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建立反映人类活动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方法 和理论,计算出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正、负面影响度及总影响度,再通过自然划分法,把福建省67个县市分成5种影响度类型.最后,将人类影响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其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海平面上升情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发展的脆弱性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通过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机理,定义了沿海发展脆弱性内涵,构建了沿海发展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实现对沿海地区发展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和广东省属于高脆弱,江苏省和山东省为较高脆弱地区,浙江省、天津市、海南省和辽宁省为中等脆弱,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福建省为低脆弱.最后,通过对沿海各地区脆弱性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沿海地区发展建议:加强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于提升沿海地区应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陇南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其是以干旱河谷为基带的较为特殊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和敏感性.选取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人文因素建立了陇南脆弱地域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域生态脆弱程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陇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度为0.18,属轻度脆弱区.14年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以前为重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大于0.30;1992年以后,为轻度脆弱性,脆弱指数小于0.30,且逐年下降.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正在向良性方向转化.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环保政策的有力支持,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念脆弱区.生态退化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继而评价了鄱阳湖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严重脆弱区、比较脆弱区、一般脆弱区和轻微脆弱区的面积分别为18.96%、29....  相似文献   

5.
以生态安全P-S-R分析框架和脆弱性系统结构理论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原理和变异系数方法构建了评价模型,对矿业城市(铜陵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铜陵市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逐年下降,环境状态波动变化,无明显上升趋势;铜陵市人地系统脆弱性等级呈下降趋势,评价期内一直处于脆弱、较脆弱等级,脆弱性等级高;生态环境响应和生态环境压力是铜陵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下降的主要约束子系统,生态环境破坏和环保投入不力是主要的综合约束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评价青海湖流域近年来生态环境状态,以刚察县为例,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选取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3大类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其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利用判断矩阵计算各个环境评价因子间的权重指标,建立其评价体系。结果表明:5年间人类活动对研究区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十分微弱,其生态环境等级良好。研究成果可为青海湖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红壤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念脆弱区.生态退化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分析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继而评价了鄱阳湖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严重脆弱区、比较脆弱区、一般脆弱区和轻微脆弱区的面积分别为18.96%、29.03%、28.79%和23.23%;研究还揭示了流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导致生态脆弱性的基础,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其脆弱性.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脆弱区的恢复重建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脆弱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选取了15个反映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在GIS支持下,通过全省1532个样点,构建了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了影响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八大驱动因子:自然环境背景状况、水资源状况、人口状况、气候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状况、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状况和基础地质状况。为江西省生态脆弱区的恢复重建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近年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着重论述了脆弱生态环境的含义、生态脆弱性的成因及其评价方法,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典型流域天然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流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其中塔河下游地区为严重脆弱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危机带.塔河下游地区广大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绿洲-荒漠过渡带.依据有关生态脆弱带评价方法,结合塔河下游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垂直于塔河河道不同距离上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1)地下水位水质与河道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2)距离河道350 m是深根植物和浅根植物的分界线;(3)距离河道500 m以上地带的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中度生态脆弱,<350 m的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一般脆弱等.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作为旅游城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主城区受特殊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使昆明市成为典型的环境脆弱区.通过分析昆明市具体情况,结合Delphi法,确定了适合该区的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指数法对昆明市主城区2007年的生态环境做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昆明市主城区2007年的生态环境为中度脆弱.最后,探讨了昆明市主城区环境脆弱性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为指导,结合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脆弱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谱系的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各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在全省各县市脆弱等级划分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法,划分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构类型并进行规律和模式的挖掘.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聚类分析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结构类型进行划分是可行的;(2)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低,生态环境较优越;(3)采用图谱分析的方法能直观有效地把握脆弱生态环境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邵阳市为例,对南方丘陵区农业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文章主要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农业生态脆弱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并对邵阳市农业生态脆弱性因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恩格尔系数、农业总产值是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气温和森林覆盖率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次之,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水田占耕地面积比这两个因子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脆弱性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长三角各区县农业经济数据,借助VSD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GWR模型等,对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的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脆弱性的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暴露性指数显著降低,适应力指数显著提升,敏感性指数变化较小;2)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脆弱性的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由东南向西北降低,2000—2019年高脆弱和较高脆弱的区县级数量占比由38.02%降至12.78%;中脆弱的区县级数量占比由60.70%增至77.96%;较低脆弱和低脆弱的区县级数量占比由1.28%增至9.26%;3)恩格尔系数对区域粮食安全脆弱性有正向驱动作用,人均GDP和农业就业人员比例对粮食安全脆弱性呈负向驱动作用,各驱动因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相关政策制定要因“时”因“地”制宜,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已成为严重的脆弱地区,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笔者构建了黄河三角洲固有脆弱性和特有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了固有脆弱性和特有脆弱性评价与分析.黄河三角洲固有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微度脆弱(51.52%)和中度脆弱(26.13%),微度脆弱主要分布于海洋部分和内陆区域,而中度脆弱主要分布于靠近沿海地区.特有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微度脆弱(44.叭%)和轻度脆弱(23.95%),微度脆弱主要分布于海洋部分,轻度脆弱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学》2016,(11):1903-1909
以少震弱震区——陕北地区2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暴露性、敏感性、抗灾恢复力三方面因素为主的15项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各地区脆弱性指数,绘制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异图.结果表明:陕北地区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榆林地区高于延安市,其中榆林市东南部部分区县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较高,延安市各区县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差异较大,影响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分布密度.陕北地区地处汾渭等地震断裂带边缘,地质地貌环境复杂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潜在的地震灾害风险有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特征为研究对象,综合各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选取17个指标建立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的67个县市为单位进行脆弱性定量评价,把全省分成五种脆弱类型。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福建省各个县市的生态环境脆弱类型、空间分布、区域分异状况及成因驱动等,掌握脆弱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化机理以及其区域特点,为因地制宜地进行环境改造和建设各种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福建省资源环境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脆弱性评价方法无法同时体现脆弱性的内涵及脆弱性与各影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的脆弱性S型函数模型体系.首先建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是建立投影寻踪模型进行指标的降维处理;再次是建立水资源脆弱性S型函数模型;最后利用快速样本聚类对水资源脆弱性进行分类.针对泉州市2000~2012年的水资源脆弱性的实例研究,表明了模型的适用性.地下水超采比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及人均水资源量是影响泉州市水资源脆弱性的敏感因子.2020年,在50%、75%及95%保证率下,泉州市水资源分别处于轻度脆弱、中等脆弱和极度脆弱水平;在空间分布上,鲤城区和石狮市的水资源处于极度脆弱水平,丰泽区、晋江市与惠安县的水资源处于强脆弱水平,泉港区的水资源处于中度脆弱水平,洛江区和南安市的水资源处于轻度脆弱水平,其它区县的水资源不脆弱.  相似文献   

19.
引入极端气候因子(表征气候变化)、景观格局指数(指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因子(GDP和人口密度)构建了南岭生态功能区脆弱性评价体系,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3年南岭生态功能区总体上属于轻中度脆弱,并呈现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2) 2000—2013年,生态脆弱性呈现减小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微度和轻度脆弱区面积减小,而中、重度脆弱区面积增加;(3)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岭生态功能区的脆弱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精准修复提供决策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系统为例,采用压力驱动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在全面识别水循环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因子的基础上,结合统计资料和专家评价,详细阐述了脆弱性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权重法得到水资源系统各个脆弱性因子的权重,并由此对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整体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较大,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该地区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