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白山区道路建设对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和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等两栖类动物繁殖生境产生不利影响。2021—2022年,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区公路两侧50 m内分布的45个繁殖池及其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依据两栖类生活史,调查两栖类繁殖池溶氧量、水位变化及两栖类动物道路致死量,在总体掌握路域两栖类动物繁殖地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将环长白山区公路路域两栖类动物退化生境分为枯枝落叶堆积水域、水位下降区域、两栖类动物公路致死区域3种类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改善路域两栖类动物产卵环境,减少两栖类动物道路致死和保持两栖类动物种群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1999年至 2 0 0 1年每年 4~ 7月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对栗斑腹种群数量及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现三年来栗斑腹种群数量连续下降 .其原因是 :人为干扰导致栗斑腹繁殖成功率及繁殖成活率降低 ,从而导致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 ;研究地区内近几年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也导致了栗斑腹种群数量的下降 ,气温升高 (R2 =0 9964 )、降雨量减少 (R2 =0 84 98)对栗斑腹种群数量下降的影响很大 .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静态生命表、种群年龄结构图及存活率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研究了重庆特有濒危植物缙云卫矛在鸡公山和北温泉后山2个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种群龄级的变化规律,预测了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这2个种群内,缙云卫矛的幼苗数量都较丰富,可以有效地进行种群更新,其年龄结构基本上呈钟型,属于稳定型的种群.种群的死亡率在9龄以前不高,比较稳定,以后死亡率开始升高,种群个体数急剧减少,到12~13龄时基本达到其最大生理寿命而死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缙云卫矛濒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干扰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境破碎化.  相似文献   

4.
中华秋沙鸭弋阳越冬区生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至2005年,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弋阳越冬区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变化和越冬栖息地生态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在越冬区的生活不稳定,常沿河流逐步迁徙,沿途常作短暂的停留,越冬区范围分布散。越冬栖息地生态因子的改变和人为干扰是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食物缺乏,气温变化与其种群数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黑熊种群生存力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黑熊种群的相关参数,借助旋涡软件(Vortex8.41),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种群动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近亲繁殖、食物歉收和人为诱捕等灾害影响下,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黑熊种群数量在100a内稳步增长;而在加入近亲繁殖、人为诱捕和食物歉收等因素时,种群数量增长相对受到影响,其中,人为诱捕是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公路生态景观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已成为全球景观中一种重要的景观类型,其里程和密度在逐年增加.公路建设项目,尤其是公路网络的形成不仅减少了自然生境的数量,而且严重降低了自然生境的质量.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生境损失、生态干扰、公路致死、阻碍作用、廊道效应以及公路网络造成的严重生境破碎化.缓解公路生态影响的措施有避免、消减和补偿3种.公路是交通的脉络,而公路绿化是在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交通绿地的景观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搞好公路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做到布局合理,使公路绿化完美地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能否在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文化修养、道德水准等的基础上,创造出安全舒适、风景优美的行车环境,已成为公路建设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特征,森林病虫鼠害发生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说明导致森林病虫鼠害大发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原因在于:森林树种、森林类型及其分布状况比较单纯;林分结构多样性简单;灌草植被种类虽多,超群种类较少;人为干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趋于减少;天敌种群数量低,不能有效控制森林有害生物种群上升.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海南濒危植物蕉木的年龄结构和数量动态特征,探讨两种干扰程度下蕉木种群生存现状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蕉木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蕉木种群濒临灭绝的原因,为维护和恢复蕉木种群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典型群落样方法对海南蕉木分布的9个典型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详细记录各样地的海拔、坡度、坡向、林分郁闭度、植被群落等生境指标。同时,调查每个样地内和其他非典型群落分布点蕉木个体的树高、胸径等指标;在对蕉木典型群落组成和结构调查的基础上,将所有蕉木种群个体所在群落分为受人为干扰较强和较弱两种生境进行比较和分析;将蕉木胸径大小划分为7个径级,并以胸径代替龄级来反映种群结构;将龄级与胸径大小级对应,绘制蕉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图;使用种群动态量化方法编制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分析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等重要参数;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模拟并推测蕉木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发展趋势。【结果】①典型蕉木群落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均较高;②两种干扰生境中的蕉木种群年龄结构有所差异,但幼龄和中龄植株总数量均占有一定优势,种群具有一定的恢复潜力;③两种干扰生境的蕉木幼苗数量均较少,Ⅱ龄级呈现衰退趋势,种群自我更新能力较差,对外界的干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④种群生存呈Deevey-Ⅱ型存活曲线,曲线呈对角型,各龄级阶段具基本相同的死亡率;⑤人为干扰程度强的生境中蕉木种群存活能力比人为干扰程度弱的生境中低。【结论】人为活动导致的适宜生境地减少和种子自然萌发率低是蕉木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对蕉木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保护蕉木现有的成年个体;而对于蕉木植株分布较密集区域,在果实成熟季节应定期采收蕉木种子并加以一定的人工抚育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更新;可通过适当修剪老龄的蕉木个体促进其萌芽,提高开花结实率;对于干扰程度较强生境的蕉木种群应加强植物的保护宣教工作,降低人为干扰;而在干扰程度较弱生境,也应加强对中小径级蕉木个体的人工抚育,促进蕉木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9.
通过访问调查和样方法对广西天堂山自然保护区的红面猴的种群生态学和栖息地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保护区内分布有2群红面猴,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人为干扰严重及其长期盗猎等因素,导致红面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朱目前仅有一个孤立的野生种群于陕西洋县境内,数量仅30多只,本研究采用环志标识的方法,集9年的野外监测资料,对朱野生种群的性比、年龄结构、配对繁殖行为和配偶个体间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朱野生种群的配偶个体在自然选择配对过程中回避近亲的现象.确认了目前野生朱种群是一个年轻的性比基本合理的发展型种群.如果采取有效保护拯救措施,对环境、天敌和人为干扰因素加以控制,这一濒危物种的数量将会得到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1.
长白松是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导致长白松种群数量愈来愈少.通过对长白山长白松天然种群分布状况、伴生植被、土壤特性的调查,分析长白松种群现状;从长白松种群的群落结构、演替特征、天然更新和管理缺陷等方面探讨长白松的濒危机理,提出长白松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长白山天池为例,比较了它与国内其他湖泊旅游地在环境、经济、社会3方面的优劣势,结果表明:长白山天池在美学价值、景观独特性、自然景观丰富程度、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优势,而在旅游的季节性、区域旅游组合和旅游收入、客源市场和区位条件方面则存在劣势,旅游门票制定和宣传促销方面也有待改进。因此在其旅游开发中,必须注重整合旅游资源,发掘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联合,实行旅游产业升级,加大旅游促销,以提高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测量,揭示了各个样地的多样性指数与其生境具有相关性,由于所处环境条件比较接近,且人为影响严重,故该山森林群落的异质性差,植被组成单一,需加强对其保护。  相似文献   

14.
自1985年《长白山鸟类志》出版后,对长白山鸟类种数变化情况一直未再进行统计.通过文献查阅,全面总结了近30余a长白山鸟类新纪录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现行分类系统重新梳理长白山鸟类组成.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在长白山被先后记载或报道的鸟类新纪录达35种;长白山鸟类由原277种另11亚种,隶属18目48科,修订为313种另10亚种,隶属20目60科.  相似文献   

15.
金华山树种分布与环境的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应用中点象限法调查了浙江金华山33个样地的24种主要树种的优势度,并计测了样地中林冠郁闭度、土壤p H值、土壤含磷量、土壤含氮量和海拔高度,估测了样地受人为干扰 的强度。应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了24个树种与7个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强度对金华山植被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海拔高度、土壤含磷量、林冠郁闭度,而土壤含N量和pH值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1977年MSS、1993年TM和2007年TM三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借助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长白山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动态时空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其他植被和林地在30年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7-19...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以此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长白山的演变历程、发展现状和历年旅游者接待量和历年旅游收入变化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长白山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判断,进而提出了长白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调控策略,有利于延长长白山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实现长白山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矿泉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长白山地区广泛分布的偏硅酸型矿泉水的补给源,通过氢氧同位素与水化学分析,结合水文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确定长白山泉水接受来自于西藏羌塘盆地的外源水补给。长白山泉水TDS很低但富含偏硅酸的现象表明,地下水流经的含水层是由硅酸盐等火山岩组成,结合长白山地区火山玄武岩大量的喷发事实,推断地下水导水通道由孔洞玄武岩构成。指出应加强对西藏冰川、河流与湖泊的保护,从而确保长白山优质矿泉水能够持续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长白山北坡蝗虫生态适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7—9月系统调查了长白山地区蝗虫的形态特征和各垂直带内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4年的7—10月进行了补充调查.结果表明:三大不同垂直带内同种雌性蝗虫的各项形态指标之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而在同种蝗虫雄性间表现为不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雌、雄两性在生殖过程中的行为差异所致;在所考虑的6种环境因子中,不同垂直带内同种蝗虫的前翅长、后足股节长和体长的差异主要受郁闭度的影响,年平均气温主要影响雌性蝗虫的胫节长.并进一步对各种环境因子发生作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