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英国近代议会制完善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议会制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非朝夕而就。这过程充分体现其独特之处 :它走的是一条改革渐进式的道路 ,通过自我调节形式 ,完善政治体制 ,改变传统政治结构 ;它与两党制、内阁制的形成确立相互依赖、彼此影响 ;议会制完善的过程也是工业资产阶级向贵族夺权的过程 ,它导致权力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 ,不仅造就了资产阶级民主 ,也促使英国政治体制进一步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1926年4月段祺瑞退出北京,北方实力派军阀围绕北京政权尝试进行新的政治整合。行宪和组阁问题是直奉双方政治合作和博弈的焦点,内阁在这次政治整合中起到了整合利益平台的作用,其他各派政治势力对这次政治整合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国建立时期,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并提出实业建国的口号,力图使中国繁荣昌盛。宋教仁则主张责任内阁制,并以政党政治相号召,和袁世凯进行了正面斗争。孙宋二人在政见上虽有歧异,但始终互相支持,大方向是一致的。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政党政治比实业建国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热闹纷繁的中期选举美国的秋季选举战通常是在9月初的劳工节这一天拉开帷幕。然后,各派政治势力正式投入各种公职的角逐。竞选的烈焰越烧越旺,直至11月初的选举日大局揭晓,尘埃落定,人们的政治热情才又重归平静。今年是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的第一个中期选举年,由于克林顿遇到一系列麻烦事,声望一个劲下跌,连带着民主党受累,共和党则摩拳  相似文献   

5.
日本政治的现代化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它起步于明治维新,成长于自由民权运动和大正民主运动,但夭折于昭和初期。日本政治现代化可说是历程曲折,道路坎坷。直到战后初期,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下的政党内阁制才确立,日本才真正完成了政治现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大选前一个多月,应以色列外交部邀请,参加中国高级学者代表团访问了以色列。在同各界人士的接触中,深感以色列各派政治势力围绕这次大选所进行的角逐是多么的错综复杂。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的犹太国家和社会,在选谁当总理这个问题上,竟然动荡和分裂到如此地步。我在国内看到很多材料,描述现执政党右翼利库德集团的分裂、左翼工党的东山再起以及以莫迪凯等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总统制国家还是议会内阁制国家,东南亚的宪政民主建设近年来一直在稳步前进,国家的政治生活尽管热闹得稍显混乱,但基本上都在宪政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治的现代化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它起步于明治维新,成长于自由民权运动和大正民主运动,但夭折于昭和初期。日本政治现代化可说是历程曲折,道路坎坷。直到战后初期,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下的政党内阁制才确立,日本才真正完成了政治现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民国元年,社会上涌现出300多个政治团体,兴办了100多家所谓的"政党报",实际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政党报刊,而是充满党派之争的"党派报"。民国元年的主流传播媒介不具备现代意义的政党报刊特征,实际上沦为党同伐异的工具。党派报的存在和发生加剧了民初乱象的同时,为中国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报人,促进了社会启蒙,并为之后的新闻传播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爆发以前,孙中山与宋教仁对如何实现共和政治有着不同的设计,其要点是需要一段时间革命党独揽大权还是立即实行民主宪政;是权力比较集中的总统制还是限制总统权力的内阁制;是一党制还是两党制。由于武昌起义以后的政治现实,孙中山和宋教仁的设计都没有实现,共和政治的建立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健全法制与制定宪法、议会政治与政党政治、政治改良与地方自治三个方面对民初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及其政治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从新的角度对上一世纪之初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精英的思想和时代作一理性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辛历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来看进展还不够理想,从住房的实物分配到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这期间的跨度太大、代价太高、问题也太多.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了住房制度变迁四个不同阶段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为目标,并通过模型分析探究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历程演进的内在原因.由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目标体系和权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效率偏好和住房制度公平偏好曲线.  相似文献   

13.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不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心布置: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制定法律或纲领性文件明确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统一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以及创设和完善相应的外部环境,从而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民初政党政治的畸形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初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社会结构分化和分工程度很低,没有产生独立的利益集团,使政党缺少必备的持久组织和社会基础,变成了寡头政党。为了仿效西方的民主政治而拼凑的民初政党,政党党纲不鲜明,党徒为争权夺利而入党的现象就在所难免,同时参政意识极差的国人不懂得规范认同,也使政党缺乏宽容敌党之精神,政党竞争全凭意气。畸形化的政党政治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政府行为和城市化这两个课题目前都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关于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城市化质量等单一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文章较多;而城市化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研究重点,一般是从论述政府功能或从定性方面入手探讨,对政府行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量化分析研究尚不多见,构建城市化政府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文献更少。因此,从政府行为研究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政府行为和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重点在于尝试构建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行为指标体系,进而评价该指标体系对现时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程。民囤初期教育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也正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者对西方文化的积极成分认同和对自身传统中的消极因素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行政法规及其特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琦 《韶关学院学报》2002,23(11):16-22
中国近代具有现代意义的行政立法始于清末法制改革,在其后的40余年间,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和颁布了数以百计的行政法律法规.这些行政法规是中国近代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行政法律迈向现代行政法律的开端.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的时代色彩,现代法律形式和法律实质的对立和悖离,以及突出的阶级性和多变性,对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深层体制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建行行长张恩照贪污事件以及中国银行巨额金融诈骗案两起大案的爆发却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国银行业体制和政府体制的缺陷。我国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就要改革体制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 80年历程是不断反对腐败、重视廉政建设的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各时期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措施 ,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之后 ,针对新的形势 ,加大了廉政建设的力度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80年的廉政建设历史证明 ,反腐保廉必须强化民主监督 ,加强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 .廉政建设关系到改革开放事业的兴衰成败 ,必须紧抓不懈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四川土匪问题严重并不是偶然的,它与四川各种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四川地主剥削严重,政府赋税繁多,自然灾荒频发,使农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政局长期动荡不安,四川军阀连年混战,军队往往招匪、纵匪,大量散兵流为土匪;秘密结社迅速膨胀、匪化严重,使社会环境日益恶化。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四川大量民众不堪重负而破产,被迫进入土匪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