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与水资源     
降水、降水量与水资源是不同的概念,只有弄清这些概念,才能知道我国各地水分条件的真实情况。我们一般用毫米表示降水的强度,如100毫米的降水可以叫做大暴雨,但是这100毫米并不说明降水量(有水方米或吨作单位)的数量,降水量应当是降水强度(深度)与降水面积的乘积,如在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降水强度达到100毫米,则有降水量10万吨。  相似文献   

2.
1.水资源特点 丰镇市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6mm,其中6~9月份降水占全年的77%,近十年来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10%左右。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65m^3,为全国的41%,顷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675m^3/hm^2,  相似文献   

3.
洱海水资源调度运行方式的弊端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洱海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1mm(1947——1985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10月。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25%保证率人流水量10.2亿m^3,50%保证率人流水量7.5亿m^3,75%保证率人流水量5.22亿m^3,90%保证率入流水量3.59亿m^3,多年平均8.15亿m^3。最丰年  相似文献   

4.
杨汪洋  贺炳彦  尚雨 《河南科学》2019,37(5):814-820
针对气象站点观测数据不能测量大范围区域降水量的情况,以陕西省为研究区,以其境内20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量为"真值",采用一元线性分析法分别在月尺度和年尺度上验证TRMM 3B43(热带卫星降水数据)与实测降水量的一致性.以Pa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评价干旱的指标,分析2007—2016年陕西省干旱发生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TRMM 3B43能够较为准确的表示陕西省的降水量情况;陕西省的降水量分布大体呈现南多北少,且大部分降水集中在6—9月份,11月—次年3月降水量较少;陕西省存在较为明显的干旱化趋势;陕北地区干旱情况发生较为频繁,干旱发生频率在80%以上,干旱面积明显大于关中以及陕南地区.  相似文献   

5.
邢杰 《科技园地》2006,(1):17-18
我市气候冷凉,年均气温0—7℃;无霜期短,在95~130天;降水少、且变率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00mm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年日照时数2850—3250小时。我市的气候条件虽对大宗的粮食作物生长不利。但对生育期较短的小杂粮作物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小杂粮属大秋作物,后期播种能有效地避开我市春季易发生的干旱。并在生长期可充分利用6、7、8三个月两热同季这一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6.
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对1953~2009年锡林浩特市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气温所反映的冷暖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57a尺度上,平均气温主要存在50a、35a、20a和15a左右的震荡周期,在30a尺度上,平均气温主要存在23a、13a和10a左右的震荡周期;不同时间尺度平均降水量所反映的降水多少存在一定差异,在57年尺度上,平均降水量主要存在50a、40a、30a和15a左右的震荡周期,在30a尺度上,平均降水量主要存在20a和5a左右的震荡周期;水热组合表现出湿热-干热-湿热-干热-湿热-干热交替出现的规律,植被的分布情况为多-少-多-少-多-少,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升高,平均降水量在波动中减少,在21世纪初期表现最明显;干燥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波动减小趋势,大致出现了2种变化形式,多以中等干旱为主,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21世纪初期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陕西省1980-2006年的97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分析陕西省1980-2006年均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陕西省1980—2006年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降水量的线性回归线斜率为-0.5。从季节分析各季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知道: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比较大而降水变化幅度较小,秋季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冬季降水量变化则与夏季相反。将陕西省分为陕南、陕北和关中三个区,分析各区的年际降水相对于整个陕西省年降水量的变化。陕南1980—2006年降水量呈现趋势为1983年-1999年陕南地区降水量略高于整个陕西省,其降水量波动与整个陕西省降水量波动情况大体一致;陕北1980—2006年降水量呈现趋势为1980—1989年和1995—1999年陕北地区的降水量变化呈现大幅波动,其他阶段降水量较平稳。  相似文献   

8.
利用开封市1980-2009年连续30年的降水量资料,分析得出开封市降水量年季变化大、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多雨少雨期交替出现、全年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一半以上的结论,根据开封市1980-2009年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运用伊万诺夫经验公式求出各月及各季的平均土壤蒸发量.开封市月土壤蒸发量与降水...  相似文献   

9.
1951~2006年新疆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水资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北疆5个气象站、南疆7个气象站1951~2006年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总量资料,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了新疆区域月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51~2006年新疆地区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a)新疆地区气温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基本上都是呈上升趋势,90年代以来的气温明显高于平均值,为正距平;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降水比平均值偏少,90年代以后,降水持续增加;(b)新疆地区可利用降水量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呈持续下降趋势,80年代初期至今呈增加趋势,90年代初期至今为高值期;(c)新疆地区降水与可利用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疆地区降水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影响的统计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盐城站实测降水资料,对其降水量特征值、年际变化、年内分配进行分析计算,并探讨降水量变化规律,为盐城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水资源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乌兰察布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风沙大,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90mm~450mm.雨量集中在7、8、9月。可利用水产资源为15.6亿m^3人均亩占有量都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水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牧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水资源开采量逐年增加,农田灌溉缺水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乌兰察布市的农业必须发展节水灌溉和重视耐旱地农业,走节水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王婷 《甘肃科技》2012,(22):58-61
地形对地区降水有着明显作用,在有限的降水资料基础上研究影响降水的地形因素,建立降水量与各地形因子(海拔高度、经度、纬度)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流域内水资源和水环境研究提供良好基础。本实验利用1985—2004年甘肃省天水市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和地形经纬度变化的相关基础数据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插值,对降水量信息进行基于影响因素的协同插值,建立降水量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模型,分析出降水区域信息,进而对其变化规律进行总结,求出相关系数,用以得到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及程度,最终得出定性和定量结果,为后期各类降水的地形影响分析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水市地处甘肃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多年平均降水量300-7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00-1600mm,年平均气温11.5℃。全市辖两区五县,总人口32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8.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全市总土地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87万亩,其中:山地543万亩。1 对历史降水和旱情的分析 用天水气象台1936-1999年(64年)实测降雨资料分析得知,天水历史降水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为772.2mm,最小年降水量为321.81mm,多年平均降水量524.2mm,降水变化周期比较短。1990年以前,很少出现三年以上连续干旱的年份。…  相似文献   

14.
道真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北端.属亚热带湿润季风高原山区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多年平均气温15.6℃,多年平均径流量13.4亿立方米。水资源相对而言较丰富,但存在时空分布不均。2006年我县遭受特大干旱,使我们深深认识到我县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是多么脆弱。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水利设施现状,水利局对全县已建成水利工程设施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应用对于新世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至关重要。虽然我国拥有庞大的 26 144亿立方米水资源,但按人口平均仅约为每人27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我国平均降水630毫米,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并明显受季风强烈影响,降水地域分布不均衡,而且一年60%的雨量集中在夏秋雨季的100天左右。这种时空不均衡降水特征经常引发不同地区发生不同的旱涝灾害。由于我国年降水400毫米的等雨量线呈一条由东北至西南的斜线,故可知北方和西北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而且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近60多年皖西地区6个站点的月降水量等资料,研究ENSO事件对皖西地区四季、各月降水的影响以及对事件当年和次年的降水的影响,分析皖西地区旱涝灾害与ENSO事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皖西地区降水量的影响随季节、月份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在春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变化为50.4%,而在秋冬季,降水量较常年的变化为-42%。ENSO事件对次年降水也有影响,春季开始的ENSO事件次年年均降雨量减少了23.8%,夏秋季开始的ENSO事件次年春夏季降水量增加了71.1%,而秋冬季减少了30.3%。在ENSO事件当年或次年,皖西地区出现旱涝灾害的可能性约为75%。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内蒙古47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标准降水指数分析方法,研究内蒙古近53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年降水量以-0.039 5mm/a的速率缓慢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总体下降、局部上升的格局.2春季和冬季降水呈现全区性增加趋势,秋季东部减少西部增加,夏季呈全区下降趋势,且速率(-0.32mm/a)远大于年降水量,其中半干旱区下降趋势最明显,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3年际尺度SPI呈现干旱波动性增强、强度加剧、影响范围扩大并向东移动的趋势,且与当地环境变化情况相吻合.4季节尺度SPI对降水的敏感性更强,其中各季节干旱逐渐频发且强度加剧,表明干旱强度是造成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在空间上季节尺度SPI对半干旱到干旱的过渡地带响应最为敏感,而对极干旱的阿拉善地区敏感性较差,即SPI对降水变率大的地区指示性更好.5相对于降水距平法和降水Z指数,SPI在对干旱的定量化和滞后效应的描述方面更加直观且准确,能为区域干旱情况做出可靠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皓 《科技潮》2010,(4):50-51
阿德莱德是澳大利亚南部的重要城市——南澳大利亚州的首府,人口约110万。2007年笔者去那儿旅行时,正遇上当地遭受大旱,一连3月未下雨。一查阿德莱德的降水量得知,当地的年平均降水量长期都在530毫米以下,与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00毫米相比,阿德莱德的自然降水比北京少很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青海湖流域1961-2010年近5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气温呈明显的增加趋势,线性增温率最大达到0.40℃/10a;存在较为明显的4次增温期,特别是最近一次增温期,持续时间长,最大增幅达0.1℃/a.降水量虽然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存在三次明显的增多期,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88-1989年间.在季节变化上,气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尤其以冬季和秋季增温趋势最明显;降水的季节增幅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夏季,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9.30mm,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表明青海湖流域目前正处于增温增湿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以澳大利亚53个流域为例,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比不同流域面积、不同降水量等级流域的水文模拟精度,探讨了流域面积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对HIMS模型和SIMHYD模型水文模拟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流域面积在400~600 km2之间且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 200 mm之间时,HIMS模型和SIMHYD模型模拟效果最好.2)当流域面积大于600 km2时,流域空间异质性增加;当流域面积小于400 km2时,降雨-径流非线性特征突出;HIMS 模型和SIMHYD模型模拟精度降低.3)当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 200 mm时,超渗产流机制不完全适用;当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800 mm时,流域局部产汇流现象普遍、降雨-径流非线性特征突出;HIMS模型和SIMHYD模型模拟精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