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准确衡量一国贸易限制程度和福利效应对国家制定贸易政策至关重要。本文在Soderbery(2021)结构性方法基础上拓展了关税福利效应分析,利用1996-2019年中国HS4位数产品层面进口数据估计了关税福利效应及多个贸易限制指数,厘清了关税福利效应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关税福利效应包括进口国效率损失和贸易条件收益及出口国效率损失。除2001年外,中国均获得了正的福利收益,从1996年39.39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219.83亿美元。标准估计方法由于忽略贸易条件收益高估了中国效率损失达3倍以上,高估了整体效率损失达2倍以上。贸易限制指数整体上处于不断下降趋势,但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与关税福利收益呈现负相关关系。1996年主要贸易伙伴国效率损失及中国贸易条件收益主要集中在WTO成员国,2019年两者呈现分散趋势,出于战略安全考虑,中国实施了差别化贸易限制政策,但差别化程度在降低。研究结果为中国制定贸易政策,进行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际原油市场剧烈波动对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力增加了原油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使得分析市场基本面因素不足以解释其复杂波动.鉴于此,本文构建投资者关注度指数,并基于BEKK-GARCH模型和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的历史数据,探究投资者关注度对WTI和Brent原油现货与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发现:第一,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投资者关注度对国际原油市场收益率有单向波动溢出效应;第二,投资者关注度对国际原油市场波动的冲击在前3个月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10个月后投资者关注度的冲击将几乎被原油市场吸收;最后,投资者关注度对原油现货市场的冲击强度大于对期货市场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绿色变轨型高技术(GTTT)新产品市场启动期的复杂管理情景,以汽车产业为案例,通过不同规范因素对GTTT等创新类型和不同市场发展时期下新产品购买意向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指令性规范(主观规范)和描述性规范对于市场启动期GTTT新产品的购买意向不是真实存在的影响因素;对于市场启动期的GTTT新产品,个体规范对购买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指令性规范和描述性规范均不具有显著影响;3种调节变量(集体自尊、依存自我和自我监控)仅集体自尊对个体规范与GTTT新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具有为负向调节作用;不同创新类型新产品影响购买意向的规范因素和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不同。上述发现表明,独立于他人的影响、更强调个体价值观的个体规范才是影响市场启动期GTTT新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且这一关系受到个体差异性变量中集体自尊的调节作用。这些发现表明,独立于他人的影响、强调个体价值观的个体规范才是影响市场启动期GTTT新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且这一关系受到个体差异性变量中集体自尊的调节作用,社会规范因素影响不明显,其理论贡献在于揭示出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于新产品不同创新类型和市场发展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适配性,证伪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对于市场启动期GTTT新产品的适用性,可消除指导GTTT新产品市场启动战略制定的理论误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外30篇研究文献,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移动医疗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可能存在的调节效应。元分析结果显示:①传统TAM与TPB中的变量关系在移动医疗情境下均得到了验证。进一步,感知服务泛在正向影响感知有用与采纳意愿,拒绝改变负向影响采纳意愿,技术焦虑负向影响感知易用与采纳意愿。②调节效应检验显示,除技术焦虑与采纳意愿之间相关关系,用户所在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显著调节上述变量相关关系。研究得出的总结性结论为后续相关研究以及服务供应商制定针对性市场推广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消费者采用产品过程的生命周期(PLC)视角出发,运用微观扩散模型仿真分析消费者交互作用对网络效应产品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能够加快产品扩散早期和中期速度,而聚集效应则会降低产品扩散中期速度; 消费者之间交互强度越强,产品扩散中期速度越快; 全局交互型消费者则会降低产品扩散早期速度,但能提高产品扩散中期速度;且上述因素对网络效应产品PLC不同阶段扩散速度的影响还会由于消费者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这些研究结论能够为网络外部性市场中企业的营销策略提供一定新启示.  相似文献   

6.
针对诱饵产品价格与绿色度的不同组合构建出多种诱饵策略,利用多主体建模方法分析了不同诱饵策略对目标产品竞争力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基于消费者间的互动网络,研究了消费者邻居节点数量、重连概率、从众心理等因素对诱饵策略效应的影响以及诱饵效应在相应情景下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当诱饵产品价格和绿色度均比目标产品高时,诱饵效应最好;诱饵产品价格和绿色度均比目标产品低时,诱饵效应最差;消费者互动网络中的邻居节点数量,重连概率的增长均会对诱饵效应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会使得在市场中销量占优的产品形成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人群关系网,采用随机差分方程组等价描述SIS模型与SIR模型的疾病传播过程,通过方程组,理论上得到了某些一般性结论。然后讨论了由于新个体加入使网络变复杂的传播情况,通过仿真发现,新加个体的重要度及人群关系网的拓扑结构对疾病传播过程有影响。此外,研究了SIR模型中不同初始感染个体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当初始个体是随机选取或来自不同k-center时,传播过程有明显的不同。而且对个体数目及平均度相同的网络,在相同条件下,网络的深度越小,感染的人数越多。  相似文献   

8.
基于政策组合视角,运用2015~2019年中国光伏企业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技术,实证分析创新政策与环境政策及其组合对企业创新数量以及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在创新数量积累阶段,创新政策与环境政策组合效应为正协同,在创新质量提升阶段,两者组合效应为负协同;政府补助对创新数量存在显著的倒U型门槛效应;环境规制与创新数量之间存在正向的非线性关系,且这种正向影响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环境规制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环境规制强度存在差异时,政府补助对创新数量的影响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业园区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考虑"一刀切停产整顿"管制产生的负外部溢出效应、事故损失负外部溢出效应对企业安全生产达标策略选择的影响.运用计算实验方法,抽象出政府安监部门、园区企业、服务机构以及园区管理方四类主体,构建多主体参与下安全生产达标策略选择的计算实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事故发生后管制负外部溢出效应的增加,企业选择安全生产托管和自主达标的意愿增强,但是超越一定临界值时企业更偏好于选择等待观望的策略;另外随着事故损失负外部溢出效应的增加,企业更偏向于选择以等待观望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考虑工业园区的特殊性,合理采取"一刀切停产整顿"的措施,引导安全生产资源实力弱的企业购买安全生产托管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双边市场中均衡市场结构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引入两阶段古诺博弈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具有双边网络效应的均衡市场结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均衡市场结构取决于平台的非网络性利益、双边网络效应强度以及产业内平台的数量。对于完全兼容的市场,各个平台会以相同的市场份额同时在市场中运营;而对于完全不兼容的市场,市场上地位不同的平台企业之间在规模上存在非常悬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个基于避险行为的银行间网络模型,研究了异质性网络结构和异质性银行资产条件下流动性囤积避险行为、折价出售避险行为以及避险行为叠加对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性囤积在初始阶段减缓了系统性风险传染,折价出售没有延缓系统性风险传染,而避险行为的叠加从整体上加剧了系统性风险传染。考虑避险行为时,异质性网络稳定性强于同质性网络,不考虑避险行为时,同质性的随机网络更加稳定。最后,银行资产异质性对系统性风险传染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最近的金融危机显示金融风险传染已经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关键特征.本文致力于研究中国银行业潜在的风险传染规律和特征.首先,采用中国银行业数据,对银行间债务网络进行建模,并在模拟实验中采用了修正的偿还算法.其次,构造了三种网络、设计了四种情景,对银行间债务网络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了银行间借贷比例、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变化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单独影响和混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银行借贷比例超过5%就会引发风险传染.降低银行间借贷比例能够减少银行间的风险传染.2)资本比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能够有效防范银行间风险传染.资本比例在6%~8%之间防范风险传染的效果比较明显.3)从网络结构来看,平均度对风险传染有明显影响,影响的规律由初始破产银行数量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究了国际资本大幅流入风险的累积与发生机理,在现有国际资本大幅流入这种极端波动识别与度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与其风险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汇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的波动情况,以2000-2016年38个新兴经济体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更加合理的方法对国际资本大幅流入风险进行了识别,并运用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Gomp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资本大幅流入这种极端波动本身并不一定有风险,只有当其给一国经济金融带来脆弱性时才可能引致风险.全球波动性VIX指数和发达国家利率是重要的全球推动因素,外汇储备水平和资本管制水平是重要的国内拉动因素,区域传染因素也对其影响显著,而金融危机的冲击会导致影响因素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网络视角下的金融结构与金融风险传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不同的银行间市场网络结构假设,利用中国银行业数据,使用最大熵方法估计银行间资产负债关系,建立银行间市场网络以研究我国单个银行破产引发的金融风险的传染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而通过建立异质性银行的多主体仿真模型研究银行间市场结构和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对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完全连接网络,中心-边缘的层级网络将增大金融风险传染的范围和程度. 此外,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而言,所有者权益占比提高将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传染概率,而银行间资产和负债占比提高则会扩大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 这为我国银行业系统风险监管中对金融结构的关注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一个考虑投资者情绪和CDS交易对手偿债能力的全局博弈模型,探讨CDS交易对手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研究表明:当参考资产信用评级下降时,流动性风险在CDS交易对手之间传染是基于投资者对参考资产违约概率预期和CDS交易对手偿债能力的信念更新与行为转换.当投资者预期参考资产违约风险增加时,预判其他类型投资者对待参考资产违约的态度,并据此决定是否对于CDS卖方开展挤兑,引发CDS卖方的流动性变化;当投资者观测到CDS卖方的流动性变化时,预判其他类型投资者对待参考资产违约和CDS卖方违约的态度,并据此决定是否对于CDS买方的开展挤兑.此外,CDS交易对手流动性风险传染与债券到期时悲观债权人收益的贴现因子正相关,与参考资产违约回收率负相关,与CDS合约票息率正相关.得到的政策启示如下:标准化信用评级手段,提高信用评级的权威性及准确性;CDS产品定价应当充分考虑CDS卖方的流动性风险;CDS买方在CDS合约生效后应当继续认真落实贷后监管工作,适时提高贷款抵押品价值;提高大债权人群体(即机构)的风险辨别能力,充分发挥大债权人群体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银行间债务与外部资产关联两种传染渠道,研究了风险传染的叠加效应.首先,本文构建了包含两种传染机制的研究框架.该研究框架的优势在于,允许两种传染机制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为多种传染机制风险叠加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类研究方法.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设计思路.在相同的基础设置上,独立进行银行间债务违约,减价出售以及同时存在这两种传染机制的三种模拟.这种实验设计完全剔除了两种传染机制的交叉影响,因此可以准确研究两种传染机制的叠加效应.最后,本文进行了三组实验,分析了两种传染机制的叠加效应,研究了资产价格敏感系数,银行间贷款比例对叠加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两种传染机制同时存在产生的叠加效应的破坏力远远大于两种传染机制的独立传染破坏力.风险传染的叠加效应是形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推手.2)资产价格敏感系数对减价出售以及叠加效应的影响具有突变性.在减价出售过程中,随着抛售资产数量增加,价格加速下降,减价出售的风险传染力度不断增大,会导致叠加效应加速放大.在风险传染初期,若能保证充足的流动性,避免减价出售,则能够大大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3)银行间贷款比例变动对债务违约以及叠加效应的影响力有限.与减价出售传染不同,银行间债务违约传染随着传染轮次的增加,初始冲击的损失会不断被违约银行的权益所吸收,传染损失会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多数直播平台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从直播平台打赏收入的分成模式入手,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对不签约模式和签约模式下直播平台对打赏收入的最优抽成比例进行研究,同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下直播平台在抽成比例与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尝试从激励机制角度解释我国直播平台盈利能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我国直播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签约主播比例与直播平台基础规模不匹配,以及直播平台以高额签约费吸引核心流量主播的签约策略不恰当,可能是导致直播平台盈利能力不足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首先借助生物学集合种群理论构建了银行风险传染的模型;然后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对银行风险传染的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了影响银行风险传染的特征,提出了影响银行脆弱性传染速度的因素;最后, 在具有相同的传染率和灭绝率下, 对比了单点传染和三点传染到达稳定状态的时间步长. 对控制银行风险传染,保持银行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该模型不仅可以对银行系统脆弱性传染过程进行模拟和动态分析, 同样也适用于研究金融系统中其他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熵空间理论,考虑到信用风险转移(credit risk transfer,CRT)中银行和投资者间空间因素对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影响,同时加入行业因素、区域金融发展因素以及CRT市场个体因素构建了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的熵空间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表明,该模型有效刻画了CRT市场上银行与投资者间空间距离和传输能力、银行资产质量与信用风险转移能力、投资者资产规模与风险偏好程度、投资者所处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银行和投资者所在区域之间金融发展的趋同性等对CRT市场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CRT市场上空间因素与概率之间的显性联系,为空间背景下信用风险传染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股权质押风险一旦爆发呈联动效应,影响范围将迅速波及多个市场,极有可能衍生出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来极大危害。本文围绕股权质押违约风险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传染的核心问题,借鉴网络科学研究工具,从关联市场视角下探索股权质押风险跨市场传染的路径和规律。首先描述了股权质押二部图网络的构建方法,利用关联网络的阈值传染模型描述证券市场和基金市场之间股权质押违约风险传染动力学;进一步收集整理2017年底沪深两市A股市场未解压股权质押数据和基金产品持股数据构建了真实的网络;最后,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技术仿真股权质押风险的传染过程,验证清盘抛售概率、平仓价等参数对风险传染范围的影响,计算每一家股权质押上市公司作为风险传染源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辨识出系统重要性股权质押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