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随着光纤保护的大量使用,通道联调时所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复用PCM通道的光纤保护,通道中间环节多,出现问题后很难定位故障点.另外,进行通道联调所需的设备往往不能备齐,而且通道联调需在线路两侧进行.工程人员和仪器必须往返于线路两侧之间,这对于较长线路来讲,这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文论述了光纤保护的通道联调问题.  相似文献   

2.
光纤线路设备故障分析及维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英 《甘肃科技》2011,27(19):92-9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系统通信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数字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的新型通信设备,科技的发展同时对于广大维护人员来说,掌握通信传输设备的维护检修方法是一个新课题。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电光转换器、光纤中继器、光电转换器、光缆等几部分。每个环节出现故障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针对光纤传输设备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并提出了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气拖动自动控制设备中触发脉冲长距离传输中易受干扰的问题,根据光纤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用光纤作为传输通道来解决,并设计出用1根光纤传输6路触发脉冲的两种不同光纤传输系统。同时根据自动控制设备中模拟信号和串行数字信号、开关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的抗干扰的问题及技术要求,设计出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和串行数字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4.
王夏青 《科技信息》2011,(6):246-246,248
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SDH光纤传输误码的因素,阐述SDH光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方法和思路,并结合济南铁路局主干传输网济南至青岛2.5G光设备,处理因误码产生故障的方法,提高光纤通信技术人员在SDH光纤传输误码维护方面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矿井安全检测中光纤传感器系统存在光纤传感器难于融合的问题,首次提出并设计了通用的光纤传感物联网接口,通过光电检测技术、嵌入电子以及通信技术实现光纤传感与物联网通用云连接平台设备的构建,使得大多数光纤传感器通过该云连接平台互相通讯,互相融合,构建起一个用于煤矿安全监测的矿井光纤物联网,提高煤矿安全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光纤传输网络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网络的数字视频传输系统的应用和优势,并介绍了光纤传输特点。数字视频的指标、光纤视频传输设备,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多层光纤网络结构中系统设计时的应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7.
光纤预制棒是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核心竞争点,国内主流光纤光缆企业正在加快预制棒产品国产化的步伐。本文介绍了我国光纤预制棒制造工艺与设备研究的历史及预制棒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光纤预制棒产品加快国产化的原因,提出了我国光纤预制棒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光通信系统是由无数的设备、仪表、光电器件以及光纤光缆构成,结构复杂且互相关联,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错误故障,就可能会造成整个传输错误甚至瘫痪.因此,我们要通过对网络系统进行测试,提前发现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保障通信的稳定畅通.  相似文献   

9.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纤测试设备也同步发展起来,对于传输光的监视和测量显得尤为重要。稳定光源正是诸多光纤系统测量仪器中常用的、重要的基础设备。本文所介绍的稳定光源工作于650nm,与光功率计一起用于塑料光纤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传统红外测温、无线测温技术难以满足当前高低压成套开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和设计要求,光纤测温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测温技术,是目前较为适合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的新的测温方法。但在核心设计上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国内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基于10kV高压环境,采用光纤测温技术替代传统的测温方法,对开关柜的智能化控制系统设计及其主要运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探讨高低压成套开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监测方面的设计与运用,为该产品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光纤通道的优点,介绍了光纤保护通道的连接方式及接口设备,通过现场运行中光纤保护常见问题的举例分析,总结了各种异常现象的成因和运行调试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田治祥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0):25-26,30
针对铁路无线列调系统,文章介绍了光纤直放站的传输优点和其系统构成,叙述了其光纤串联型级联方式和光纤并联型级联方式工作方式,分析了其系统功能特点,设备工作原理和设备安装方式等,总结出光纤直放站工作稳定,覆盖效果好,设计和施工灵活便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光纤环各类绕制方式对温度变化抑制能力的研究,得到四级对称绕制设备的具体要求。目前的光纤环绕制设备与其进行比较后,发现主要有以下缺陷:绕制过程中张力控制波动大、排线精度比较低和绕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完全。对光纤环绕制设备的进行改进:首先,建立供纤轮与绕纤轮之间速度差的数学模型;并经过仿真得到换光纤层绕制时必须改变供线轮的转速以保证张力的基本范围;而且使用舞蹈轮微控设备实现张力波动小范围控制。其次,采用光纤绕制检测设备实时检测光纤排线性能;并确定合适的滞后角度以实现高精度排线。最后,采用一从两主的电机控制方法实现光纤绕制设备的自动绕制。经过实验验证:该张力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层光纤张力的高精度控制,而采用该排线方式也可以完全实现高精度排线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将科研资源融入本科教学工作,并进而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定位,开展了将微波光纤传输科研实验转化为本科生可操作的专业实验的探索与实践,设计了电光调制器半波电压测量、微波光纤传输损耗分析、偏离线性工作点下传输信号特性表征三部分实验教学内容并进行了教学实践。该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微波光子学前沿,理解微波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掌握半导体激光器、电光调制器、光电探测器、光功率计、频谱分析仪等器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运用、科学问题研究、创新实践探索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当下智能变电站光纤链路测量效率低下的缺点,文章设计了一种变电站光纤链路在线诊断监测系统与继保光纤智能测试仪。光纤链路在线监测系统由分布式智能诊断中心和在线监测后台组成,具备光口发送功率实时测量、在线监测及状态诊断功能,能直接对运行设备、停运设备实时开展测试,实现智能电子设备(intebligent electronic device, IED)光口发送功率全寿命周期的在线监测诊断;继保光纤智能测试仪实现了对停运设备光口接收灵敏度的多通道、高精度、自动化一键式测试。在动模实验室对开发出的实物样机进行了系统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该在线诊断监测系统与继保光纤智能测试仪系统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光纤环绕制设备的排线性能,避免不合理绕制滞后角引起的各类绕制缺陷和绕制错误,在对绕制滞后角的几何位置与受力分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滞后角、光纤间隙和光纤上线终点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绕制初始时刻滞后角引起错误绕制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绕制初始时刻对该滞后角进行合理补偿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滞后角可以有效避免绕制缺陷的产生,使用该换层绕制初始时刻滞后角补偿方法可以消除绕制错误的现象,实现光纤环绕制设备的精密排线和自动化缠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量子保密通信设备中所用光纤布拉格光栅的长期波长稳定性,从工艺角度提出了采用特殊光纤涂覆层材料对常规的光纤光栅加以改进,并制作了基于新工艺的双金属温度补偿光纤光栅样品.理论研究了温度和应力等因素对光纤光栅中心波长的影响,分析了光纤光栅温度补偿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高温加速老化的方法,监测了所制作的新工艺光纤光栅样品在等效3年时间内中心波长变化情况,同时对比测试了原有工艺的部分样品.分析了所制作的光纤光栅在特定传输距离时应用于量子保密通信中的滤波特性.结果表明,新工艺的光纤光栅在3年等效老化时间内,中心波长漂移量均在产品允许的最大漂移范围内,较常规的光纤光栅工艺有较大改善,满足设备长期运行时对波长漂移精度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和BOTDR应变和温度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BOTDR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冶金设备变形和温度监测中的可行性和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光纤具有抗电磁干扰,高带宽,高绝缘等特性,在换流阀通讯和晶闸管触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针对换流阀触发光纤故障的现场实例,本文首先通过对光纤故障点处宏观及微观的形貌分析,确定了光纤故障类型为局部放电,随后利用有限元法对换流阀屏蔽罩及光纤进行了等比例建模及电场计算,分析了光纤故障点处出现局部放电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光纤轴向电阻率分布不均匀时,易与相邻光纤发生局部放电;当光纤在安装过程中,没有被光纤盖板钳制电位时,光纤与盖板之间极易发生局部放电。本文结果可为换流阀触发光纤的安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刘祖斌 《科技资讯》2010,(34):91-92
近年来输电线路光纤保护在通道联调时所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文根据各种类型通道的特点分析了通道联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借助光纤保护装置的通道自环测试功能进行多次测试,逐步排除故障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些现场实例。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便捷高效,能迅速排除故障,保证通道联调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