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概述目前,国内生产的硼酸镉,砷酸镁等红色荧光粉其发射最大波长一般都在610nm左右,氟锗酸镁红色荧光粉也仅有650nm左右,利用这些荧光粉制出的荧光灯呈桃红或粉红色。有些厂家甚至采取涂有颜料的双层粉来  相似文献   

2.
<正> 以铝酸盐为基质的稀土发光研究已有报导,发现Eu~(2+)在六方铝酸盐的不同组成基质中发光性质有明显区别,我们制备了含Eu~(2+)、Mg、Sr的铝酸盐荧光粉,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有磁铅酸型的晶体结构,发射最大波长为485±5nm,具有吸收性能好,发射半宽度窄,亮度高等特点。本文将对其合成,结构分析,发光特性等作详细报导,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一、样品制备  相似文献   

3.
运用固相反应法在弱还原气氛下1473 K合成Ba2-xMgxSiO4:Eu2 荧光粉,用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研究样品的发光特性和晶相结构.X-ray衍射图表明了Ba2-xMgxSiO4和Ba2SiO4的相位,同时证明Eu2 有助于绿光发射.激发光谱分布在300~450 nm的波长范围,峰值位于337 nm处,表明了这种荧光粉可以通过InGaN管芯产生的300~420 nm辐射有效激发.发射谱带由于Eu2 4 f65d1→4 f7的跃迁形成.随着Mg2 浓度的增加,讨论发射主峰蓝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2O2S∶Tb3+绿色荧光粉并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与La2O2S相同,属于六方晶系.颗粒的形貌多为长方形或矩形,结晶性能良好,晶粒大小2~10 μm.发射光谱由波长为490 nm、544 nm、587 nm、621 nm的一系列锐发射峰组成.最佳掺杂浓度x(Tb3+)为0....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2O2S∶Tb3+绿色荧光粉并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与La2O2S相同,属于六方晶系.颗粒的形貌多为长方形或矩形,结晶性能良好,晶粒大小2~10 μm.发射光谱由波长为490 nm、544 nm、587 nm、621 nm的一系列锐发射峰组成.最佳掺杂浓度x(Tb3+)为0.05 ~0.06.低浓度的Dy3+离子对La2O2S∶Tb3+荧光粉的绿色发光有敏化作用,Dy3+的适宜掺杂浓度x(Dy3+)为0.001 ~ 0.008.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脱镁叶绿酸-a甲酯在不同溶剂、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来研究其光谱性质.脱镁叶绿酸-a甲酯最大吸收波长较长,为668.5 nm;在极性溶剂中有较强的荧光强度,在中性(pH=7)条件下,荧光强度最小;在酸性条件下,当pH=2时荧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单掺Mn~(2+),单掺Cr~(3+)以及Mn~(2+),Cr~(3+)双掺的镁铝尖晶石粉体,改变各掺杂离子浓度,对粉体进行XRD、荧光分析。结果表明,单掺Mn~(2+)离子的样品在450nm波长激发下发射520nm的绿光;单掺Cr~(3+)离子的样品在425nm和545nm波长激发下发射694nm的红光;双掺的Mg1-xAl2(1-y)O4:xMn~(2+),yCr~(3+)粉体在激发波长为450nm时得到525nm的绿光和694nm的红光,双掺样品在694nm的红色发射峰由425nm,450nm和525nm共同激发,Mn~(2+)和Cr~(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二者互为激发中心和敏化中心,随着Mn~(2+)离子和Cr~(3+)离子浓度的增加,发射光谱中发生猝灭时的绿光强度得到提高,红光强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m~(3+)离子激活的NaGd(MoO_4)_2荧光粉,对样品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及荧光光谱等特性进行测试和表征。样品的相结构分析表明,样品具有良好四方相结构,无杂相生成。荧光光谱表明,Sm~(3+)离子激活的NaGd(MoO_4)_2粉体能被波长为405nm的光有效激发,表明制备的粉体能很好地与近紫外LED芯片匹配,在405nm近紫外光的照射下,主要的发射峰位于564、605、646nm处,其中位于646nm处的发射峰相对强度最大,归属于Sm~(3+)离子的4G5/2→6H9/2跃迁。  相似文献   

9.
荧光粉的基本制作过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粉的基本制作过程及分析许昌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化明利不同的荧光粉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方法,但大都要经过研磨、浸泡和烧结这些丛本制作过程。下面就这些基本过程进行一些分析。一、研磨研磨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各组分的物质充分研细混匀。显然研磨时间越长,研的就越...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稀土离子Eu~(3+)掺杂的铌酸锶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的表征,同时研究了共激活剂Bi~(3+)对SrNb_2O_6:Eu~(3+)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 ℃焙烧后可得到SrNb_2O_6纯相;Sr_(1-x)Nb_2O_6:Eu_x~(3+)荧光粉可以被395 nm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射峰以Eu~(3+)的5D_0→7F_2(614 nm)电偶极跃迁为最强峰,Eu~(3+) 在SrNb_2O_6中应处于偏离反演对称中心的格位,当x=0.15时,SrNb_2O_6:Eu~(3+)在614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共激活剂Bi~(3+)的掺入可以增强SrNb_2O_6:Eu~(3+)荧光粉在325 nm左右激发峰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4-溴-N,N-二(4-叔丁基苯基)-苯胺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对溴苯胺和对叔丁基苯甲酸为原料,经Hofmann降解、Sandmeyer和Ullmann反应等反应,合成得到了一种具有空穴传输性能的环金属配合物电致磷光中间:4-溴-N,N-二(4-叔丁基苯基)-苯胺,反应产率为43.5%,产物结构经核磁氢谱、质谱得到了表征.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强烈的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性能,其氯仿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306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是543 nm.但薄膜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蓝移至458 nm.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的SrMoO_4:Eu~(3+),Tb~(3+)系列荧光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荧光粉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Tb~(3+)到Eu~(3+)的能量传递关系.激发光谱由一个紫外区的宽带峰和可见区的窄带峰构成,可以很好地被紫外LED和蓝光LED激发.通过调整样品的煅烧温度、Eu~(3+)、Tb~(3+)掺杂浓度,可以改变Eu~(3+)、Tb~(3+)的特征发射强度,可以对荧光粉的发光颜色进行调节.经700℃煅烧后SrMoO_4:xEu~(3+),Tb~(3+)荧光粉(x=2.5%,3.5%),在379 nm激发下荧光粉可发射出白光.通过选择合适Eu~(3+)、Tb~(3+)的掺杂浓度、煅烧温度和激发波长可以实现合成白光LED用荧光粉.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稀土离子Eu3+掺杂的铌酸锶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的表征,同时研究了共激活剂Bi3+对SrNb2O6:Eu3+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 ℃焙烧后可得到SrNb2O6纯相;Sr1-xNb2O6:Eux3+荧光粉可以被395 nm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射峰以Eu3+的5D0→7F2(614 nm)电偶极跃迁为最强峰,Eu3+ 在SrNb2O6中应处于偏离反演对称中心的格位,当x=015时,SrNb2O6:Eu3+在614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共激活剂Bi3+的掺入可以增强SrNb2O6:Eu3+荧光粉在325 nm左右激发峰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红紫素18-甲酯,通过测试不同溶剂,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来研究其性质.红紫素18-甲酯最大吸收波长较长,最大吸收波长均在697.5~699.5 nm之间,在极性溶剂甲醇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强酸性条件下,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强度与荧光强度变化明显,在弱酸、碱性条件下,变化不明显,基本趋于平稳;该物质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强度和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名义组成为Sr1.5Ca0.5 SiO4:0.01 Eu3+,nTb3+(n =3.0×10-4,7.0×10-4,1.5×10-3 mol)的荧光粉.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荧光粉样品为单一物相.在紫外光(394 nm)激发下,样品同时产生蓝光、绿光和红橙光发射,分别对应于Eu2+离子的5d→4f,Tb...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4种实验方法,分别制得Y2O3:Eu3+红色荧光粉,并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了XRD、SEM以及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Y2O3:Eu3+样品均为纯的立方晶相;都能够被256 nm的紫外光激发,在612 nm处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对应于Eu3+ 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当检测波长为612 nm时,4种实验方法制得的荧光粉体均在256 nm附近出现较明显的激发峰,该处的激发峰对应于从O2-的2p轨道到Eu3+的4f轨道的电荷转移跃迁.且3种湿化学方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水热法)的发光强度强于固相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及三维荧光光谱等技术研究了戊唑醇水溶液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在紫外可见区域有三处特征吸收峰,峰值分别为221,326,566 nm,并在三个峰值处拟合出了戊唑醇的浓度值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图,得出在特征波长326 nm处两者的线性关系最佳;在不同激发波长下,戊唑醇共有两个荧光区域,在345~380 nm范围内,最大荧光峰值为366 nm,激发波长为225 nm,在580~640 nm范围内,最大荧光峰值为604 nm,激发波长为470 nm;同步荧光光谱的形状、带宽和峰值强度与波长差的选择有关,随着波长差的增加,戊唑醇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且出现红移,在波长差为40 nm时,荧光峰由一处变为两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名义组成为Sr1.5Ca0.5 SiO4:0.01 Eu3+,nTb3+(n =3.0×10-4,7.0×10-4,1.5×10-3 mol)的荧光粉.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荧光粉样品为单一物相.在紫外光(394 nm)激发下,样品同时产生蓝光、绿光和红橙光发射,分别对应于Eu2+离子的5d→4f,Tb3+离子的5 D4→7FJ和Eu3+离子的5D0→7FJ跃迁,表明部分Eu3+离子在还原气氛下被还原成Eu2+.红光、绿光和蓝光发射强度相当,复合得到白光.色坐标(CIE)计算结果显示,荧光粉Sr1.5Ca0.5SiO4:0.01 Eu3+,7.0×10-4 Tb3+的白色发光(CIE:x=0.321,y=0.322)接近纯白色(CIE:x=0.33,y=0.33),表明它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基于紫外光芯片的单基白光荧光粉.  相似文献   

19.
在盐酸介质中,以(NH4)2S2O8为氧化剂,杂多阴离子[CrMo6O24H6]3-为掺杂剂合成出了聚苯胺掺杂材料,用FT-IR,XRD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该材料的电导率、常见溶剂中的溶解度及其荧光性质.该材料的电导率为1.4×10-2S·cm-1,最高溶解度可达到0.60mg·mL-1,在以260nm和332nm为激发波长,可分别在425nm和567nm处得到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20.
以姜黄和氨水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制备姜黄碳量子点(CL-CDs),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条件.利用红外光谱研究CL-CDs的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光、荧光光谱研究光学性质,利用近红外热成像仪表征其光热效果.结果表明,CL-CDs的制备条件为姜黄0.8g,氮源为氨水,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5 h,该条件下制备的CL-CDs光热效应最佳.CL-CDs的粒径为(8.50±0.50)nm,Zeta电位为(-11.60±0.68)mV.CL-CDs的激发波长为329 nm,发射波长为431 nm,红外光谱表明CL-CDs含有丰富的亲水基团;该碳点具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光热效应和光热稳定性,为其作为热敏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