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针对当今人群口腔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本论述随机选取兰州市安宁区五所高校在校600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口腔保健知识相当匮乏,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结果同时表明,8.2%的大学生认为口腔保健非常重要,但缺乏口腔保健的基本常识,导致口腔保健行为不规范,已成为口腔疾病高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邵阳市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为后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表,依分层整群抽样对1038名在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结果 58.60%的学生认为牙周病和龋病的发病因素为牙菌斑,39.90%,27.20%,40.40%的学生有使用含氟牙膏...  相似文献   

3.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重要组成之一,是全身健康的基础。然而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不单单是直接影响到学生自己的口腔健康,也影响着我国全体人民的口腔健康状况。医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主要受到个体因素、学校因素、牙科畏惧症、家庭因素四个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了解医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的各种影响因素,为我国医学生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人群口腔健康促进提供基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笔者于2012年4-5月和2013年4-5月使用同一台德国产人体能量监测仪(亚健康检测仪)对江汉大学1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生物电反馈的重复检测,对其亚健康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并对他们一年来的日常生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受检的在校大学生中,60%的男生和81.5%的女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受检的男大学生年龄越小,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越高;女大学生年龄越大,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越高。从一年来的变化情况看,只有4.8%的大学生健康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42.9%的大学生由健康状态转变成亚健康状态。江汉大学健康状况变好的和维持健康状态的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普遍好于维持亚健康状态及健康状况变差的大学生。大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一是睡眠质量不好,二是就业等各方面问题带来的精神压力和不愉快的情绪,三是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导致生活方式不科学、不健康。结论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堪忧,较大比例大学生处于亚健康或正在向亚健康状态发展。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苏国庆 《甘肃科技》2010,26(7):185-186,126
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钱佳红  蒋琴华  梁培根 《科技信息》2009,(34):I0003-I0004
对我院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体质健康状况、了解其有无不良生活方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程度,初步检验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针对性的提出总结和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理学院大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采用陈璟编制的《大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对大理学院56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理学院在校大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各异。在全面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需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校研究生睡眠质量和自测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定方法对在校研究生的睡眠量特点及自测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评,并探讨了在校研究生睡眠质量和自测健康的关系。结果认为睡眠质量对在校研究生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广泛开展睡眠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对提高在校研究生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也多次修改体质健康标准,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通过调查表明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有所下降。本课题通过对唐山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因素,并进行健康策略研究,为研究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2007年对沈阳大学在校生进行《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对测试结果的各项指标等级进行分析与评估,较准确地反映在校男、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彤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6):112-115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问座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泰安市在校大学生参加晨练的态度、目的、练习时间、项目的特点和影响参加晨练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我市在校大学生晨练健身活动更好的发展和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师范大学2014年13 430在校汉族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他们的体质健康指标与全国19-22岁汉族学生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吉林师范大学汉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来自辽宁省并在省内就读的全日制大学生开展调查,了解辽宁省内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为辽宁省内城乡大学生提供口腔保健教育的意见.选择辽宁省内48所大学的辽宁籍大学生发放问卷共651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42份.利用SPSS 22.0进行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在口腔了解情况、口腔健康、口腔就医情况和龋齿、智齿的认知情况上,辽宁省内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明显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且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仍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高校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锦  徐焰 《科技信息》2009,(8):17-19
课题组历时二年对广东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研究得出:广东省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高于全国同龄大学生平均水平;身体形态、营养不良、较低体重等指标与全国同龄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与2000年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改观,但“豆芽型”体形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唐军华 《科技信息》2011,(10):I0115-I0115
以在校大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未来职业的关系为主要框架的研究表明,是否采取有的放矢的学习目标取向将直接影响在校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兴趣能力的培养。本文简单从职业生涯角度分析了学生学习目标选择的影响,探讨了大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崔秀云 《甘肃科技》2009,25(15):177-179
为了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本研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有关领导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自身锻炼意识太差;体育课教学仍以专项技术授课内容为主,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有关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加大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17.
健身运动是凭借一定健身工具来达到一定健康目标的体育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成为了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然而现阶段大学生对于健身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的认识各不相同,在健身类职业方面很多学生都持以观望的态度。因此,调查研究并分析大学生健身职业资格认证状况,以及对在校大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倡导显得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济南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健身职业资格认证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其关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宁夏大学学生健康理念的认知、健康与体育的关系、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健康概念的认识较明确、完整,心理健康、锻炼身体、平衡膳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倾向性选择,并随着年级的升高有更重视心理健康的趋势.提出了影响学生健康的因素是情绪不稳定、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对自身健康状况主观感觉良好,明确了体育锻炼对个体健康有促进作用,参与余暇时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但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意义深远。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沈阳市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医疗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专业、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因素以及自我健康评价、媒体宣传、校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等环境因素都影响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笔者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推进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市温江区在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随机调查成都市温江区三所高校共300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总得分为69.49。专业、性别、年级、BMI指数等在部分健康行为及总行为得分上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的健康行为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结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不高,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应以健康素养教育为基础,进行健康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