了日益庞大的“地球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陈治光 《科技潮》2010,(11):11-11
2010年10月27日,我国首颗由企业自主运行的高性能对地观测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圆满完成5年设计寿命期内各项任务,进入超期服役期。在当日举行的庆祝活动中,北京一号小卫星的运行公司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科技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一号小卫星五周年纪念图集《图鉴五洲》也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16.
“嫦娥一号”的今生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并于11月5日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0,(20):4-5
已经发射的嫦娥二号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即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这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不到5天。在举国上下关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之际,我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  相似文献   

18.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2004年9月20日,随着印度一颗专用于远程教育卫星的成功发射,那些地处偏远乡村的数百万印度文盲不久将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称,这颗卫星是世界上首颗专用于教育的卫星。该卫星重2吨,耗资2000万美元,是由位于孟加拉湾印度一个小岛上的Satish Dhawan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颗高精度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发射成功。该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服务。卫星用户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航天专家表示,“资源三号”卫星的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22年2月27日上午11点06分发射升空,到今天,我国首颗X波段商业SAR卫星“泰景四号01星”已在轨运行近600天。该卫星由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纳星空”)负责研发,与“泰景四号01星”一起发射的还有同样来自微纳星空的另外4颗卫星,在“长征八号”遥二火箭执行的“一箭22星”拼车发射任务中,这5颗累计发射重量超过800kg的卫星,占22颗卫星总重的半壁江山,被戏称为绝对“C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