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代表剧作《哈姆莱特》突出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一方面主人公哈姆莱特身上所蕴含的机智、勇敢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全部特点,另一方面优柔寡断和迟疑不决又使得他的复仇故事最终归于悲剧。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所有内涵都显现在这里。人文主义对于社会的批判充分显示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有关莎翁四大悲剧的主题评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外国文学》教科书中常解释为“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比起其它三大悲剧来,它的思想不及《哈姆莱特》深沉,技巧不如《奥塞罗》完美,情节不及《麦克白》集中,但要说到规模的宏大,构造的复杂,气势的磅礴以及表现方面的惊心动魄,出奇制胜之处,那就不是其它三大悲剧所能企及的了。下面,笔者从《李尔王》的典型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三方面来对以上论点进行试析。一、鲜明的典型形象十七世纪初,英国已经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伊丽莎白时代的繁荣安定已经转化为整个社会日益激烈的动荡不安。随着现实的变化,莎士比亚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实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他产生了悲观的思想。这种思想上的变化,引起了他创作上的变化。他从大量写历史剧、喜剧,转为主要写悲剧。在悲剧思想主导下创作的人物一个个以悲剧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中心人物形象的发展,体现了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理想面临危机、走向幻灭的过程;莎士比亚人文理想的破灭正是他现实主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有关莎翁四大悲剧主题的评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比较流行的解释是“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本文结合莎翁写作四大悲剧的时代,比较莎士比亚悲、喜剧的异同,对四大悲剧作了这样的认定:它们分别表现了家族生活的玻败,爱情生活的毁灭,社会生活的动乱,以厦内心世界的痛苦,并以此警示人们对秩序的尊重和对无序的摈弃。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翻译家朱生豪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哈姆莱特》译人中国。从该剧本诞生的社会语境、译人中国的时代语境和译者个人的翻译目的乃至译本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综合来看,《哈姆莱特》译本在中国抗战的大环境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莎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线索是交织于复仇主线之下的一条副线。这条线索在情节发展上两次引发戏剧冲突,不可或缺地推动着戏剧情节的突转式发展,营造出强烈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人物盖茨比的大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的《大人和盖茨比》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美国文学的传统主题。盖茨比梦想通过个人奋斗积累财富追求旧日的恋情,却未意识到上层社会虚伪残酷的本质。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爵士乐时代美国上层社会的解剖,以及对其本人性格缺陷的分析,来说明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文学对西方人文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繁荣有着深厚影响。从古希腊悲剧出发,立足于悲剧叙述视角,比较古希腊悲剧与西方人文主义文学的叙述特征,探究古希腊悲剧对西方人文主义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菜园》用温婉的笔调书写了一个美的幻灭的悲剧。造成菜园里玉家母子悲剧的原因是社会的动荡以及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追求,这是作者对时代的观照。沈从文作品中的现代性追求正是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相互纠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运用“滑稽模仿”的手法和骑士小说的叙事文体构建故事、塑造形象。堂吉诃德作为一个荒唐可笑的骑士,自然是人们嘲讽的对象。然而,作品巧妙的表现形式所体现出来的真正嘲讽意蕴并非堂吉诃德,存在着多重讽刺视角,正是在这多重讽刺视角的变换中,构建着塞万提斯式的“人文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2.
《哈姆莱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廷宕。哈姆莱特为什么要延宕,在中外文学批评界争论和探索了几个世纪,没有定论。本文从宗教的角度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阐述并论证了宗教思想是导致哈姆莱特延宕的关键因素;基督教义和《圣经》思想是他行动的指南,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和促进了他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分析鲁迅小说中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人格,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人格,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人格,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以鲁迅小说深刻的历史感悟和社会思索。  相似文献   

14.
父爱导致的两幕悲剧——李尔王与高老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尔王》是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之一,作於17世纪初期,它充分暴露了“个人自身、家庭、国家甚至宇宙内部蔓延着的紊乱,解释了世界、国家、家庭以及人们的灵魂这个小天地存在的危机。”《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的代表作。虽然,《李尔王》和《高老头》这两部作品创作时间相距两个多世纪,空间距英法两个不同的国度,在表现主题和运用艺术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却塑造了两个极其相似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莎士比亚笔下典型悲剧人物——“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安娜和包法利夫人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她们生活的时代相近,都有表面似乎幸福而实际并不和谐的婚姻家庭,有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有因爱情幻灭而自杀身亡的悲惨命运。但具体社会环境和家庭地位、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引起悲剧的主要原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精神境界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杜甫流寓同谷时是其一生中最为悲惨的时期,他用心血凝成的《同谷七歌》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理想幻灭之感慨,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其生活的举步维艰,颠沛流离造成的骨肉分离的悲痛,自身遭遇的屡屡不幸,以及忧国忧民的悲愤情怀。《同谷七歌》既反映了诗人的悲剧人生,也展现了诗歌浓浓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8.
幻灭感是人生难以避免的悲剧之一,《雷雨》中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梦想的幻灭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其中又以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幻灭最为深刻和复杂。从这一视角审视这部悲剧经典,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丰满性,在巧合背后悲剧的必然性以及作家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9.
《威尼斯商人》(1596)被公认为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创作中的代表作品,同时又是最富有社会讽刺性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文主义新人形象,但剧中血肉最丰富、个性最复杂从而长期引起后世读者和评论家关注的却是反面主人公夏洛克。这一形象和哈姆莱特、福斯塔夫一起成为莎士比亚笔下三大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20.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他的名著《堂吉诃德》中,为世界贡献了一个千古不朽的文学形象。堂吉诃德形象自他诞生以来,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读者都从各自的认识角度作出了回答:滑稽可笑的疯骑士、既可爱又可笑的老好人、失去了现实感的主观主义者、患有游侠狂的学者、崇高的疯子、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者、死搬书本的教条主义者……,而我认为他是一个代表着信仰的理想主义者、不屈不挠地为理想奋斗的勇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