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重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与政治信仰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攻击与冷落。进入20世纪,随着传统史学弊病的日益暴露以及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马克思正确判断的验证,特别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建立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西方最大的史学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影响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遗产对西方史学界普遍产生了影响,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他们思维方法的一部分;二是西方每一国家的史学界都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历史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其主要包括阶级斗争史观、人民群众史观、社会矛盾理论等。他所确立的史学研究方法、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晚年的思想偏差对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英国史学文化的历史现状及特征既归因于国内社会政治、社会心理思潮及学术文化机制的影响,同时与英国传统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历史渊源也是分不开的。英国“新左派”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史政结合,关注现世”的史学理路、价值取向及成就斐然的学术研究逐步塑造着英国史学文化的面貌。概括地讲.它借鉴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史学思想成果,通过理论引进、学术争鸣、拓展研究领域等方式对英国的史学研究和史学观念产生深远影响,开创了当代英国史学学术文化发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构学术化与宏观化的具体表现 ,也是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是这种学术化和宏观化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我国史学界关于“史学理论”的流行观点,基本概念混乱,其理论结构有着内在和外在难以克服的矛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将本体论与认识论、方法论割裂开来,以及对西方史学理论的片面理解。必须从我国历史科学的实践出发,按统一标准把从中产生的一切理性认识归入史学理论范畴。还必须考虑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各社会科学理论的内容结构与范围的状况,并与之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构学术化与宏观化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是这种学术化和宏观化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理论在我国的第一传播。他系统宣传和介绍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并在学术研究实践中对此理论和方法作了具体的尝试和运用,从而建立起具有指导意义和富于操作价值的史学研究方法,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史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一部分,始终是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他对于中国史学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的史学理论对当代历史研究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本文将从李大钊史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史学内容以及史学方法这几方面分别论述李大钊对史学理论研究的贡献,以及李大钊对辛亥革命、孙中山等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贡献、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与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比较,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史学有两变,一是由过去的旧史学变为"新史学"(含史料派史学),一是由"新史学"演进为真正马克思主义"新"史学。而唯物史观的传入则是中国现代史学临门一脚,开创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局面,诞生了全新而科学的史学理论、方法和丰硕的史学成果,催生了史观与史料并重的中国现代史学,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经过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大批研究者的艰辛开拓,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史学的根基和范式。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方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丰富了生产力的理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开放与独立自主”补充了世界历史 的整体性和多元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教委的建议和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和天津师范大学等校历史系和研究所联合筹办的“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于八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五日在本校举行。会议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问题,从两方面进行了讨论:1.在新形势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需要解决哪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教委的建议和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和史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联合发起的“史学理论研讨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五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中青年史学工作者共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围绕着“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心议题,就“在新形势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需要解决哪些理论认识问题”和“如何对待外国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这两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作者期救一、政 之止场 口O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学习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和人民政协的任务》的体会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文献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对党的“三大”未能解决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初探周春元曾钟黄自为王元培冉启明忍、下哲,之学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论孔子伦理思想 —兼论孔子政治忍想普通(形式)逻辑推理是演绎的一统天下试论异化的产生及其克服胡塞尔现象学的,’l欢洲危机论’,·剖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介入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日本充当了引介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中国从日本大量引进日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汲取日本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日本引入,使唯物史观和大量带有日本色彩史学术语移植到中国,李大钊、李达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解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构建,在此背景下最终促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萌发。  相似文献   

15.
《进步日报》“史学周刊”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史学成果刊布和活动交流的一个重要场域,“史学周刊”刊载的史学论文,都力图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贯彻于历史学的研究实践之中,并且通过历史学研究来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从革命的唯物史观发展到了改革的唯物史观的新阶段,并论述了邓小平改革的唯物史观的内容、实事求是的史学方法和开辟未来的史学功用论,指出革命的历史观和改革的历史观一起,才构成了唯物史观的完备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史学异彩纷呈、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史学研究更应当明确立场、有自己的原则坚守,以防止沦为被西方"大历史"笼罩下的"小历史",失去中国特色。为此,"史料实证"必须坚持,因为它体现史学本质特征;"历史解释"要客观、公正,把史实置于当时的历史坐标中,不能文学化,更不能"戏说"。中国是史学大国,留下很多传统史学遗产,理应加以继承,突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必须坚守,它是使史学成为科学的必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大师,张岂之教授的学术思想以史学为核心,以学术史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研究方法,并在中国思想史、中国历史二者相互融通的基础之上,以华夏文明的发展为主线,将中华文化的演进阐释得淋漓尽致。此外,张岂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大学"、"文化"、"素质"三位一体"人文教育观"的倡扬,进一步将自身的学术思想落脚在了现实社会,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贡献着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举奢哲是我国彝族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善于吸取彝族先辈史家的史学成就,总结出治史的六大原则与方法:“史事”的时间要弄准,世系要分清;“史事”的鉴别要审慎;写出各部的“繁荣昌盛史”;撰写“真史”;使用“真正的史笔”;牢记“韵律”。举奢哲的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并对彝族后代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孔露 《科技信息》2009,(32):49-4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前我国的最新理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具体体现。科学的治关理念是总署党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总结了海关几十年发展,特别是近十年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审时度势,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理性思维,是海关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武器。在当前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对科学治关理念进行思考无疑会对我们的海关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