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弹性分组环(RPR)多环网络缺乏可靠性模型及相应分析,使得多环网络的设计参数很难选取,为设计高可靠性网络带来困难。该文提出了RPR多环网络的可靠性模型,利用概率理论分析提出了弹性分组环多环网络的可靠性函数以及平均失效时间函数。结果表明影响多环网络可靠性的主要参数是子环节点数分布,并且利用Lagrange乘数法证明了多环网络在子环节点分布均匀时可靠性达到最优;因此设计节点均匀分布的多环网络可以大幅度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为设计高可靠性多环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弹性分组环网络中分组传输延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新的城域网技术,其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正在制定之中.该文建立了弹性分组环(RPR)网络的传输模型; 采用排队理论,在限定条件下对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进行了分析; 利用仿真工具建立了RPR网络的传输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能够为网络业务配置提供有效的参考.通过对各类业务传输平均延迟的比较,对各类业务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弹性分组环(RPR)是一个标准环网,采用光交叉连接(OXC)节点连接多个RPR标准网,构建RPR多环互连网络,该多环网的帧分为标准帧和跨环帧,其中标准帧在RPR标准网内传输,跨环帧在不同RPR标准网间传输。分析了交叉连接节点的MAC结构,提出了RPR多环互连网络的跨环转发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算法可以保证跨环帧的收发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弹性分组环(RPR)是一个标准环网,采用光交叉连接(OXC)节点连接多个RPR标准网,构建RPR多环互连网络,该多环网的帧分为标。住帧和跨环帧,其中标准帧在RPR标准网内传输,跨环帧在不同RPR标准网间传输。分析了交叉连接节点的MAC结构,提出了RPR多环互连网络的跨环转发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算法可以保证跨环帧的收发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弹性分组环草案被提出后,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专用的RPR芯片还未商品化。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不支持RPR协议的网络处理器借助协议转换器来构建RPR模块的设计方案。协议转换器的主要功能是RPR/Ethemet帧转换和接口转换,分析了RPR节点模块的结构和功能,讨论了协议转换器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弹性分组环技术(RP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和标记交换技术相结合的,多业务共存的业务特性的新一代城域网解决方案。主要介绍了弹性分组环(RPR)的MAC协议帧结构,探讨了RPR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光以太网RPR,并对RPR技术在未来通信网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建国 《甘肃科技》2006,22(3):90-92,74
文章介绍了弹性分组环的技术特点及其在网络中的应用,从实现的角度探讨了目前弹性分组环在城域网中的3种主流解决方案,包括采用RPR嵌入路由交换平台方式、采用纯RPR设备方式、采用RPR嵌入MSTP方式,解决方案涉及系统架构、网络应用环境、业务提供等方面。进而,文章在对3种解决方案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弹性分组环的城域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新兴的城域网技术.本文重点阐述了RPR的几项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弹性分组环技术目前在国内城域网建设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讲述了弹性分组环(RPR)技术中的公平性问题.分析了公平性在RPR网络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实现公平性的技术原理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对IEEE 802.17标准中所采用的公平性算法做了具体描述和性能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陈光华 《科技资讯》2006,(23):33-34
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新兴的城域网技术。本文重点阐述了RPR的几项关键技术,简要介绍了弹性分组环技术目前在国内城域网建设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弹性分组环的网络性能,特别是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为网络配置提供有效的参考,基于网络演算理论建立了弹性分组环业务传输模型,分析了弹性分组环网络中各类业务在网络中的最大接入延时,并提出在特定条件下各类业务最大接入延时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高优先级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小于低优先级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业务最大接入延时与环路站点无关,不受环路规模的影响;环路业务量、整形器容量以及最大分组长度的增加都会使得业务最大接入延时增大。该计算方法易于实现,便于在工程环境下对性能快速估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无线包交换网络上视频传输的稳健性,提出了一种多描述编码的多路传输方案。方案对各描述的每个slice数据进行包级别的R eed-So lom on编码。基于无线信道模型的假设,利用M arkov判决树算法,为各slice的数据包选择最优的传输路径。在每个传输路径中,对所分配的数据包进行交织发送,以进一步提高抗突发丢包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相对单路传输在相同编码速率的前提下平均峰值信噪比提高了3.81~5.84 dB,该方案可显著提高无线网络中视频传输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The packet queueing dela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formance measures of a data network and is also a signific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scheduling buffer design for a network node. This paper presents a traffic queueing model for resilient packet ring (RPR) networks and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queueing delays in RPR nodes. The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average queueing delays of different priority traffic for different transit queue modes.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in the transmit direction, lower priority traffic is delayed more than higher priority traffic, and that Class-A traffic is delayed more in a single-queue ring than in a dual-queue ring. In the transit direction, the secondary transit buffer in the dual-queue ring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traffic delay than the primary transit buffer in the single-queue ring, which in turn causes more delay than the primary transit buffer in the dual-queue ring.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介绍了弹性分组环(RPR)技术的特征,将其与SDH/SONET、以太网技术作了对比,以体现其在环型拓扑结构上支持数据业务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节点信任度和博弈论的Ad hoc 网络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节点能耗和路径可靠性是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以及实现网络收益的最大化,在节点理性、自私的前提下,运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转发节点选择的重复博弈模型,设计了节点信任度评价函数,并采用惩戒机制来威慑自私节点,迫使其自愿采取协同合作的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路由算法能够均衡网络的能量消耗,提高分组投递率,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TCP在数据包随机延迟网络中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CP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发生错误有两种形式:丢包与延迟.已有的成果大多只对TCP在丢包网络中的性能进行了建模,缺少对TCP在随机延迟网络中的建模问题的研究,为此提出了一个TCP在随机延迟网络中的性能分析模型.首先给出并证明了判断数据包流是否为正序的充要条件;然后利用该条件得出数据包流正序出现的概率;最后根据模型分析了TCP在随机延迟网络中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出的数据包流在发生随机延迟后正序的概率与实验网络基本吻合,所提出的模型与不考虑延迟的模型相比,对TCP最大拥塞窗口均值的预测误差降低了43%,对其网络吞吐量性能的预测误差降低47%.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状弹性理论,利用远离承载板中心的两点路表变形响应反算土基回弹模量。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常用路面结构组合形式,构建土基回弹模量与两点路表弯沉值之间一一对应的数据库,建立回归模型。由理论弯沉盆和实测弯沉盆的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土基回弹模量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可靠性,为进一步快速、有效地评定土基的承载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智能电网(smart grid,SG)接入层的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s,WMNs)应用中,针对数据流过度地集中在关键节点而导致数据拥塞问题发生,提出一种基于平衡树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算法。在传统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算法的基础上,使用平衡树模型,综合考虑节点剩余容量和转发数据所需的路由跳数建立路由判据模型,合理地选择下一跳中继节点,均衡节点数据流。路由算法仿真采用OPNET平台实现,就网络的吞吐量、通信时延以及网络丢包率3个重要方面,对所提的路由算法与传统AODV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无线Mesh网络中的数据拥塞问题,相比于传统AODV算法能明显提高网络吞吐量,减小网络通信时延和丢包率,进而提高网络整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