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力学的角度对网球正手抽球作力学分析,对于不同旋转的球,所采用的击球动作结构应该有一定的变化,整个抽球效果与拍面的开合程度、挥拍速度、超越器械程度及前送的距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是网球运动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动作技术之一,其在比赛中也起着决定作用,掌握好正手击球的关键动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确保击球效果为目标,对网球正手击球打出制胜球关键动作因素分析,球的稳定性,击球节奏,运动员心理分析,并提出仅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探索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教学中采取先学习双手反手击球技术再学习正手击球技术有利于此2项技术的均衡发展;采取先学习截击球技术再学习削球技术有利于同时提高截击球技术和削球技术;先学习高压球技术对学习发球技术有较大的帮助.认为高校公共体育网球课创新性教学内容顺序为反手击球、正手击球、高压球、发球、截击球、削球.  相似文献   

4.
对网球正手击球的动作特点、难点进行解析,并对网球正手击球动作从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分析,阐述了正手击球的技术限制性因素及正手击球发力要点及难点,以便帮助学员掌握网球正手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不同强度多球训练对沈阳体育学院2014级网球专修学生正手底线击球技术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训练后25%组与50%组、75%组相比,其技评成绩非常明显;本文建议在多球练习过程中,将25%组的负荷强度运用到网球专修课第一学期的训练实践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正手底线击球技术,提高网球专修学生的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6.
底线正手及双手反手击球是网球技术的核心和基本要素,是提高网球整体技术水平的基石.为.了使学生快速、均衡地掌握正手及双手反手击球技术,我们有必要对网球技术课进行一定的创新:将传统的顺向教学变为逆向教学,即先学习双手反手击球技术,后学习正手击球技术.教学实验表明,运用逆向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等方法,对网球正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的发展、基本技术、准备姿势、后摆引拍、挥拍击球、随挥跟进及其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提高正手击球的速度、力量、稳定性;旨在为网球爱好者的学习与训练提供依据,更为广大网球教练提供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把网球运动员的球场技术分为发球,接发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截击球,削球,放小球,高压球,与挑高球等九大要素,并确定出相应权数.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定量分析,建立评价网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方法与模型,进而对运动员的水平进行量化,为训练、选拔优秀运动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多因素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9.
网球大力正手击球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网球大力正手击球技术的发展,分析掌握大力正手击球的技术关键和提出技术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检索2008年以来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内关于网球动作、正手击球以及网球技术教学的文献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调查问卷、随访的方式对网球运动员、网球爱好者有关网球正手击球中触球动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探究,结合网球教材及生物力学教材有关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网球正手击球虽为基本技术,但需预备姿势、引拍、朝前挥拍、击球以及随手挥拍等五步一气呵成,与人体生物力学中的惯性、平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及动量、弹性能、协调链等理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朱睿 《科技信息》2012,(35):192-193
网球是一项相对较难掌握的运动,它对学习者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身体的协调性和对球点的预判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次好的击球.不仅需要准确的判断与移动,而且需要准确准时地控制身体各环节动作。本文根据网球初学者在正手击球技术常犯错误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球底线正手抽击上旋球是网球运动中最基本的击球动作之一,在实际运动与比赛中使用的机率最大。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系统的分析网球正手底线抽击上旋球技术原理与训练方法,并指出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手击球是网球技术中最常用的击球方法,也是每个网球选手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许多网坛高手都是以此作为主要进攻手段。少年网球选手要想在比赛中控制比赛节奏并取胜,就必须拥有良好的正手击球能力。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少年网球选手生理、心理和技术特点的分析,针对训练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议,为提高少年选手正手击球能力和整体实力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贾明涛 《科技资讯》2014,(13):218-219
网球运动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体育项目,它不仅需要大肌肉群的参与,而且还需要诸多小肌肉群的参与以及全身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讲,完美的技术是力量和控制有效地结合,并将受伤减少至最低程度,所以只有掌握科学的技术才能有效的打好网球。正手击球是最重要的技术,技术动作分为准备姿势,引拍,向前挥拍,触球、随挥五部分。各技术动作都涉及到人体上肢、躯干和下肢等关节的运动,下肢的蹬伸、躯干的扭转和上肢的鞭打是正手击球的运动动作形式。本文主要根据力学中的原理对正手击球动作进行分析,帮助球员更好的理解正手技术动作,进而提高其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发展到今天,对攻球技术的要求和运用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对乒乓球直拍正手攻球教学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乒乓球直拍正手攻球正确的握拍方法,然后从简化动作入手介绍攻球动作、掌握正确的击球时间、调节正手攻球动作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网球比赛中运用正手侧身抢攻的选手越来越多,但对正手侧身攻有关落点变化训练的研究还比较少见,为使该项训练进一步满足实战的要求,有必要培养运动员在训练中掌握正手侧身攻落点的变化规律,培养战术意识,增强击球的攻击性,提高得分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软式网球双打运动员参加的23场国际比赛进行分析,旨在探寻我国软式网球双打比赛的技战术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结论:正手截击、反手截击、正手击球、正手高压既是男子软式网球双打运动员的主要运用技术,也是主要得分技术,除正手高压技术外,它们还是主要失分技术;其余技术的运用率及得分率较低。在战术方面,双上网战术是最常用的战术,正手截击、反手截击和正手高压是双上网战术中的主要运用技术,其中,正手截击是最为核心的得分技术,正手高压技术的稳定性最好。因此,在狠抓正手截击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抓好截击与高压技术之间的衔接。为了提升我国软网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加强主要技战术的主导地位,并且提高一般技战术的训练质量,才能避免出现短板效应。  相似文献   

18.
观众效应是运动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体育专业的36名从未接触过网球的新生为被试,通过3个月的网球教学训练,检验观众效应对其训练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手原地击球、反手原地击球和正反手移动击球的阶段主效应显著;发球阶段主效应接近显著,即后期阶段的训练效果好于早期阶段.2)正反手移动击球训练的“有无观众”与“训练阶段”的交互作用显著,F=34.596,P〈0.01;3)“有无观众”与“训练阶段”的交互作用可以作为检测网球动作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指标.因此,在网球训练特别是动作技能基本熟练掌握后的训练中应该注重观众效应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充分利用观众效应的促进作用,避免观众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乒乓球运动中,正手攻球或正手拉弧圈球技术是得分的主要手段,也是乒乓球运动的核心技术.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挥拍击球动作时身体总是处于不稳定、甚至是失去重心的状态,其"核心区"肌群对调节身体平衡、控制身体稳定性以及提高击球的命中率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对乒乓球正手击球技术的"核心区"肌群参与情况进行了sEMG测试,发现"核心区"肌群的放电量大于上肢肌群与下肢肌群,其"核心区"肌群参与度高,对提高正手击球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辉  黄娟  朱荣辉 《科技信息》2009,(34):217-218
网球的反手击球是网球运动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它分为单手握拍和双手握拍两种形式,其中反手双手握拍击球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相对于单手握拍,它具有准确、隐蔽、有力等特点;它也是一项回击来球和进攻对方的强有力的攻击性技术,同时相对于单手握拍它也存在着防守范围小、体能消耗大等缺点。本文通过对反手双手握拍击球利弊的分析,阐述了网球反手双手击球的技术要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