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识别出鲕粒灰岩储层、砂屑云岩储层和粉晶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第二段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鲕粒灰岩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欠发育,以微喉为主,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率偏低的特征;砂屑云岩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发育,以缩颈喉道为主,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粉晶云岩储层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以片状喉道为主,孔喉配置关系较好,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的特征。储层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沉积基础,分别形成于鲕滩微相、砂屑滩微相和云坪微相中的鲕粒灰岩、砂屑云岩和粉晶云岩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台地内次一级微地貌高地为储层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微地貌条件;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溶、原生粒间孔保存和白云岩化作用分别是鲕粒灰岩储层、砂屑云岩储层和粉晶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主力储层。本文基于盆地周缘露头、钻井岩心和薄片资料,通过龙王庙组地层对比、储层岩石学、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的研究,探讨了龙王庙组储层形成分布的控制因素。四川盆地龙王庙组整体上具有可对比性,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细晶(残余)砂屑白云岩、粉-细晶(残余)鲕粒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储层属于中低孔低渗型。孔隙度>2%的储层厚度多在20~60m,川中磨溪地区较高石梯地区厚,向西北方向剥蚀,向东南方向厚度减小。龙王庙组储层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控于3个因素:拉张槽继承性古地貌、同生期喀斯特作用和液态烃充注作用。拉张槽断层下盘形成的古地貌高地控制了龙王庙组颗粒滩的发育;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后期成岩流体的进入和溶蚀孔洞的扩溶奠定了基础;生排烃高峰期的烃类充注作用,既能形成大量孔隙,又能对储层起到积极的保持作用。绵阳—长宁拉张槽东西两侧断阶形成的古地貌高地控制了龙王庙组早期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中三叠世期间拉张槽内下寒武统供烃中心与川中古隆起重叠地区是龙王庙组晚期优质储层最发育地区。四川盆地内龙王庙组优质储层最发育和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最有利地区均是绵阳-长宁拉张槽与川中古隆起相重叠区的东侧,即高石梯—磨溪地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和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对四川盆地中部中三叠统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储层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将储层划分为风化壳喀斯特型、滩相白云岩型和热液白云岩型3类。风化壳喀斯特型储层在磨溪以东—龙女寺以西地区的雷三—雷四段地层较为发育,主要受构造抬升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等控制;滩相白云岩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底部(T2l1),储集岩性主要为砂屑白云岩、残余砂屑白云岩等颗粒白云岩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粒间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孔低渗型储层,其形成发育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热液矿物及其组合的普遍存在,可能暗示研究区存在与构造断裂活动密切相关的热液白云岩型储层。  相似文献   

4.
探讨川东北地区二叠—三叠系礁滩相储层孔隙形成过程与保存机理,通过对普光、元坝气田礁滩相优质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发育机理的研究,运用统计学分析手段,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三叠系礁滩相储集岩性以残余生屑结晶白云岩、残余生物礁结晶白云岩、礁灰岩、残余鲕粒结晶白云岩为主,糖粒状白云岩及粉细晶白云岩次之,亮晶鲕粒灰岩最少.储层类型以孔隙型为主,裂缝-孔隙型次之,Ⅱ、Ⅲ类储层居多,Ⅰ类储层较少.②礁滩优质储层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早期暴露溶蚀、白云岩化作用为储层基质孔隙发育奠定基础,后期烃类充注为储层孔隙保存提供保障,晚期裂缝改善储层的渗透性.③川东北礁滩型储层孔隙以原生孔隙和早期次生溶孔为主,早期成岩作用贡献大,快速埋藏及烃类及时充注,使得储层孔隙得到很好的保存.构造应力缝及液态烃深埋裂解形成的超压缝,改善了储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川中地区二叠系栖霞组油气勘探持续取得突破,成为重点勘探领域。然而,目前对栖霞组沉积格局的认识尚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清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栖霞组的沉积特征,本次研究结合沉积古地貌,根据岩心、岩屑、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资料,开展了沉积相和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栖霞期发育开阔台地相,台内滩和台坪亚相,滩、滩间、灰坪微相;滩相以生屑灰岩、微亮晶球粒灰岩、亮晶砂屑灰岩为主,发育砂屑滩和生屑滩;滩间岩性为泥晶生屑灰岩;灰坪相岩性为泥晶灰岩和硅质灰岩。滩相存在局部白云岩化特征,发育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细-中晶白云岩在、中-粗晶白云岩。栖一段沉积期相对局限,海水相对较深,滩相与滩间交互发育,滩相主体沉积于古地貌相对较高的古隆起高部位,沉积相受古地貌的影响较大;栖二段沉积期相对开阔,古地貌对滩相的影响变弱,滩相连片发育。结合沉积背景,本文建立了开阔台地滩相模式,为高石梯—磨溪地区栖霞组的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三叠系飞仙关组储层为一套鲕粒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生屑细晶白云岩,经后期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的作用改造而成,溶孔(洞)和裂缝十分发育。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大湾区块飞仙关组取心井岩心、测井等数据,对典型剖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大湾飞仙关组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7个四级层序和16个五级层序。研究区内层序控制不同沉积的发育,沉积相控制有利储层的展布范围。有利沉积相带位于三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鲕粒滩微相的鲕粒细晶白云岩为最有利岩相,溶蚀较发育,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鄂西-渝东地区野外露头剖面、岩心样品镜下观察和实测数据资料,结合部分典型井段取芯样品的物性、微量元素、C—O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对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特征、岩石组分相关性、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鄂西-渝东地区嘉陵江组中,储集岩主要为鲕粒灰岩、鲕粒白云岩、亮晶砂屑粉-细晶白云岩等,储层平均孔隙度一般在0.33%~4.98%,最高孔隙度达22.64%,渗透率一般小于0.001 md,最大为56.7 md,储层有效厚度在0~22.08 m之间。在有效储层中,以Ⅲ类储层为主,约占61.8%~89%,II类储层约占8.2%~29.7%,I类储层占2.8%~8.5%,嘉陵江组总体以中、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嘉陵江组储层总体表现出孔隙性、裂缝-孔隙性或孔隙裂缝性储层的特征。结合岩石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沉积微相、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和是控制颗粒滩和白云岩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滇黔川地区灯影组时代老、埋藏深,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成岩演化复杂。为摸清灯影组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利用宏观露头-岩心及微观薄片、储层物性测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储层进行系统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滇黔川地区优质白云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藻丘亚相的藻纹层云岩、藻云岩,浅滩亚相的藻砂屑云岩,云坪亚相的粉-中晶白云岩;主要的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粒内孔和粒间溶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及微裂缝与溶缝,整体上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优质储层受控于沉积相、岩溶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的叠加效应。藻丘、浅滩及云坪亚相的有利岩相为储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岩溶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灯二段与灯四段上部受大气淡水与混合水改造形成有效的次生溶蚀孔洞缝,从而改善了储层的储集品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及分布的多样性,开展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及薄片观察分析,结合成像测井解释,总结栖霞组储层岩石学及储集空间特征,并对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展布规律进行分析,最后对栖霞组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讨论。认为:(1)在石炭纪末隆起部位,栖霞组颗粒残影构造中-粗晶白云岩、砂糖状白云岩这些反映颗粒滩相沉积厚度明显较大,充分说明了二叠纪前古地貌控制了栖霞组颗粒滩相展布。(2)川西北地区栖霞组为相控白云岩储层,主要储集岩性为半自形-自形中-粗晶白云岩、它形-半自形细-中晶白云岩,颗粒残影构造明显,晶间孔隙发育,白云石化交代亮晶颗粒灰岩的过程,继承和调节原始颗粒灰岩粒间孔隙。(3)川西北地区栖霞组在深埋条件经历多期次热液活动,中-粗晶白云岩晶间溶孔及白云石晶面溶蚀孔洞发育。滩相白云岩叠加埋藏热液作用及构造破裂改造,优质白云岩储层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10.
晚古生代右江盆地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海平面的变化,右江盆地发育了泥盆纪和中晚二叠世两个重要的成礁期,生物礁广泛分布在桂西、桂南、黔南、桂中、滇东等地区陆棚的台地边缘、孤立碳酸盐台地上.显微照片和扫描电镜显示礁灰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孔隙类型有粒内溶孔、骨架孔、粒间孔、遮蔽孔、溶孔、缝合线伴生溶孔和基质微孔隙,而以晶间溶孔、晶间孔及非组构控制的溶蚀孔、洞、缝为主.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厚度5~55 m,岩性为生物礁和生物滩相的生物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残余生屑粉-细晶白云岩.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白垩系亚榕列木组是一套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的地层.通过对亚格列木组储层薄片观察及物性资料分析发现,储集空间主要为扩大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原生粒间孔,储层类型为低孔中渗储层.亚格列木组储层均表现为强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储层发育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黏土杂基的影响,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  相似文献   

12.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6段砂岩储层特征,探讨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钻井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长8、长6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展孔隙演化定量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的改造.结果表明:长8、长6段属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巴喀油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储层进行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研究,并对八道湾组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包括粒内溶孔、剩余粒间孔、基质微孔和微裂缝;储层平均孔隙度5.9%,平均渗透率0.40×10-3μm2,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结合孔渗关系曲线及含气性等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Ⅰ、Ⅱ类为有效储层,Ⅲ类为非储层,以Ⅱ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对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储集物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颗粒较细,分选、磨圆较好,结构成熟度较高。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扩大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溶缝,其中粒间孔占主导地位。岩心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5%~30%,渗透率为(0.01~1 100)×10-3μm2,大多数属于中低孔、中低渗—特低渗储层。研究区白垩系埋藏较浅,地温低,成岩作用较弱,主要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处于成岩作用早期,且油气早期充注对吐谷鲁群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具有较大影响。车排子地区吐谷鲁群储层勘探目标应以孔隙度18%的优质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勘探近期取得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对同期沉积的石龙洞组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鄂西渝东-湘鄂西地区石龙洞组多个野外露头的研究,观察到在平面上石龙洞组顶部存在典型的风化岩溶现象,推测在该区内存在与早寒武世末兴凯运动有关的区域性岩溶不整合面。以湖北恩施咸丰背斜庙梁子-丁寨剖面为例,石龙洞顶部的表层岩溶带厚度为3 m,主要为风化壳层和垮塌角砾岩层。同时,受大气淡水和裂缝影响,表层岩溶带下部地层在较深范围内都受到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影响,属于岩溶改造带。根据胶结物类型及溶蚀特征可分为大气淡水垂向渗滤溶蚀区及潜流溶蚀区。此外,初步探讨了表生岩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研究区整体岩性较致密,但局部存在优质储层,尤其是表层岩溶带孔洞发育十分丰富,连通性良好。而岩溶改造带由于后期埋藏阶段成岩作用的影响,尤其是晚期硅化作用的破坏,现存孔洞相对较少。研究区优质储层的形成主要受表生及埋藏期溶蚀作用和白云化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6.
寒武系和奥陶系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以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寒武系、奥陶系储层的岩石学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形式、物性分布、储层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白云岩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的主要储集岩类,灰岩和砂岩类储层在奥陶系中、下统也有少量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多,孔、洞、缝发育,识别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非组构选择性溶孔等七种次生孔隙类型,它们在各组、段中的组合形式和分布特征不同;根据孔、洞、缝的组合方式,认为孔洞裂缝型、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是四种主要的储层类型;物性分析显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间夹部分中孔低渗、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7.
长8油层储层物性受粘土矿物胶结物控制,储层沉积作用和沉积后期所经历的成岩变化,决定储层的现今面貌。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储层基本特征和成岩作用及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部分位于相对渗透率较高区域的油井有较高的产量,理清研究区长8储层富集规律,对地区内岩石孔隙度下降因素进行剖析。姬塬地区有利储层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特别是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是最好,长8油层组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好,即粒间孔型、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粒间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渗流性能较差。微孔型和溶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储集空间主要由半径极小的微孔构成,连通性较差,其孔隙内表面积和渗流阻力,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周缘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地表地质和井下地质相结合,运用岩石学和岩石物理学方法,探讨了四川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厚40~400m,为一套黑色碳质泥页岩、灰色含粉砂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灰岩及含泥灰岩建造.筇竹寺组下部岩性主要由富有机质(碳质)非纹层状泥页岩、泥岩、钙质泥岩、粉砂岩、纹层...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重要天然气储集层,已成为我国油气的重点勘探地区之一.通过对二叠~三叠系地层过孔隙演化史及输导体系的分析与研究,明确其成藏的关键因素及有利区域.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气藏储层孔隙发育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原生粒间孔阶段、白云石晶间孔阶段、前期埋藏溶解孔阶段和后期埋藏溶解孔阶段,后期埋藏溶蚀孔是现今鲕滩气藏储层中的主要储集孔隙;沟通烃源岩和储层的断裂是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渡口河、铁山坡、罗束寨均属于北东向疏导体系类型,而金珠坪属于北西向疏导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