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Vilsmeier反应合成了4-[N-甲基-N-苯基]氨基苯甲醛中间体,该中间体与芳香胺类化合物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新的多杂原子稠环化合物,并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Vilsmeier反应合成了2-氯-3-甲酰基喹啉中间体,利用该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多杂原子稠环化合物,并通过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焦脱镁叶绿酸-α甲酯为起始原料,通过格氏反应形成二氢卟吩醇,经脱水反应得到带有长链烷基取代的焦脱镁叶绿酸-α甲酯衍生物,形成镍配合物后,进一步的Vilsmeier反应生成20-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衍生物.对所生成的二氢卟吩镍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新型的液晶材料5-正丙基-2-(3,5-二氟苯基)嘧啶的合成路线进行了改进.从3,5-二氟苯甲腈出发,通过加成、取代、环合等反应得到5-正丙基-2-(3,5-氟苯基)嘧啶,总收率为51.6%.其中通过正戊醛,利用Vilsmeier 试剂,以81.8%的收率实现了中间体2-正丙基-3-二甲氨基丙稀醛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ω—甲酰基莰烯是一种香料。它是经Vilsmeier—Haack反应,用莰烯与OMF/POCl_3试剂合成的。我们改进了Kreise的方法,使用了1,2-二氯乙烷作溶剂,将产率由53—61%提高到68.9%。通过核磁共振谱和气相色谱,我们亦确定了产物的构型。  相似文献   

6.
采用Adler缩合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四苯基卟啉(TPP),以此为母体,通过Vilsmeier甲酰化反应合成了中间体化合物2-甲酰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FTPP),并以此为中间体,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得到了β位取代的水溶性四苯基卟啉衍生物(TPPA)。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MALDI-TOF质谱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初步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有良好的红色荧光特性,为寻找新的水溶性红光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N,N-二甲基苯胺为原料经Vilsmeier反应合成得到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5 h,N,N-二甲基苯胺与三氯氧磷配比为1∶1.3(mol/mol)时,收率为87.8%.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N,N-二甲基苯胺、间二甲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缩合、氧化得到结晶紫内酯,收率41.5%.  相似文献   

8.
利用3-甲氧基-4-苄氧基苯乙炔化亚铜(1)和3-甲氧基-4-羟基-5-溴肉桂酸甲酯在吡啶中进行缩合反应合成2-(3-甲氧基-4-苄氧基苯基)-5-[2-甲氧基羰基-(E)-乙烯基]-7-甲氧基苯并[b]呋喃(2),2经过催化氢化反应得到化合物3,3进一步通过胺化、乙酰化、还原、水解、Vilsmeier反应、烷基化以及部分去甲基化等反应合成一系列2,4,5,7-取代芳基苯并[b]呋喃类化合物4~15,并通过IR、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结构.并采用四唑盐比色法试验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和细胞毒性测试,所测试化合物均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中化合物(9)的细胞毒性在所测试化合物中最强,对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3-1 IC50为1.71 μg/mL,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膦酰基腙与Vilsmeier试剂(DMF/POCl3)以及氯化亚砜的赫德-默里反应(Hurd-Mori Reaction),得到了1-苯基-3甲基-4-(O,O-二乙基)-磷酰基吡唑、1-苯基-3-(O,O-二乙基)-膦酰基吡唑和5-(O,O-二乙基)-膦酰基-1,2,3-噻二唑3个新化合物,产率30%-92%。其结构均经^1H NMR、^31P NMR、MS及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对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 ,经Vilsmeier试剂制备克林霉素醇合物 ,用原甲酸三乙酯保护 3位和 4位羟基 ,经磷酰化、水解、结晶 ,得到克林霉素磷酸酯 .总收率提高到 81% .  相似文献   

11.
以2-氯甲基-3-苯并喹啉甲酸乙酯(1)为底物与α-萘酚、β-萘酚反应经“一锅法”合成了中间体2-(α-萘氧甲基)苯并[ h]喹啉-3-羧酸(2a)、2-(β-萘氧甲基)苯并[ H]喹啉-3-羧酸(2b)。化合物2a,2b在Eaton′s试剂作用下合成两种新型六环稠杂环化合物萘并[2′,1′,6,7]氧杂卓并[3,4-b]苯并喹啉-7(14H)-酮(3a)和萘并[1′,2′,6,7]氧杂卓并[3,4-b]苯并喹啉-15(8H)-酮(3b)。化合物2a,2b发生分子内傅一克酰基化闭环反应,所合成的新化合物2a、2b、3a、3b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2.
用气固相反应原理分析了单晶硅热氧化机理。在氧化中期,考虑到热应力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了硅氧化的一个新模型,即化学反应控速——四次方混合控速——扩散控速模型。用该模型处理了文献[4]中的数据与本实验结果均得到满意的相关系数。另外,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氧化膜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单晶硅的氧化膜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以6-311G^ 为基组.研究了Cl2Ge(^1A1)与C2H4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并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讨论了取代基对该加成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羟丙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与环氧丙烷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制备了高纯度的丙烯酸羟丙酯。讨论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三-(6-甲基-2-吡啶甲基)胺(TLA)的叠氮桥联双核锰(II)、镍(II)配合物,对两种金属配合物模拟甲基单加氧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温度、催化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催化作用的影响,分析了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通过对EPR光谱和UV-v is光谱的研究,得到了高价金属氧酰(M=O)活性中间物的信息,提出了反应机理.应用比色法考察了两种配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14MeV中子的(n,~3He)反应截面的系统学特性作了研究,并得列了反应截面随不对称参数(N—Z)/A的增加而缓慢下降的趋势.在对实验数据分析、评价和拟合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经验参数.利用导出的系统学经验公式计算了一些核素的(n,~3He)反应截面,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较好.最后讨论了(n,~3He)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硫酸盐催化对羟基苯甲酸酯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制备壳聚糖硫酸盐催化剂的相关影响因素,考察壳聚糖硫酸盐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并用其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重点讨论催化剂用量,酸醇量比和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煤气-空气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反应极限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实验对煤气-空气等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影响爆炸范围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爆炸反应呈阶段性和不完全性;甲烷对爆炸范围有影响;水气含量对支链反应有阻止作用;一氧化碳对支链反应有一定的贡献。本文结论对科学的制定安全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