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合成了聚氧丙烯壬基苯酚醚硫酸钠,研究了有机碱、无机碱以及所合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碱、无机碱复配体系与桩西普通稠油的动态界面张力行为.结果表明:使用碳酸钠、三甲胺、三乙胺都可改变油水界面张力.碳酸钠/原油界面张力曲线呈"S"型变化,可分为缓慢上升、迅速上升和相对平衡3个阶段,而有机胺/原油界面张力曲线呈"U"型变化,出现动态界面张力最小值.碳酸钠加量不同时,其动态界面张力曲线变化不大;胺的质量分数升高时,动态界面张力则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存在最佳的胺加量.对于表面活性剂与Na2CO3复配体系,当Na2CO3加量高于一定临界值时,复配体系才有明显协同效应,此时仅需添加质量分数为0.0025%表面活性剂就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5mN/m数量级.对于表面活性剂与有机胺的复配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取决于体系中有机胺和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只有当复配体系中有机胺的质量分数高于0.05%、9AS-3-0的质量分数低于0.01%时,复配体系才具有协同效应.上述研究说明:由有机碱和原油组分在油水界面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其界面活性以及和聚氧丙烯壬基苯酚醚硫酸钠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行为与加无机碱的情况是不同的.另外,通过驱油试验证明,具有较低动态界面张力的9AS-3-0/Na2CO3复配体系有高的提高采收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磁力搅拌器为分散手段,油酸、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或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为主表面活性剂,在NH3.H2O存在的情况下,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微乳化柴油,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体系TTAB/油酸/NH3.H2O比DTAB/油酸/NH3.H2O的增溶效果好,且在TTAB、油酸、NH3.H2O的摩尔比为1∶20∶17,复配乳化剂用量为3 g,正丁醇用量为3 mL,以0.15 mol/L的NaBr水溶液代替水相制备的微乳化柴油增溶水量最大、成本最低。所制备的微乳化柴油粒径在50~60 nm之间,稳定时间在190 d以上,黏度、密度、腐蚀性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微乳柴油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分别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tween-40)、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石油环烷酸钠进行复配,将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span-60)分别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tween-40)、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10)进行复配,制备微乳化柴油,考察微乳化柴油的性能.结果表明:由span-80与tween-40、OP-10复配可以得到澄清的微乳化柴油,当取乳化剂为油质量的5%、助乳化剂体积为油的2%时,其最大加水量可达10%~12%;调配的微乳化柴油抗水性较好,在高温环境(80 ℃)以及低温条件(5 ℃)下均能保持澄清透明;微乳化柴油的密度、运动黏度、闪点、十六烷值等技术指标均符合车用柴油GB/T 19147-2003,与纯柴油相比,主要排放物PM颗粒物下降30%~40%,CO排放下降57.1%,NOx排放基本与纯柴油相当.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对铝热轧用润滑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乳化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和表面张力的分析,研究了T702,SPAN80,油酸三乙醇胺皂,Tween80和NP-10这5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对铝热轧润滑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乳化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基础油中添加油性剂,可与表面活性剂发挥协同效应,增加其乳化性能,降低乳液的表面张力,提高乳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油酸三乙醇胺皂与Tween80或NP-10复配能使乳化液分散更细、更均匀,进一步降低其表面张力,提高乳化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乳化剂的类型、亲水亲油平衡值及其用量和复配技术对乳化液的粒径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吐温-80(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与脂质膜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运用浊度测定、DSC1、H—NMR等分析手段验证了脂质膜的立体稳定结构.结果表明:吐温-80在水相与脂质相间分配达到饱和时的质量浓度为1.3%,与脂质膜开始增溶成混合胶团时的质量浓度为2.6%.当Re<0.5时,表面活性剂单体在溶液和脂质双层膜中分配,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单体和囊泡并存,脂质双层囊泡膨胀,粒径逐渐增大,形成一个肿胀的脂质囊泡.当0.5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四特酒两种原料(高粱与大米)在发酵、蒸馏过程中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含量的变化。发酵前期,这3种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发酵过程向后推移,其含量有波动;发酵终了,酒醅中这3种酯的含量次序为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馏出时3种酯的浓度顺序为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  相似文献   

7.
用氧传感器研究了葡萄糖、油酸、硬脂酸、月桂酸、十一烯酸、亚油酸、吐温-80、吐温-60和聚氧乙烯硬脂酸酯(POES)对结核杆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油酸混合物和葡萄糖对结核杆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分别在体积分数5%和1%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旋转法测定吐温80纯液体及其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试验结果表明:吐温80纯液体的动力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当温度达到45℃以上时,下降趋缓;少量柠檬酸钠等无机电解质对吐温80水溶液的粘温行为没有明显影响;少量极性有机物无水乙醇使吐温80水溶液的动力粘度相应地下降;吐温80与吐温20纯液体混合后,体系的粘温行为介于2种纯液体之间.  相似文献   

9.
醇的链长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增溶水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滴定法研究水杨酸甲酯/吐温80/正构醇/水微乳体系,得出微乳液的相行为以及微乳面积.绘制了水杨酸甲酯/吐温80/正构醇/水微乳液的拟三元相图,得到各个体系的微乳区域大小.结果表明:醇的链长对微乳区域大小有影响,在此体系中含正丙醇微乳体系微乳区域最大,即微乳的增溶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乳化剂的复配对w/o/w型复乳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液体石蜡作为油相,以Span85、Span80与Tween80复配作为亲脂性乳化剂,以Span80、Tween80复配作为亲水性乳化剂制备w/o/w复乳,不同的复配比例和乳化剂用量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复乳的稳定性用黏度和离心分离实验评价.结果表明,Span80与Tween80相容性较好,适于复配作为复乳的乳化稳定剂,当它们以9∶1的质量比(Span80∶Tween80,)复配作为亲脂性乳化剂,以7∶3的质量比复配作为亲水性乳化剂所制得的复乳稳定性较好,其最适质量分数分别为亲脂性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14%,亲水性乳化剂在外水相中的质量分数18%.  相似文献   

11.
采用表面活性剂协同超声法提取地骨皮中的总黄酮。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超声功率和时间、提取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地骨皮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吐温-80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2 g/L,液固比20 mL/g,在140 W下超声20 min,然后在85℃恒温槽中提取45min,地骨皮总黄酮的得率为2.70%。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提取效率和得率上都有较大优势,具有得率高、省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将花椒油分别与浓硫酸、无水甘油、丙二醇等适当反应 ,合成了硫酸化花椒油 (A)、花椒油单甘油酸酯 (B)及花椒油混合单酸酯 (C) ,测定了它们的分散能力、乳化能力、增溶能力及减阻性能 .实验发现 :改性合成产品在增溶、减阻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 ,相应的摩阻系数为 0 .0 30、0 .0 0 8、0 .0 0 4 ,摩阻系数降低率分别为 81 .3%、95.0 %、97.5% ,但分散和乳化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以葛根淀粉为基材,丙三醇为增塑剂,吐温20和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可食性葛根淀粉膜,并考察表面活性剂对葛根淀粉膜液及膜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表面活性剂均能够有效降低膜液的表面张力,可与葛根淀粉发生络合反应而形成单螺旋V型结晶,降低淀粉膜的拉伸强度、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吐温20可以增强淀粉膜液在玻璃及石蜡基材上的润湿性,使淀粉膜更加平整光滑,提高了淀粉膜的水溶性;司盘80可以增加膜的表面粗糙度,但降低了其透湿性;相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未能有效改善淀粉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MUASB作为反应器,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加入不同级数紫茎泽兰炭通过间断曝气方式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结果发现在20~40目、40~60目、60~80目、80~100目、100~190目紫茎泽兰炭中,添加40~60目紫茎泽兰炭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污水的表现上较为明显。在连续一个月的污水处理中,在好氧颗粒污泥中添加紫茎泽兰炭可调节污泥性能,并提高COD、NH3-N、TP的去除率。在COD8 000 mg/L时去除率达到90%以上,NH3-N去除率最高为99%以上,TP最高去除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低温处理方法,制得了含液量在85%以上,透光度高达99%且具有较高强度和模量的“PVA-DMSO-水”凝胶,用单向压缩和单向拉伸法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实验发现,该低温凝胶的弹性模量随两混合溶剂配比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WH2O/WDMSD=20/80时,弹性模量最大,此时该凝胶的透明性最好,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长,凝胶模量也增大,同时凝胶模量也随着体系中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徐小蓉  周敏 《贵州科学》2008,26(1):72-75
以辣椒品种“神禾8898线椒”为材料,设置不同铝浓度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的铝处理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铝处理(5mg/l和10mg/l)提高了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和植株的鲜重等,并且对辣椒的芽和根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铝处理(20mg/l和40mg/l)的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经皮给药技术中药液体积分数的检测要求,提出了基于光谱吸收法的药液体积分数检测方法.通过光源、耦合器、分析池、光纤光谱仪及光功率计等搭建光路.根据朗伯-比尔定律,锁定药液在某一波长处的吸收峰,根据吸收峰处光强变化与药液体积分数成比例的关系,检测出药液体积分数的变化.同时利用光功率计直接检测光信号经过分析池的光强度,寻找光强度与药液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可实时监测等优点,在经皮给药技术中作为药液体积分数实时检测具有较深远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木素过氧化物酶合成的部分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在以0.4%微晶纤维素为碳源、20mMNH+4氮源的富碳富氮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木素过氧化物酶与起始pH值、诱导剂、孢子年龄、添加吐温及碳源设置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起始pH值6.0所得酶活最高,黎芦醇诱导效果明显。添加吐温、少量单糖可明显提高酶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严重,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是限制植被修复的因素之一,筛选乡土高效解磷菌株,可以加快修复石漠化生态环境。【方法】通过调查筛选石漠化地区常见植物根际土壤解磷菌,检测解磷菌株解磷能力,并将优良菌株培养后接种至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幼苗根际土壤,检测解磷菌对植物的促生效应。【结果】石漠化地区土壤中解磷微生物丰富,共筛选出20株解有机磷菌和24株解无机磷菌,分别属于11个类群,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石漠化植物根际土壤解磷菌的优势类群。解有机磷菌解磷能力为35.4~79.2μg/mL,解无机磷菌解磷能力为112~253.2μg/mL。接种解磷菌剂对顶果木生长和养分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植株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增加14.5%~30.5%,根系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7.6%~45.7%。接种IP-HLG1和IP-CTM11处理的植株氮、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分别比对照处理高9.3%、19.7%和24.6%、20.3%。与对照处理相比,接种菌剂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了34.5%~69.1%,IPHLG1和IP-CTM11处理增加显著。【结论】石漠化土壤中解磷菌以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类群,筛选的解磷菌株IP-HLG1和IP-CTM11对顶果木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石漠化土壤磷元素活化能力较强,可作为研发微生物肥料的潜在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用于特高压输电的大截面导线JL1X1/G2A-1520/125-481的微风振动特性,对该型导线建立微风振动控制方程,编程计算了8~80 Hz频段中16个等间距频率点处导线的双振幅值、允许振幅、单位功耗等风振特性,并利用波腹处的最大振幅确定了导线悬挂点在各频率点的动弯应变与动弯应力。研究发现:在自阻尼振动情况下,该型号导线双振幅值随频率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20 Hz附近达到最大值,当振动频率为20~40 Hz时,导线的振动幅值超过其允许幅值;导线的单位功耗随振动频率的增加先增大其后降低,在40 Hz附近达到峰值;在20~40 Hz频段,导线的动弯应变与动弯应力水平偏高,超出了容许值。与普通截面导线的10~20 Hz危险频段相比,大截面导线JL1X1/G2A-1520/125-481的危险频段后移至20~40 Hz,此型号导线的防振消振方案应该重点考虑20~40 Hz频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