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的是原子核的性质、结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的规律。在核内的相互作用是来自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夸克、胶子等等。但是在原子核内还存在着只在客观物质才表现出来的集体的相互作用。原子核的基本问题涉及广泛的范围,有强、弱、电三种作用,从微观尺度上的核力直到宇宙的大尺度的结构。原子核物理研究强相互作用的多体问题,并研究有关对称性等基本理论的实验的检验。原子核物理在天体物理和宇宙论中起重要作用。在70年代,曾经发现一些新的运动形态,如巨单极的发现(这是和核物质压缩度相联系的),△激发的发现(即核内核子处在某种激发态,称为△的激发态)等等。高能电子的散射表明核内存在着某些介子或  相似文献   

2.
一、绪言原子核物理是以原子核为对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门科学。它研究核的结构,核内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核间的碰撞规律。另外,由于原子核本身是物质结构的一个独立层次,它具有许多独一无二的特点,使它为检验和发展现代物理的理论基础——标准模型提供良好的实验场所。  相似文献   

3.
原子核是什么形状的?它为什么会发生形变?本将通过核结构模型来讨论原子核的形变问题(指由球形核变为非球形核),并把它与普通物理学中某一力学习题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原子核的形变。  相似文献   

4.
在埃·玻尔提出的原子核综合模型理论中,假定变形是轴对称的,这一理论对于大变形核的能谱及躍迁,能作出较好的说明。但对于变形不太大的核(中间区原子核),1958年达维多夫提出的非轴对称陀螺模型,理论和实验符合较好。从理论和实验探索原子核的变形,对于发展核结构理论,具有一定意义。本文简单介绍原子核变形的实验根据,理论计算,和探求除能谱躍迁等实验外可能验证核变形是否轴对称的同位素移动法。  相似文献   

5.
本书作者是美国杜克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自1967年起就在该校任教。他的研究专长是理论粒子物理,特别是基本粒子物理的对称原理。他被归功于对夸克引入了SU(3)对称,后来被称为标准模型的色对称。在这本书中他对过去一百年内原子、原子核、粒子及夸克物理学的主要进展用非专业人员易于接受而且对专家也有价值的方式加以介绍。书中提供了粒子的简史,将电子、质子、反物质、原子核、强力和弱力、夸克和胶子以插图的形式加以说明。特别是书中跟踪了“守恒荷”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根据学生学习物理课的现状,从物理学史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物理学方法论和物理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了科学的方法论在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大量物理学方法论的事实阐明了物理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的学习不仅是学习物理本身的内容,它还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的学习,也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自然科学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学生学习正确的方法论也是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 一、什么是理想化模型 纵观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建立理想化模型,是简化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模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促进了物理规律、理论的发展,推动了物理学向新的领域扩展。那么什么是物理理想化模型?它是根据所研究的物理问题的需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简单、近似、直观的模型。具体地说,是对事物的各个  相似文献   

8.
引言核结构是核物理的中心问题。但至今对核子的相互作用(即核力)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从核力的基本理论出发描述核结构,目前还很困难。长期以来,人们提出一系列模型直观地研究原子核已取得了一定成功,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核的结构。本文旨在计论壳模型和集体模型,即基于原子核的单粒子模型、考虑自旋轨道强耦合、利用微扰  相似文献   

9.
推转模型在研究原子核转动态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体系用推转方法研究转动惯量也已被证明是很合理的。不久前我们推广到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对奇A核作了一系列微观计算。理论方法的思想和要点在文献中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本文将把方法进一步发展,以着重研究奇核子的内禀波函数及体系偏离轴对称的问题。 在以前用推转方法研究奇A核的工作中,采用了两个假定:一个是假定体系具有轴对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正>钱学森先生非常重视物理学,尤其是统计物理在建立系统科学体系和发展系统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他1990年在《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中说"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从微观到宏观的理论,没有从子系统相互作用出发,构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教授霍尔顿提出了物理学三维结构模型理论,认为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基本内容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或三个坐标:X实验(事实),Y物理思想(逻辑。方法论等),Z数学(表达形式或计量公式)。这三维结构实际上也是知识、方法和能力相统一的结构。我们把与物理学的实验一思维一数学相对应、由知识一方法一能力所构成的结构,称为知能结构。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内容和基本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这种由实验一思维一数学所构成的知识一方法一能力结构,在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获得三种基本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思…  相似文献   

12.
A.A.拉杜塔等 编 半个多世纪以来,核结构和核系统动力学问题一直是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由于涉及的是强相互作用的多粒子系统,不可能精确的求解,因此各种唯象的模型应用十分广泛,其中不少模型至今仍备受关注,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二年以来,国内外对超光速理论都作了不少研究工作,另外,在基本粒子的研究中,有“无限分量场”和“对偶模型”理论,也都间接地涉及到了超光速粒子问题.而汤川秀树等甚至认为原子核中的π介子,主要的都在作超光速运动.过去;许多实验工作者,曾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寻找超光速粒子,而都未找到.但一九七三年澳大利亚的物理工作者却报告说,他们在次级宇宙线中发现了超光速粒子.虽然这一报告还要经过认真检查才能作出肯定结论,但超光速毕竟是现代物理学中为人们所越来越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原子核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核质量数据在核物理、核天体物理及核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原子核质量的测量是核物理一个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核质量测量的发展历史,综述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原子核质量数据表的评估工作.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装置,我们建立了等时性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随后介绍了兰州的质量测量工作,讨论了新质量数据对原子核的同位旋对称性和天体X射线暴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原子核物理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里程碑.首先介绍了原子核的发现与组成,并概括了基于这些发现所进行的包括原子核质量与半径在内的粗块性质的研究,以及原子核壳层模型的建立.随后,从原子核壳层模型出发,总结了自旋对称性和赝自旋对称性等原子核微观结构的相关研究.作为核结构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文章详细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于转动原子核的研究.最后结合21世纪核物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当前核物理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运动规律的一种基础理论。它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和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发展曾经引起物理思想上的巨大变革,它产生的影响,绝不局限于物理学和化学这两门学科,而且还涉及人类认识本身的种种基本问题。因此对它的发展史进行研究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笔者想在这篇文章中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史作一简要的回顾,并就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工科类专业讲授核物理工程基础课程中,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和量子力学,为了便于理解有些概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讲一些近代物理科学史是十分的有用和必要。例如通过原子的有核模型的建立的历史的介绍,对于学生理解原子模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量子力学形成的历史的介绍,对学生理解原子核的能态是十分有帮助的。对近代物理科学史的介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强相互作用有限量子多体系统.由于核子-核子之间的短程强排斥相互作用、自旋和同位旋自由度,以及求解多体问题的困难,至今尚无一个能够统一描述所有原子核结构的理论模型.密度泛函理论被广泛应用在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是最成功的多体理论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核物理学家成功地将密度泛函理论推广用于描述原子核这一独特自束缚多体系统.由于在描述原子核诸多性质方面取得的成功,密度泛函理论被广泛认为是统一描述所有原子核结构的候选"标准模型".  相似文献   

19.
结合径向基函数方法,我们将常用的几种原子核质量模型的精度提高了约10%~40%.留一交叉验证与AME03-11测试表明径向基函数方法是一种非常强大并且实用的工具.考虑径向基函数修正后,原子核质量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实验新测量原子核质量的数据.这一工作对于核天体物理、超重核合成及原子核对称能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原子核结构模型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首重介绍了低能有核结构模型--壳层模型,集体运动几何模型,集体运动代数模型的研究思想,方法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