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生儿颅内出血多是由于分娩时胎儿缺氧或产伤所致,是新生儿致死率较高的病因之一,好发于早产儿。1994年1月至12月我院共收治此类患儿17例,其中14例治愈,好转1例,死亡2例。现将护理要点和体会报告如下:一、病情观察1、意识和精神状态:密切观察意识的改变在颅内出血的患儿治疗中起主导作用。患儿烦躁不安,脑性尖叫(似猫叫声)伴有抽搐,结合有分娩窒息史,提示有小脑出血,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和止血治疗,同时作好重症记录,详细记录抽搐的时间、次数部位及抽搐时的具体状况,为医生判断出应部位、出血量及预后估计提供依据,颅内…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肺出血是一种危重的综合征,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析近几年我科NICU收治的30例肺出血患儿的原因,以提高临床治疗质量 存活患儿均由X线片辅助诊断,死亡病例均做尸检确诊肺出血;结果:6例入院时诊断为肺出血;24例以原发病入院;22例在住院过程中出现口鼻流血或气管插管过程中有血性分泌物涌出 患儿入院至死亡时间小于24h者14例,1~3日者3例,超过3日者2例,存活5例 对极不成熟的早产儿单纯补充维生素K不足以防止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颅内出血合并肺出血者亦证明极低出生体重儿肺出血的发生和IVH的发生密切相关;早产儿,尤其是极不成熟的早产儿因肝脏发育不好、肝脏欠成熟不能合成足够的凝白因子前体蛋白质,为此对此类患儿应及早给凝血因子复合物,新血浆或全血,还可给立止血等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诊治及预后情况,对近年来通辽市铁路医院收治的23例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通过补充维生素k、输入凝血因子、降颅压、止惊等治疗,病情迅速得到控制,但预后病死、病残率较高,提示我们对高危新生儿应早期预防,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王建平 《甘肃科技》2001,17(3):34-34
脑细胞内钙超载是新生儿窒息后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我院儿科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有血钙监测的54例新生儿缺氧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临床分度与血钙降低程度分析,探讨新生儿HIE严重程度与血钙降低之间的关系,为新生儿HIE的病情判断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1 对象和方法HIE组:54例HIE患儿系我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儿科住院患儿,其中轻度18例,中度25例,重度21例,均符合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HIE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对照组:同期住院新生儿27例,均无窒息史、严重感染及神经系统疾病。该…  相似文献   

5.
研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选取临洮县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新生儿肺炎患儿120例,盲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各6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推注泵注射,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以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潮气呼吸指标记录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8.33%)较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88.33%)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鼻塞、肺部啰音、气促、咳嗽以及口唇发绀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呕吐、皮疹、腹泻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33%)较对照组患儿出现呕吐、皮疹、腹泻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1.67%)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007,P=0.040831)。两组患儿治疗前潮气呼吸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潮气呼吸指标较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呕吐、皮疹、腹泻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33%)较对照组患儿出现呕吐、皮疹、腹泻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1.67%)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007,P=0.040831)。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儿各项潮气呼吸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脐炎指与脐相连组织的感染,主要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轻者仅限于局部症状,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死亡。2003年1-3月,我们对75例脐部感染的新生儿作了调查,现将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3年1-3月,对就诊的75例新生儿脐炎根据脐部感染程度、实验室检查及患儿全身症状分为轻、中、重三度。临床症状本组的75例新生儿脐炎中,38例属轻度感染,脐中心有小量渗血及小量脓液凝结,脐周皮肤无红肿、患儿无全身症状。26例患儿有中度脐部感染症状,表现局部红肿,直径1.5-2cm,有脓液渗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62例具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前囟张力监测,做好皮疹、发热、并发症的护理。结果60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患儿死亡。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争取早期干预,做好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可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酶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6月住我科19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进行心肌酶监测.结果: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心肌酶异常发生率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窒息发生心肌损伤与窒息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易并发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我们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心肌细胞,以避免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62例具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前囟张力监测,做好皮疹、发热、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60例患儿痊愈出院,1例患儿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患儿死亡.结论 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争取早期干预,做好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可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诊断、治疗及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和政三合儿童医院(以下简称该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临床CT诊断、脑蛋白水解物联合单唾液神经节苷钠注射液以及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CT主要表现为多处低密度灶,白质灰质对比分解不清楚或者对比模糊,有10例患儿伴有颅内出血现象.30例患儿有12例治疗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结论:临床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所在医护组对1例新生儿肝损伤致失血性休克的特殊病例,进行有效和细致的治疗和临床观察,术后精心护理,成功挽救了新生患儿的生命.探讨新生儿肝损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术后护理疗效.新生儿肝脏组织脆弱,发生窒息缺氧时可致肝充血、肝包膜下血肿.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对疾病的发展做出准备预判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颅脑闭合性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出血等病,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在临床观察中此类病人病情变化快,来势凶猛,如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危急肩入生命。我科自1990年1月H992年6月,收治颅脑闭合性损伤病员18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83例,男性112例,女性71例;最小老3岁,最大老朋岁,平均年龄35.5岁,损伤种类:脑组织挫裂伤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流例;急性硬膜外血肿23例;脑干损伤9例,头皮血肿52例;脑震荡44例;其它4例;手术90例;抢救成功180例;死亡3例。二、观察R护理1、意识状态的观察:由于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小儿智力发有异常的主要原因。为探讨高压氧仓对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作用及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临床研究工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选择选择1997年10月~1999年年2月我院出生的胎龄满37周,体重2559以上的窒息新生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gar评分法重度窒息56例,轻度窒息3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吸氧、纠酸、抗感染,应用脑细胞活化剂。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生命体征稳定,惊厥控制后采用X-400型新生儿康复箱治疗,按照操作规程保压吸氧40…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时急性病,病情重、死亡率高,如何注意观察病情,及时治疗或抢救,仍是护理面临的难题。我科从1993年至1995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80例,经临床实践,反复探研,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临床资料男,61例占76%;女,19例,占24%;年龄最大79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53岁。80例中合并休克20例,占25%。80例中病人好转出院21例,痊愈出院57例,胃癌晚期破裂出血死亡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2、临床观察(l)、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要严密观察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估计出血量。如血压上升,…  相似文献   

15.
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的影像学表现。收集总院经临床诊断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共28例,行常规MR检查及DWI检查,对常规MRI及DWI图像进行分析,评价DWI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优势。HIE患儿在MRI上主要表现为T1WI皮层及皮层下点状、线状高信号(9例),双侧基地区信号改变(4例),颅内及头皮下出血(6例),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6例),3例无异常发现;DWI显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内点线状高信号,双侧基底节呈对称信号增高,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呈低信号,2例头皮下血肿及1例硬膜下出血表现为呈略高信号,其余颅内出血及头皮下血肿呈低信号或无信号。DWI可作为常规MRI的补充应用于早期HIE的诊断,但对HIE伴发颅内出血性改变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为客观评估病情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收治20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06病例中,1~3岁138例(67%),EV71感染129例(62.6%)。1~2部位有皮疹114例(55.3%),3个部位及3个以上部位92例(44.7%)。持续高热大于3天136例(66%),精神萎靡、烦躁、易惊、惊跳、抖动、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3个或3个以上症状128(62.1%);白细胞总数大于15×109/L 85例(41.3%)小于4×109/L21例(10.2%);血糖大于8.3 mmol/L60例(29.1%),CK-MB大于48 mmol/L56例(27.2%),痊愈194例(94.2%),神经系统后遗症10例(4.9%),肺出血死亡2例(0.9%)。结论重症手足口病中EV71型多见,以1~3岁儿童好发,皮疹典型或不典型,早期有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烦躁、易惊、惊跳、抖动、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部分白细胞、血糖、CK-Mb等明显异常,该病预后较好,少数病情危重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6-PD缺陷症及其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对新生儿进行G-6-PD筛查,测定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GT和GDT。结果65例G-6-PD缺陷症患儿均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者达64.6%,核黄疸发生率为27.7%。无诱因黄疸发生率15.4%。感染、窒息缺氧、空内窒迫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是黄疸的重要诱因。结论G-6-PD缺陷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积极合理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8.
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选取平川区妇幼保健站2015年2月-2016年3月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7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黄疸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究小儿腹泻治疗中联合使用暖脐贴和妈咪爱的临床疗效。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到平凉市泾川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小儿腹泻患儿进行研究,并电脑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抗病毒与常规临床治疗法,而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上,同时联合使用暖脐贴与妈咪爱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腹泻缓解时间、呕吐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80.00%)相比对照组(60.00%)更高;腹泻缓解时间、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P0.05)。采用暖脐贴与妈咪爱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更能有效缓解患儿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本地区住院新生儿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总结经验 ,提高儿科的医疗质量 ,降低医院的病死率 ,现将本院儿科 1978-0 1/1997-12 2 0a来新生儿住院疾病及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对象和方法资料来源于本院住院新生儿疾病统计报表 ,死亡病案 ,数字真实可靠 ,疾病按《国际疾病分类》方法及死亡类目表分析。新生儿以生后 2 8d内为标准统计。2 结果为本科 1978— 0 1/1997— 12 2 0a共出院患儿 19867例 ,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 5 1例 ,总死亡率为 2 .6%。其中新生儿出院 1847例 ,占总住院人数的 9.3 % ,其中 ,男 12 99例 ,女 5 4例 ,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