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晓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6):4639-4646
以北京6个具代表性的带状公园为对象,结合现有理论,通过对竣工图的总结、实地调查和回访,归纳出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方法。在城市界面、节点空间和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提出:城市界面设计最主要的是要有整体鲜明的特征,符合绿地定位;并且具有韵律、节奏和强烈的标识性。节点空间是带状公园的重点,应具备特色性和重复性,既各自有不同的景观和功能,又具备一定的内在联系。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是体现城市整体风貌,去繁就简,营造植物大景观,满足车行和人行观赏。用经验性的总结为城市带状公园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京幕燕滨江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京幕燕滨江湿地公园为例,从植物的选择、配置以及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造景:(1)以群落演替学为基础,遵循乡土植物为主和物种多样性原则,构建4种不同的湿地植物生活型配置模式并进行植物配置;(2)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根据植物景观作用和营造目的不同,对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和植物景观分区进行规划,塑造不同的湿地植物景观;(3)以"师法自然"理念为依据,从空间和时态上进行艺术构图与意境营造,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幕燕滨江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提出城市景观建设中关于非遗传承景观化的表达,将城市景观作为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以其突破非遗文化传承模式的局限.除查阅和梳理理论文献外,还通过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实例分析法,对漳州非遗传承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景观建设提出非遗传承景观化必要性的新思路,分别给出了非遗文化在漳州古城、公园、社区、街道等景区建设中的表达、营造、植入和展示的策略,对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校园游憩空间特性,提出对自然光影景观进行艺术性表达研究.以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为例,对自然光影的应用进行调查与分析.从光影产生的视觉效应、营造的空间特征、烘托的冥想氛围3个方面探讨自然光影的艺术性表达方法;由此归纳出自然光影在校园游憩空间中的4种艺术性处理手法,包括界定空间领域、引导空间序列、调节空间尺度和渲染景观意境.  相似文献   

5.
陈取英  张凤娥 《江西科学》2021,39(6):1015-1021
为了解上海郊野公园中乡土树种应用情况,通过广富林郊野公园中乡土树种的调查,对乡土树种的种类、生活型、观赏特性和植物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广富林郊野公园现有乡土树种34种,隶属25科34属,其中针叶树种2种,隶属2科2属,阔叶树种32种,隶属23科32属.通过乡土树种形成了利于游人休憩的林疏林草地、林下活动空间、绿道景观等.乡土树种反映地域特点,树种生长适应性强、易于成活.郊野公园中通过乡土树种有利于营造近自然植物景观、符合郊野公园低维护植物景观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和郊野休闲活动的绿地.  相似文献   

6.
凹地形与植物均作为营造空间的实体要素,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对重庆主城区山地城市公园的实地调查,总结归纳出凹地形的3种主要类型——两面上坡地形、三面上坡地形和四面上坡地形,并对三类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凹地形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策略和植物配置策略.以期为山地公园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湿地公园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过程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探讨对于己营建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后期建设及养护管理和将要规划建设的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温地公园植物材料的选择.并从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及美学设计三个角度探讨了湿地公园植物造景设计.  相似文献   

8.
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凯里市主城区2018年9月的遥感影像图为基本数据源,在ArcGIS10.2及Fragstats4.2软件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及缓冲区分析法,对现有的凯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与方案。结果表明:凯里市主城区现有公园绿地建设不足、空间分布不均,存在大量公园服务盲区,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及人民生活实际需求;因城施策,充分发挥山地城市特点,以遗存自然山水资源营造公园绿地,精明提升公园绿地斑块数量、面积,有效减少服务盲区,增强城市公园绿地综合效益,实现"量、位、效"的全面提升;优化后的城市公园绿地聚集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分维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显著有所提高,且景观破碎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显著下降,景观格局更为稳定、合理。本文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小型山地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内容,为凯里市绿地景观后续规划及优化方向提供决策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都市开放式公园柔性边界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公园边界,并结合规划设计实践,研究了在新建公园的规划和对老旧公园的改造设计中,如何使开放式公园边界柔性化,让边界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合理的问题,对公园"柔性边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城市开放式公园边界景观的改造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莫愁湖公园为例,利用问卷调查和美景度评价(SBE)法对公园内植物景观分类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莫愁湖公园植物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莫愁湖公园内各类花草树木种类繁多,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不明显,园内部分植物景观出现退化现象;园内评价较高的植物景观主要是植物种类较多、色彩丰富、长势良好、空间层次多样且分明的景观.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学院为例,将生态规划的理论及方法应用于校园规划研究,从物种的保护、土地的利用、校园多层次空间营造,校园景观廊道和生态公园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剖析,力求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中彰显校园功能、景观和生态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的文化景观不仅对其师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更会传达给师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的"思贤庭"为例,在设计中结合地理位置、学科特色、功能定位、校园文化特色等,从场地原有的精神特性、历史文脉出发,演绎推导出校园文化景观的语境、符号等要素,形成了较有典型意义的校园文化景观表达模式.指出,文化景观创意的表达无需说教,可用"只言片语"的形式含蓄表达,重要的是营造出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具有灵性的校园户外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方面,不管是小区景观还是道路景观甚至公园景观等多种景观形式中,彩叶树种演绎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阐述了植物色彩和艺术结合起来用在造园景观设计中,让植物色彩改变环境让自然色彩走进城市。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具有特殊地理条件限制的攀枝花市金沙江大道东段道路景观改造设计出发,通过"疏与密"、"透与挡"、"规整与自然"的设计变化,探讨了如何利用立地环境中的自然景观要素和景观设计形式来诠释城市的文化与自然景观特质,如何利用立地特征、地域文化和空间节奏的控制来强化道路景观特色,为依山傍水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罗秋萍 《广东科技》2014,(10):243-244
从深圳皇岗公园实际出发,对公园现有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总结,阐述了皇岗公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在保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强化景观的艺术性,营造出林木葱郁、景色优美的公园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精神层次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园对外开放程度日趋增大,发展越来越迅速,但存在的问题同样令人担忧:主题不明确,特色不突出,形式千篇一律,风格混杂.究其原因,主要是景观序列安排不当,没有从人的心理与生理角度出发,未能很好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公园设计思路停留在对国内外优秀作品的抄袭上,公园风格混杂,且缺乏本土文化特色.基于橘子洲景观空间序列的深入调查,指出目前城市公园景观空间序列设计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总结了一些创新景观空间序列设计的手法,并提出要注重视觉上的通透性、层次上的丰富性、氛围上的文化性、环境上的生态性和区域上的标志性,建议从上述几方面入手来改良橘子洲公园的景观.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风景园林师如何从更深层面认识自然、正确理解场地特征,并通过对山体、水系、植被以及农田等不同景观元素的保护与利用,在保留场地原有景观典型性的基础上,营造出最适宜这片土地的地域性景观.  相似文献   

18.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 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化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4)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水体及草滩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有改变,但整体上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呈现降低趋势,而非湿地特别是耕地景观在近几年优势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以嘉陵江北部新区段金海湾公园规划设计为实例,通过以焦点物种保护为主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构建两栖动物生态保育廊道和生态保育区相结合的总体景观结构,以及绿色网络布局和复式群落结构相结合的植物景观体系,并结合其他物种生境营造,最终实现对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促进.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桂北地区夏秋过渡季校园景观对局地微气候的影响,选取桂林市某高校校园内具有典型代表的水域、林地、草地和架空楼层为校园微气候研究的监测对象,通过实测数据对比了不同景观类型对营造局地微气候的差异,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景观布局对校园微气候热舒适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景观类型下垫面的形成肌理,是造成其局部微气候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相比其他园林景观,架空楼层底部能营造一个更为舒适稳定的空间环境;草地景观对于营造校园微气候环境和提高人群活动空间的舒适性效果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对于桂北地区校园景观设计和校园微气候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可为改善校园微气候和提高校园人群活动空间的舒适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