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的“象”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它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都是重大的、深层次的,可以说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这种“象”思维方式自然而然地深透到了中国人的人体运动方式中,影响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符号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大传统具有高度的文化编码自觉性.《周易》中包含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编码与解码程序,不仅深刻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过程及原理,也说明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活动在先秦时期就已进入自觉状态.“卦爻象”作为文化编码和解码的关键,主要遵循“立象尽意”的思维原理,正是它确立并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道教养生理念,追溯道教养生文化内涵,为当今大众养生保健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道教养生文化所蕴含的"道""理""术"思想为依据展开分析,以强身健体的体育视觉归纳总结道教养生理念的深刻内涵。结果道教修炼养生以体魄健康作为主要目标,其养生文化对于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思想的形成影响深远,道家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奠定了道教养生理念的文化背景,是促进形成中华传统体育基本框架的重要基础之一。结论道教的养生理念丰富而深刻,其赐予人的是一种安身立命的大智慧,让人领略生命的价值在于返璞归真。探索适合现代中国人的养生模式,可以从道教养生文化中汲取精华,返本开新。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主题是“文化文本多级编码论”,倡导用一种打通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化文本的多元编码。叶舒宪《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序〈中国灯谜年鉴〉》将谜语(灯谜)视为图像之谜和文字之谜以后出现的三级编码,谜语创作和解谜此种符号编码和解码的自觉意识,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柳倩月《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自觉——以〈周易〉为例》指出《周易》“卦爻象”作为文化编码和解码的关键,主要遵循“立象尽意”的思维原理,它确立并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特征。赵周宽《N级编码理论与挖不透的表象之墙》指出突破表象主义深度模式对文化表述语法的尝试是N级编码理论创新性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玄珠喻与柏拉图的太阳喻都是在人类早期的文明源头以譬喻的形式对形而上学的本源所作的探究。通过对言辞辩论、机智、感官等认识方式的考察,他们认为这些不能够达到最高的道。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他们对于理性、物象、譬喻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出于对感性事物的排斥和对以逻各斯为代表的辩证方法的推崇,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逐渐走上理念思维或者说相思维的理性思维道路,而中国哲学则因为"尚象"的传统,逐渐走向以象思维为中心的诗性思维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近现代俄苏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如滚滚洪流,冲刷并渗透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各个角落,深刻而又不为察觉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学创作、审美情趣、日常生活、语言表达甚至思维方式。可以说,俄罗斯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乃至思维方式产生过深入骨髓的影响。然而,中国人对俄罗斯思想和文化却存在许多"误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建设有许多新提法,尤其是亮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旗,高屋建瓴,令人鼓舞,下面就自己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一、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体现着我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体现着近代以来中国人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十八大  相似文献   

8.
潮州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突出代表,潮州饮食除色、香、味、形等广为人们称道外,其独特的养生保健作用亦值得研究。从潮州菜的用料、烹制,到潮州人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禁忌,无不包含着我国传统饮食保健的精髓。饮食清淡、新鲜、量少、多海鲜与果蔬、爱吃"苦"、常饮茶、重时令、知禁忌,是潮州饮食文化的八大健康元素。  相似文献   

9.
《周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之根,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直觉体悟思维、天人合一思维、阴阳和谐思维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路径;对此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蕴涵养生、健体之道,又体现了和谐发展的哲学观、人生观、价值观。优秀武术文化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语谚语中有着数量众多的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的哲理谚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以最具"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语言材料——谚语的形式,在民间普遍流传,经久不衰,影响深远。这些饱含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谚语,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样,谚语中还有大量反映思想道德、艺术、宗教、教育、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任鑫洁 《科技信息》2010,(16):255-255
中国养生学是一门颐养身心的学问,经过漫长的变化发展,尤其是自身的特点,练习不受场地,体质,年龄,性别所限制,因此一部分人就采用养生作为现在的健身锻炼方式。中国传统养生学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古代文化,形式多样,涵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具有修心养性;健身娱乐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本文针对高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情况,对养生锻炼者进行了全面的深入分析,找出养生健身锻炼的总体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养生健身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的改善广大养生锻炼者的健康现状。  相似文献   

13.
传统养生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传统养生方法堪称本民族之文化瑰宝,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投身其中,本文通过对传统养生方法与大众的身心健康的关系、传统养生方法与大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传统养生方法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分析,认为传统养生方法对大众健康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应该深化传统养生方法的价值观。通过对传统养生方法的推广,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学代表着历史,是神话的过去,也是现实的永恒,有它才有民族,传承国学是文化的自觉、也是文化的自信。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何"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大学教育面对未来,中国的大学应该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为人类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传统养生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育明 《科技咨询导报》2007,(25):196-196,198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传统养生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探索。旨在深化传统养生体育的价值观,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的传统养生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投身其中,促进人、自然、社会的统一与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20,(1):70-74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世界与人自身的重要途径。它以同构、感应论说明天地、万物与人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气是其中的媒介。这种观点影响到中国文化处理现实问题的原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人的价值位格,但"天人合一"观的思维方式是笼统的,对人本性与能力的过分夸张也阻碍了对人自身缺憾的反思,对它的继承应该建立在全面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以“和”为导向构建大学高层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构建大学高层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时,论述"和"的价值和现实功用,让中国传统智慧在应用中回归现代,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组织充分对接,是和谐思维方式在特定范围内的运用,是文化自觉的体现,也是管理创新的需要。简要分析了大学高层次人力资源的特性,论述了以"和"为导向构建大学高层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必要性,从导向机制、文化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四个层面阐述了以"和"为切入点,构建大学高层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价值,对现代体育具有互补、修正等作用。分析了影响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外因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薇 《科技信息》2010,(29):141-141
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造型基础课程在思维教学上,一方面要紧跟时代设计思雏潮流,另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和保留,从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思维养份传导给学生。“观物取象”是汉字造字思维的代表典范,因此设计造型基础教学可以立足传统“象”思维。对“象外之象”的延展是现代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从汉字造字“象”思维中所要汲取民族性思维方式的一种形式。设计造型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这种造字“象”思维所体现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字方式、构型原则和意象性思维表现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象外之象”的“象”思维设计能力。把一个普通的物象的最简单的外形和设计者最内心的情感、思维相结合。创造出无限的设计造型形态。  相似文献   

20.
医学院校学生专业知识与未来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好的身体素质,面对更大的心理压力,要掌握更广的专业知识。对他们的体育教育也肩负了更重要的责任。传统体育养生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对人的身体、心理都产生着积极影响,涵盖了一定的医疗保健知识,蕴涵着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符合现代医学生的培养需求。本文从医学院校学生的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来逐一解决,证明医学院校开展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