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流湖泊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脱氮除磷及去除藻类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分析了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分析表明:与磷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脱氮除磷技术,具有工程造价低、耗能少、处理效果好且能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等特点;超声波除藻技术及生物除藻技术,能有效地去除藻类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水污染的定义、危害及其分类,重点阐述了水体生态修复的技术,具体从化学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各种技术,修复技术研究能进一步为促进水体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表水资源的污染控制技术与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对持续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介绍了水体的污染控制技术和修复技术.河流污染控制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控制、农业污染源控制、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源控制以及社会源废物回收处置;河流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特点或适用条件,指出应重视利用生态组合技术解决河流水质恶化问题,构建健康的水体生态系统,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综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现状及退化原因,并对其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概括归纳。发现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严重,总体面积逐年缩减,同时组成结构发生改变,自然湿地不断减少而人工湿地逐渐增加,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造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黄河水沙通量减少、海-陆交互作用增强、土壤盐渍化加剧、气候暖干化、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目前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组分修复、水体修复、土壤改良和综合生境修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建议,对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强化混凝法原位修复黑臭水体中易形成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新型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草填料协同曝气技术对强化混凝处理后的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原水采自某流动性差的小型封闭黑臭水体,经高锰酸钾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作为试验用水,分别研究了空白处理、单独曝气处理、单独CF生态草修复和CF生态草协同曝气处理后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和UV254(ultraviolet absorptio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10 d后即可形成成熟较厚的活性生物膜。CF生态草协同曝气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处理方式,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和UV254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5. 37%、80. 78%、77. 27%和77. 50%。可见CF生态草与强化混凝技术联用修复黑臭水体,可解决混凝沉淀技术易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强化混凝、曝气和CF草生态修复三种技术相组合的新型黑臭水体修复工艺,在黑臭水体的整治和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提出污水物理处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源头引水增水量-沿线建立多机制生物处理-曝气-沉淀-消毒等方法,降低了三湘江水排放对九龙江水质的污染,改善内河水体水质及景观生态。  相似文献   

7.
沈阳北陵公园的污染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水体微生物活化技术改变了传统水体净化采用的旁通水处理工艺,通过激活水体本土微生物,用水体本身代替传统的有限生物反应器,从而达到水体生态修复的目的.结果表明:微生物活化技术对沈阳北陵公园水体的修复效果显著,水体各项指标均达标,最终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  相似文献   

8.
河流型饮用水水源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社宁 《甘肃科技》2009,25(23):55-56,82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系统修复可以采用的技术,即基础生境改善、外源控制、内源清除、河道疏浚、生态调水、湿地保护区、生态护坡、河道污染控制工程、生态浮床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群落结构和长效管理。同时,在水源地生态修复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流域治理与饮用水水源治理的关系、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关系、陆域治理与水体修复的关系、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美杰 《科技信息》2012,(10):60-60
水体富营养化是许多湖泊、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被人形象的称为"生物癌"。本文介绍其成因、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水生植物修复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植物物种差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差异、植物种植方式等。并提出了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技术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姬慧民 《科技资讯》2013,(14):133-134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环保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市河道水体修复技术为研究对象,论文从生态-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性探讨,全文是笔者阅读大量文件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际航运界意识到压载水里所含的生物体、病原体将会对有些地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为此,国际海事组织、全球环境基金等组织,采取多项措施,发展压载水处理技术.本文将简要介绍主要压载水处理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婴儿游泳馆扩展迅速,其游泳池水环境质量与婴儿游泳的健康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婴儿泳池的发展现状,评述了现有水循环处理系统中砂滤、活性炭过滤、硅藻土过滤、膜过滤等过滤技术,以及常见的消毒与联用消毒等关键技术;结合婴儿特殊生理所需的高质量水质,提出了针对婴儿游泳馆水体特征的设计处理单元及循环方式,分析了各单元采用的关键技术,以保证安全、无毒、清洁的水质要求,并建立经济性,易操作的水处理控制与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造纸废水处理最优技术评估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评分法的造纸废水处理技术评估方法.选择了A地区造纸废水处理技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含4个方面10项指标的造纸厂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随机值方法分析了评估结果对指标权重和指标分值的灵敏度.运用该方法对4种典型的造纸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A地区造纸厂废水处理技术评估中,指标权重和指标分值的变化对评估结果不灵敏,表明该评估方法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百49油藏属典型的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地层倾角较大,开发难度大,含水上升快,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生产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油藏先后经历了压裂、酸化、补孔以及注水等措施,在高含水期实施了大修扶躺、封堵换层、周期注水等措施。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油田增产、稳产发挥了较大作用。实现了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增储上产,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率,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低渗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灌溉农业输水技术和田间灌溉技术的现状。详细描述了区域间在各种节水技术组合下,不同种植作物的水供需平衡优化模型。以总系统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考虑了灌溉面积、灌溉作物面积、水供应、需求及平衡、水输送及最大来水量、作物销售量、化肥需求量等。在模型中还引入了水价,买水约束。用线性规划软件包GAMS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本模型为研究该地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水利用率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也可推广应用于其它相似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主要的评价方法、土壤水资源评价中面临的问题以及高效利用土壤水的机制和实用技术.在天然情况下,土壤水资源量从补给的角度论述是土壤截留量,从消耗的角度论述是蒸散量.土壤水资源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壤蓄水量、多年平均可更新土壤水资源、可被植被吸收利用的土壤水资源等.在评价土壤水资源过程中,要考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土壤水资源的影响,采用新技术,建立和完善区域土壤水资源评价模型.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土壤水分高效利用机制及其实用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几种非金属矿物的环境特性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非金属矿物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并具有良好的环境属性,可用于水处理领域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降解.分析了几种典型非金属矿物的结构、水处理相关特性,介绍了相关实验研究成果.结果表明,非金属矿物的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必要性,介绍了微污染水源水的各种处理技术,并针对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展望了各种技术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9.
孟东梅 《河南科学》2012,30(6):771-773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处理有机废水方面特点,选取处理规模和废水性质类似的废水处理工程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各种厌氧工艺的不同效果,提出了在不调整pH值和常温条件下适合屠宰与肉类加工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多个流域所面临的生物资源更替与衰退问题,阐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重要水生生物的影响机理,总结流域水生态调控方法和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相关技术支撑。主要聚焦长江等我国大型河流,评述了重大水电工程影响下四大家鱼、中华鲟等重要水生生物的生存现状与变化趋势;通过揭示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对重要水生生物生境的多种胁迫效应,分析了重要水生生物自然繁殖的可调控性与实现途径;进而结合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控实践,系统论述了促进重要水生生物自然繁殖的水利工程优化调控关键技术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