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根据2019年春季和秋季在舟山渔场大小鱼山附近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获得的鱼类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8目15科26属;(2)鱼类种类数以10~15 m水深区为较多;春秋季鱼类重量平均密度分别为10.86 kg·km~(-2)和40.68 kg·km~(-2),尾数平均密度分别为2.96×10~3ind·km~(-2)和9.18×10~3ind·km~(-2),春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西北部,秋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近岛屿侧海域;(3)春季优势种为凤鲚,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优势种出现季节更替;(4)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秋季;(5)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显示,春秋季分别可分为3、4个群组。SIMPER分析显示,2个季节物种相似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特征种分别为凤鲚和龙头鱼,物种相异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分歧种是孔虾虎鱼。ANOSIM检验显示,春秋季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极显著差异;(6)ABC曲线表明,大小鱼山附近海域鱼类春季处于未受干扰状态,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1年秋季南日岛西部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80种,隶属于18目51科63属.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500的优势种类有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叫姑鱼(Johnius grypot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7种;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36,种类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4.1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0.所有游泳动物质量相对资源平均密度为1116.23 kg/km2,尾数相对资源平均密度为108 215 ind/km2.该海域游泳动物资源密度处于中等水平,但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不高,多数为小型种类.  相似文献   

3.
广西三娘湾是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重要栖息海域,为了解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情况,于2011—2012年在该海域开展了秋季和春季两次调查,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资源密度以及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等指标分析了该区域的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特征和群落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共鉴定游泳动物100种,隶属15目41科72属(其中鱼类最多,达65种),优势种多为鳀科、鲱科及鲾科等小型鱼类;两个季节多样性水平均不高,分布上多为一些饵料鱼类,种类组成小型化、低值化明显;秋季及春季的资源密度分别为888.59 kg/km2和554.62 kg/km2,与南海北部大陆架区其余海域相似,说明该海域资源水平不高,处于过度开发状态;ABC曲线显示,三娘湾海域秋季及春季的群落结构均受到一定程度扰动,种类组成均以生长快、性成熟早的小个体物种为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石臼港近岸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变化情况,探明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本研究根据2016年11月(春季)在石臼港区近岸海域进行的游泳动物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游泳动物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2016年5月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季节变化。本次调查在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64种,尾数资源密度为118.22×103 ind./km2,质量资源密度为447.56kg/km2。优势种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尖海龙(Syngnathus acus)、短蛸(Octopus minor)、口虾蛄(Enedrias fangi)。该海域秋季游泳动物种类数量明显高于春季,但资源尾数密度和资源质量密度远低于春季。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杭州湾灰鳖洋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鱼类资源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ABC曲线、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9目15科25属;(2)2015年与2017年秋季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0.85 kg·km~(-2)和47.12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4.92×10~3 ind·km~(-2)和10.06×10~3 ind·km~(-2),2017年鱼类重量、尾数密度均高于2015年;(3)2个年份鱼类资源密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呈相似的规律,密度较高的站位集中在调查海域东南部海区附近,并呈现东南部海域明显高于西北部海域的趋势;(4)2个年份优势种均为龙头鱼,属于小型低值鱼类;(5)2个年份秋季鱼类总种类数变化较为小,均以沿岸浅海附近种类较多,且北部海域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6)ABC曲线显示,杭州湾灰鳖洋海域的鱼类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的状态;(7)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2017秋季均高于2015秋季。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4年春季(5月)和秋季(11月)对带鱼保护区进行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共捕获虾类25种,隶属于属9科18属,秋季共捕获虾类22种,隶属8科15属。春、秋两季生物量和尾数密度差异均显著(P0.05)。春季优势种仅1种,为戴氏赤虾,秋季优势种有4种,分别为细巧仿对虾、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和葛氏长臂虾。春季虾类群落以广温广盐和广温低盐两种类占主导,秋季虾类群落仅广温广盐种类占主导地位。春季多样性指数与温度和水深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秋季多样性指数与浊度正相关,与水深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0年10月(秋季)和2011年4月(春季)福建省湄洲湾海域的渔业资源定点调查资料,对湄洲湾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特征,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以及群落受捕捞和环境的扰乱程度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61种,其中鱼类共36种,甲壳类23种,头足类2种。鱼类以暖水性和暖温性种类为主。口虾蛄、细巧仿对虾、少鳞舌鳎、鲜明鼓虾、六丝钝尾虾虎鱼和六丝多指马鲅等是该水域较为重要的优势种。湄洲湾春秋两季游泳动物群落的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该海域生物群落春季未受环境干扰,秋季受到中度干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东寨港保护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0年3月和9月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海域的25个采样点采集了浮游动物样本,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2种,浮游幼虫22种,其中,以甲壳动物最为丰富.3月的优势种共有9种,生物量平均值为98.84 mg·m~(-3),平均丰度为58个体/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545和0.619.9月的优势种为4种,生物量平均值为202.72 mg·m~(-3),平均丰度为270个体/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123和0.538.在综合分析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后,初步判定东寨港秋季的污染程度大于春季的污染程度,整体海域未受到污染,但近岸受到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9.
春夏季南麂列岛海域甲壳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1年4月、8月南麂列岛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该海域春夏季甲壳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该海域春夏两季共捕获甲壳类43种,分属3目18科,其中虾类19种、蟹类22种、虾蛄类2种.其中,春季捕获19种,夏季共捕获32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长角赤虾、鲜明鼓虾、口虾蛄、葛氏长臂虾等,夏季主要优势种有口虾蛄、中华管鞭虾、三疣梭子蟹、哈氏仿对虾等.南麂列岛海域不同季节甲壳类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幅度不大,相对而言,夏季属于多样性较高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夏季较高,春季较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也是夏季高于春季.春夏两季甲壳动物平均重量密度分别为13.36 kg/km2和40.87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7.03x103 ind/km2和6.97×103 ind/km2.从站位分布来看,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5年春(5月)、秋(10月)两季浙江舟山金塘岛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分布,并对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本经鉴定共有8大类27种,其中春季有7大类21种,秋季有5大类10种。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6.27 ind/m~2和14.40 ind/m~2。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113 g/m~2和0.171 g/m~2。春季,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386和2.596。调查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不倒翁虫、西格织纹螺、豆形胡桃蛤,优势度Y值分别为0.083、0.045、0.020;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不倒翁虫、树蛰虫和豆形胡桃蛤,优势度分别为0.145、0.071和0.023。运用CANOCO 3.0软件进行运算分析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明金塘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在春季主要受到叶绿素a、温度、盐度和金属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秋季受盐度、深度和金属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7年2、5、8、11月4个季度在杭州湾北部海域开展渔业资源拖网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ABC曲线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春、夏、秋、冬季共捕获生物种类38种,其中,鱼类有21种,甲壳类有15种;不同季节物种相似性水平较低。4个季节的共有种只有9种,共有优势种只有安氏白虾和葛氏长臂虾2种,表明分布在该海域的生物种类以季节性、洄游性种类为主。不同季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并未出现显著差异,秋季相对其它季节维持有更高的多样性。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发现春季和冬季聚为Ⅰ组,夏季和秋季为Ⅱ组。ABC曲线结果显示,春季和冬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受到了中等程度以上的干扰,春冬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动较大,而夏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基于2020年5、8和9月份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结合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分析了游泳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种类数量及现场调查渔业资源单位捕捞努力量进行空间叠加分析;通过划分渔业生境对各生境特征和分布进行研究,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统计到101种游泳动物,其中鱼类54种、甲壳类38种、头足类9种。资源量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于近海周边以及莱州湾西南部,生物种类数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春季下降尤为严重,9月份生物种类数较高可能得益于伏季休渔和增殖放流。黄河口优势种的生物量占比皆未超过15%,按照相似度大于55%划分4个渔业基础生境,三个调查月份渔业生境差异度逐渐减少,部分站位共性加强,渔业生境组内空间分布整体性提高,渔业生境破碎化程度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7年秋季(11月)、2018年春季(5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开展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ABC曲线等。结果表明,本次在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种类有55种,隶属于10目29科45属。其中,春季为25种,秋季为44种;春季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红鳗虾虎鱼、绿鳍鱼、鲐鱼和竹荚鱼;秋季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龙头鱼、六丝钝尾虾虎鱼和七星底灯鱼,两季没有共同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是丰富度指数(D)秋季高于春季,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则春季高于秋季。根据非参数多维标序技术NMDS和等级聚类CLUSTER分析,可将春季鱼类划分为2个群落,秋季鱼类划分为3个群落。从ABC曲线可以看出,春、秋两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群干扰程度是春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6年10月(秋季)和2017年4月(春季)在台州南部近岸及其附近海域的两次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及ABC曲线等方法,研究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春季鉴定出游泳动物49种,秋季57种。春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秋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龙头鱼、口虾蛄与棘头梅童鱼。春季Shannon-Wiener指数H’为0.58~2.2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22~0.78,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42~2.6;秋季Shannon-Wiener指数H’为1.45~2.03,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51~0.7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56~2.73。根据多元统计结果,春季游泳动物群落可划分为G1和G2组群,秋季为G3和G4组群。ABC曲线显示,春、秋两季游泳动物均受到中等程度干扰。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进行了四个季节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2种,夏季(30种)春季(25种)秋季(16种)冬季(14种).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03ind·m-3和54mg·m-3,四季丰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春季(144.61ind·m-3)冬季(51.76ind·m-3)秋季(46.28ind·m-3)夏季(37.47ind·m-3);生物量依次为春季(72mg·m-3)夏季(56mg·m-3)冬季(55mg·m-3)秋季(34mg·m-3).春季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夏季向东北增加,秋季向东南增加,冬季整体分布较均匀.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四个季节唯一的共同优势种是真刺唇角水蚤,数量大,分布广,春季中华哲水蚤对总丰度贡献最大,夏季由于水温的升高数量大幅减少,冬季又成为该海域的优势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1.70,夏季(2.43)春季(1.97)秋季(1.31)冬季(1.08),该海区浮游动物整体群落结构较简单.对比发现该海域与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丰度和生物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2年福建近岸海域(23°32′~27°11′N,117°31′~120°34′E)夏季8月份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调查区暖水季节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态类群、数量分布和生态指数.调查结果表明,8月份福建近岸海域出现的浮游动物种类数为150种,种类组成上以桡足类占优势,其中又以普通波水蚤、锥形宽水蚤、亚强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强额孔雀哲水蚤等种类占明显优势;生态类型以近岸暖水类群和外海高盐类群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达到1016.72个/立方米,整个调查区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总湿重生物量平均值达1160.17毫克/立方米,整个调查区生物量北部较多;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均较高,分别为3.55和0.75.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虾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虾类13种,分别隶属于8科10属;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均以秋季为最高,而春季则正好相反,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间差异均显著(P<0.05);生物量与平均底盐呈两次曲线相关(P<0.05);葛氏长臂虾为四季的相同优势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正好相反,另外,D值、H′值夏、秋两季高,冬、春两季低,与较外海域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其对底层水温季节变化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8.
春秋两季鄱阳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9年6月和9月所采的样本,比较分析了中国鄱阳湖区春秋两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该湖春、秋两季浮游藻类的物种数、数量及生物量依次为:68种和178种、1.76×107 cells/L和2.4×106 cells/L,21 mg/L和2.1 mg/L. 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春、秋两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值分别为0.7309~2.8098和0.3565~2.5913,群落均匀度指数(J)值分别为0.2941~0.9159和0.1351~0.8383,物种丰富度指数(R)值分别为0.3827~1.6382和0.5300~2.5605,生态优势度指数(C)值分别为0.2456~0.9091和0.3636~0.9587.结论是,秋季物种较春季丰富,数量和生物量则以春季为大,C平均值春季低于秋季,导致H、J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此次调查检出的种类中有18个属于有机污染指示藻类,且H平均值低于往年,提示鄱阳湖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街山海域渔业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1年中街山海域4个航次调查数据,利用相似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该海域的渔业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秋季甲壳类占优势外,各个季节鱼类均为优势类群;从资源密度值变化情况来看,中街山海域夏季CPUE最高,为51.5kg,h;从各个季节生物优势种类组成来看,优势种种类数达17种,其中绝大部分为鱼类,龙头鱼和棘头梅童鱼为3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优势度最高的季节为秋季,单物种最高生物量比重为26.5%;冬夏两季生物量优势度略低于秋季,单物种最高生物量比例为26.2%和20.2%;春季生物量优势度最低,最高单种生物量比重仅为16.5%。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官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春、秋两季共捕获并鉴定出虾类14种,隶属于7科、9属,其中春季为11种,秋季为12种:春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中国毛虾和细鳌虾等3种;秋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和中国毛虾等2种。根据虾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该海域的虾类可分成两种生态类群,以广温低盐性种类为主(如安氏白虾、细螯虾),广温广盐性种类为辅(如太平洋长臂虾和细指长臂虾。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长涂西南侧海域和官山南侧海域,均匀性指数(J′)则在整个调查海域较为均匀。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调查海域虾类的群聚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调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具有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异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