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重力和重量     
新编初中物理第一册中谈到“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人们常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叫做物体的重量。”现行高中物理(上)中则说“重力就是重量,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鉴于中学的实际,对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重量作上述描述  相似文献   

2.
物体的重量定义为“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而使它受到的力。”重量也叫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它是使物体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这就表明:重力是引力性质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引力的全郎,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就方向而言,引力指向地心,重力指向则与地心稍有偏离。一、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点间的引力为:f=G((m_1m_2)/(r~2))。地球上的物体不很大时,可  相似文献   

3.
一、重量物体具有重量,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大小等于G(M地m)/R~2,其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M地、m分别为地球和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如果把物体放到月球上,那么它所受的重力则是由于月球对它的吸引而形成的。其大小应为G(M月m)/r~2式中的M月和r分别代表月球的质量和物体到月心的距离。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弹簧秤等这些量具来测定物体的重量。测量是这样进行的:在与被测物体相对静止的参考系内,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秤上(或置于台秤之上),当物体与弹簧秤处于平  相似文献   

4.
漂浮的训练     
失去重力我们在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生活在宇宙飞船或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们那令人目瞪口呆的举动: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将杯口朝下,水却没有流出来;突然一松手,杯子并没有往下掉,而是稳稳地停在了空中……所有这些“奇迹”都是在失重环境里的正常现象,这是由于物体在宇宙空间中,它们的重量都不见了,这就是“失重”。需要说明的是,“失重”是指物体失去重量,而不是失去重力。重量是物体对它周围相接触的物体或介质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力;重力则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引力。重量和重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重量消失了,并不等于重力或引力消失…  相似文献   

5.
物体的质量和重量是否与运动速度有关?是否与带电状态有关?为什么陀螺旋转起来后"重量"会变轻?为什么电容器充电后"重量"会变轻?为什么气球充电后会向上飘?实验物体体积增加,导致空气的浮力增加,是产生称重变化的原因。物体的质量和重量与运动速度无关,与带电状态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牛顿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得出了引力场中光子能量的变化关系,进而根据引力相互作用是通过物体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引力场来实现的;从而导出了物体由于辐射引力子而使物体自身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利用物体自身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推导出了类似于哈勃定律的红移与距离的关系,并推导出了与牛顿引力势相对应的引力子能量“面密度”的表达形式以及与引力场强度相对应的引力子能量“面密度”的梯度,得出引力来源于物体自身质量衰减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宇宙中下落不明的质量之所在,解决了“引力疑难”和奥勃斯佯谬,论证了“宇宙空间的膨胀”并给出了空间膨胀与时间的关系和空间膨胀速度与距离的关系,揭示了宇宙空间膨胀的能量来源,推测出了具有公转运动的天体公转周期随时间逐渐变长的关系并找到了相应的证据,还推测了地球自身的膨胀并给出了地球半径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相应证据,还推测出地球自转角速度随时间而变慢,最后对类星体之谜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时间是什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是这样说的:“时间就像一条无头无尾、均匀流逝的长河,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无关。”由此可知时间不属于物质,它不能贮存。然而,时间也像物体的重量和长度一样能够测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是365.25  相似文献   

8.
初等物理的读者,在遇到质量与重量这两个物理量时,常常感到困惑不解;在运算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把这两个物理量混用的错误。如果要避免发生错误,就必须把二者的基本概念弄清楚。质量:要了解质量,就必须先了解什么叫做惯性。“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或这个物体在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称惯性定律)。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各个物体的惯性大小并不相等,如一列高速行驶中的火车,很不容易使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停止下来;但是乒乓球运动员,只要轻轻挥动一下手中的球拍,就可把对方打来的乒乓球很快地  相似文献   

9.
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浸在水中部分的体积相同的水的重量相等。 从本期起,新创立的“实验室”栏目将用绘图来解读科学的基本原理或法则。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浮力”原理,也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相似文献   

10.
闫士福 《科技资讯》2013,(32):234-234,236
衡器是利用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来确定物体质量的一类计量器吴。重力G=mg,质量m不受物体所在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质量m是一个恒量。重力加速度g值是个可变量,它是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的合力,随地壳密度.地球堆度.所处高度、大气压力。地壳运动等因素而变化,也就是说随时间和空间位置而变化。我国地域辽阔,维度变化大,这就导致我国的重力加速度g值分别变化较大。这样就应该在跨地区安装,使用、检定衡器时,对重力加速度g值的变化给予高度重视。下边就衡器与重力加速度g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就算隔着十万大山与江河湖海,哪怕站在世界的两端,你对我的吸引,都如此清晰。”曾经你可能认为,这仅仅是一句描写爱情的诗句,但在之江实验室量子传感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眼中,测算出这种极微小的吸引力,就是他们努力的目标。“只要是有质量的两个物体,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引力。如果两个成年人正好站在地球相对应的两端,  相似文献   

12.
一、行星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定义: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11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二、矮行星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定义: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三、太阳系小天体定义: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太阳系“新家谱”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3):5-5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着宇宙间其他星球是否也与地球一样存着生命物质和生物体。天文学家早在18世纪末通过天文望远镜对地球最近的火星进行了观察,曾发现在这个星球的表面有横七竖八的黑色线条。意大利人斯雷断定:“这是火星上的人开凿的运河。”后来这些“运河”又被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想当然地认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必定是重的物体先于轻的物体落地。十六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表明,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一定是同时落地的,这就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先验论断。虽然有关比萨斜塔那次著名的实验,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史学界的怀疑,但伽里略开创了新的科学实验传统,却是无疑的。  相似文献   

15.
神奇的光压     
包围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对物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这就是大气压。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阳光和灯光,也能对物体产生压力,只不过压力非常微小,人的感觉器官很难察觉出来罢了。其实,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光波对物体能产生压力,这就是“光压”。  相似文献   

16.
给地球上所有物体安装具备“知觉”功能的传感器,通过有线、无线等方式纵横交错地联接,一张“天罗地网”便植入了人们的生活世界。万物在现代技术下重新相连,天人合一的传说在网络中再次呈现,地球变得愈来愈“智慧”,人类的生活也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太空科研     
零重力环境下,胰岛素蛋白晶体比在地球上大许多,更易观察和分析。也许能为治疗疾病寻求新途径。微重力使空间站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研基地。任何物体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重量将只有其在地球上重量的百分之一。在地球上,一枚硬币从6英尺高度落下需半秒钟到达地面,而在空间站中,这一过程却需要10分钟。微乎其微的地球引力会导致一些奇异现象:胡萝卜会朝上生长成马蹄形;蜡烛的火苗看起来会呈蓝色的球形。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国际空间站内进行的基础科学研究可以揭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无法看到的过程,将会有助于研究出治疗疾病的新疗  相似文献   

18.
邹新伟 《科技资讯》2013,(28):246-247
本文介绍了“地球物体剧场”的定位、展示内容及表现形式.该剧场主要展示地球宏观环境问题,采用旋转舞台卡通剧场的表现形式.本剧场有如下特色:(1)采用孙悟空等神话串联故事线,将环境问题趣味化;(2)采用物体剧场的表现形式;(3)利用幻影成像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入“运动物体产生u场”的新概念,对地球白转长期减慢,及大陆漂移方向的机理作了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06,(10):40-41
一个原子的重量是极其微小的。例如,一个氢原子的重量为0.00……00167克,小数点后面有23个0。用克为单位来表示如此微小的原子重量(质量),叫做原子的“绝对质量”,这当然很不方便。于是,科学家便选定一种特定元素的原子为基准,用其他原子质量为基准原子质量的倍数来表示该原子的质量(原子量)。这样得到的质量数值叫做“相对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