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廖新辉 《科技资讯》2007,(33):17-18
通过对荷寿下铁矿区的地质灾害调查,详细分析了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荷寿下铁矿区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耀红 《科技信息》2012,(3):97-97,84
根据煤矿采空区积水、构造及陷落柱等不同地质条件,介绍了应用三维地震及电磁法探测采空区边界及含水性的技术方法与地质效果.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地质灾害与地质风险的地球物理特征,阐述了采区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的特点与勘探效果,以及在煤矿灾害防治中如何正确运用综合物探技术。  相似文献   

3.
由于煤矿不断向深部开采,很多煤矿出现了不同深度、不同层次的采空区,而且大部分采空区还存在积水,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为了提高瞬变电磁法对各类采空区的探测精度,建立了高、低阻电性不同的双层采空区组合以及同一开采水平面相邻采空区组合的电性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它们在不同层间距或不同水平距离下的电磁场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双层采空区的存在会使瞬变电磁响应变得复杂,增大解析难度;瞬变电磁法易于穿透高阻层,下层采空区的响应容易受到上层低阻屏蔽的影响;瞬变电磁法能够分辨一定层间距的高阻-低阻双层采空区,其他双层采空区难以分辨;瞬变电磁法容易分辨相邻采空区,不同电性的相邻采空区分辨能力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煤矿采空区四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采空区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在野外采集参数,资料处理方法上进行充分试验,获得了采空区范围内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在时间剖面上准确刻画了采空区边界;采空区下部薄煤层反射波连续性好分辩率高;通过四维地震资料对比,可以观测到采空区内部塌落岩层的压实程度及均匀性;该技术可为煤矿安全生产、预防和治理煤矿塌陷区地质灾害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空区属于煤矿开采区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之一,采空区形成的地面变形直接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潜在经济损失较大,社会影响较大.本文以煤矿采空区地面变形为研究对象,在论述当地矿区生态与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结合当地煤矿生产情况,分析了采空区对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成因,对今后本区域煤矿资源的开发与灾害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广安区发育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岩溶、采空区地面塌陷四种地质灾害,通过对253个地质灾害点的野外调查及室内资料分析,总结归纳了全区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为全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煤矿采空区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查明采空区分布范围对地质灾害的准确评估和综合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瞬变电磁法(TEM)具有分辨能力强、随机干扰影响小,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金属矿产勘查、煤矿水文勘查等领域,尤其适用于探测煤矿地下采空区,岩溶陷落柱、构造破碎带等。通过在内蒙东胜某煤矿实例,对瞬变电磁法在探测采空区中应用及地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一个能源丰富的国家,煤炭资源在我国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行煤矿开采成了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煤矿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一系列煤矿地质灾害的产生,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文从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出发,阐述了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了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灾害形成的原因,为如何进行灾害防治提供了有效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降低煤炭地质灾害的产生并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在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地质灾害也在频繁发生,煤矿地质灾害不单单是发生在我们国家,在外国也会频繁地发生煤矿地质灾害。由于煤矿地质灾害在各个国家频繁发生,煤矿地质灾害问题渐渐得到了国际上的聚焦关注,地质安全研究部门加大研究力度,减少煤矿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文章主要对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煤矿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繁多,一旦发生不仅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的还会阻碍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岳麓区一井工石灰石矿停产关闭后,超高采空区因受地下水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产生地面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危及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我们结合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创新性的采用渣土充填法注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本文介绍了该项目采空区注浆工程的设计方案,阐述了注浆材料选择与配方的方法,为注浆工程施工积累经验,为类似采空区治理或煤矿采区采用泥浆灭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探明废弃铁矿老采空区的赋存特征,科学评价采空区稳定性,有效防控地表塌陷灾害,以济南市顿丘铁矿老采空区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废弃铁矿老采空区赋存特征及稳定性。通过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和钻孔钻探,获得采空区的平面及层位分布,构建老采空区三维地质模型,实现采空区赋存特征的立体展现;采用采空区地表变形监测、临界载荷影响深度计算和采空区深厚比分析3种方法评价老采空区稳定性。结果表明:顿丘铁矿2#矿体群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平面面积为4 992.5 m2;采空区分为采空纯空区和采空回填区2种形式,层数为2~4层,埋深为38~152 m,厚度为1.6~45.7 m,其中,纯空区最大厚度为10.8 m; 2#矿体群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整体稳定性较差,存在塌陷风险。可见研究方法和结果对铁矿老采空区探测和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杉木树煤矿B4上保护层煤层地质情况,进行切顶卸压沿空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反复现场工业性试验,对聚能爆破相关参数、聚能装置安装方式等进行优化,形成了适合杉木树煤矿地质条件的沿空切顶成巷技术.通过研究,解决了杉木树煤矿万吨掘进率高、采掘接续紧张、保护层开采速度慢等问题,提高了矿井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常家山隧道的地质病害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问题常常是影响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常家山隧道综合勘察资料的分析,详述了隧道区的工程地质特征及施工中遇见的地质灾害。该区地质条件复杂,主要的地质病害包括采空区、突水涌水、有害气体、出口端滑坡,由于区内存在的各种地质灾害会影响到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安全施工,因此必须对这些地质灾害进行治理,针对灾害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妮妮 《江西科学》2008,26(6):969-972
针对煤矿开采后遗留下大量未做处理的地下采空区可能引起地质灾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及电阻率三维有限元正演模拟的方法,通过建立采空区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进一步说明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煤矿地下采空区探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沈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2):183-184,225
通过参与对山西省北、中、南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认为山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应以矿山(尤其是煤炭矿山)开采和人工开山修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诱发的人为灾害为主,展开工作。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裂缝与地面塌陷是山西的首要地质灾害,其次为开山修路引起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总结了山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一般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推进矿井瓦斯防治及利用工作,研究、整理了矿井地质勘探、开采揭露的煤层瓦斯地质资料,利用矿井瓦斯地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矿井瓦斯形成的地质规律,并对瓦斯(煤层气)地质储量进行了预测,为矿井瓦斯灾害治理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古交市采煤区为例,根据调查资料统计了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分析了各种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煤矿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得出采煤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严重的结论,为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造成大面积顶板向采空区快速运动形成气体灾害的原因。通过采用对综放采场覆岩结构形成条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综放采场覆岩大、小结构的概念,分析了综放采场覆岩结构失稳的几种形式,对覆岩结构失稳引发冲击性灾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采场覆岩大结构的瞬时失稳是造成大面积顶板向采空区快速运动形成气体灾害的根本原因。该结论可以作为开采期间的地压控制和采空区回采结束后的安全封闭设计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同市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同市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探讨了各种类型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九环线平武段公路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环线旅游公路是地震灾区因地质灾害受损较为严重的一条公路,通过对沿线公路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研究,依据灾害点的分布情况,结合区域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得出,沿线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活动、地震作用、降雨、水库蓄水、人类工程活动、河流地质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控制,但由于组合关系的影响,其分布特征在时间、空间上呈一定的规律.即在时间上具有周期不确定性、群发性、反复性;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局部增强性、相关性.针对各个分布特征,提出了有关治理和预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