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世轶  李尊雨  王健 《科技信息》2009,(20):I0323-I0323
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出现了多样化繁乱的趋势,本文通过挖掘建筑与自然最本质的联系,提出了用地域性建筑来解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将地域性建筑创作回归到本原,通过碰撞和交融实现地域建筑文化的时代更新之路,提出了契合自然环境、融入传统基因、展现时代魅力、追求整合价值等创作理念和手法。地域性建筑创作原本是指建筑创作回归到朴素的本原,是试图将建筑的发展引向一条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脚踏实地"为作风的稳定发展道路上,也以此对抗科技全球化造成的趋同现象,本文提出了重新审度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积极作用,希望在建筑领域里以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来缓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和文化的角度分析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地域化建筑的生态特征和文化特征,以及利用现代生态技术手段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性建筑的方法。最后例举了武汉建筑地区环境特色及相应设计手法,作为对地域性建筑生态设计的初探。  相似文献   

3.
安玉源 《甘肃科技》2008,24(9):150-151
近些年来,中国建筑师研究和借鉴传统民居,创作新型地域性建筑,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仅仅从形式上追求地方特色和多元化是不够的,应当把传统民居中的环境处理视作与当代建筑融会的结合点,使之为创造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地域性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解构主义建筑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展开了对解构主义建筑创作观念、创作形式的理性探讨,并以深圳大运体育中心—"水晶石"为代表性建筑进行拓展,力图对解构主义建筑的建筑创作手法及建筑的特征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一些具体、成功的建筑实例,分析、论述象征和隐喻的创作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得出通过暗示某种主题的创作倾向是增强建筑艺术感染力的重要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对地域性的考虑是体现建筑特色和地域性文化的关键.当前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地域建筑文化特色,树立自己的建筑创作观尤为重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地域性建筑面Il缶的问题和困境,阐释了程泰宁先生自然建筑观中“三个合一”和“三个立足”的内涵与要义,并总结了它对中国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闽南传统古厝装饰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装饰艺术的手法、艺术构图特征、建筑装饰色彩、建筑装修材料及构件装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传承、弘扬闽南地区传统装饰文化,并为当代闽南区域建筑装饰艺术设计提供更多具有启示意义的地域性装饰元素。  相似文献   

8.
刘正春 《科技资讯》2006,(35):227-227
建筑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建筑的发展与建筑所处的地域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定地域的材料资源、地形地貌、气候状况等要素对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对建筑的地域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关照了建筑地域性关照下当代建筑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建筑地域性与时代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的建筑应提倡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的建筑创作思想,三者不可偏废.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就能够创作出具有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10.
张媛春  石建和 《工程与建设》2007,21(1):13-14,17
通过对广州联星经济商业发展区的七个方面的介绍,具体讨论建筑的抽象-具象两种设计理论方法.总结创作手法,从中提炼出创作元素,阐释当今后现代主义象征隐喻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