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通过分析丘陵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当前丘陵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形态布局进行设计,提出了多坡地生态恢复的解决思路,初步探讨了恢复丘陵城市绿地系统的解决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被植物具有种类丰富、色彩鲜艳、管理粗放的特点,文中利用"点、线、面"的样地选取方法,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城市绿地地被植物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对地被植物的种类、健康状况及应用频率进行分析.并对马鞍山城市绿地地被植物的景观进行综合应用的现状评价.最后提出了马鞍山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植被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的理念提出马鞍山城市绿地地被植物的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被植物具有种类丰富、色彩鲜艳、管理粗放的特点,文中利用"点、线、面"的样地选取方法,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城市绿地地被植物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对地被植物的种类、健康状况及应用频率进行分析.并对马鞍山城市绿地地被植物的景观进行综合应用的现状评价.最后提出了马鞍山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植被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的理念提出马鞍山城市绿地地被植物的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提出了为改善城市环境,亟需构筑广域绿化系统、引入森林公园模式、拓展城市绿化空间,重新恢复良好的城市绿地环境质量,创建生态型城市.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分析,探讨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发展应用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每个城市有它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一座城市的绿地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城市的特色.精神和物质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两个特色要素.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从城市自然景观、本土人文环境和人工环境三方面综合着手来塑造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特色是城市绿色环境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塑造城市绿地特色的研究,系统总结了城市绿地特色塑造的基本方法,拓展了形成城市绿地特色的方式,从而有效地提升城市绿色环境品质.本文以武穴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结合城市地域自然特征与人文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借用比喻、象征、固化、抽象等方法,沿城市规划骨架中的点、线、面、体等空间层次,充分利用江堤、湖岸、港道、人文历史等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地塑造城市绿地,探讨塑造城市绿地特色的方法,形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内涵与地域特征的城市绿地特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生态绿地系统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宏观区域角度出发,将绿化纳入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生态学原理和花园城市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讨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并以郑州市为例,从确定绿地规划指标,合理布局绿地系统及重点建设工程三方面提出了绿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学萍  杨雪英 《科技信息》2010,(30):I0350-I0351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快,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城市景观生态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尤其对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本文在介绍景观生态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及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将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对石河子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构建石河子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思路和绿地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伊晓燕  王策 《科技信息》2007,(29):65-65,70
乌鲁木齐城市北郊防护林体系作为乌鲁木齐城市生态防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北郊区域现状,提出了以"绿网"、"绿廊"为骨架,镶嵌以"绿斑"的北郊防护林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12.
以相关统计年鉴及覆盖新疆乌鲁木齐市主城区的E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并建立相对差异度计算公式,对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中,除新市区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一般外,其他区均较差,相对生态服务功能西部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西北部最佳.籍此研究优化乌鲁木齐市绿地景观结构,提升绿地系统生态价值,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绿地景观多样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绿地系统对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起着极大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南阳油田为例,探析油田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油田实际,提出油田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并为同类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浅析——以广东河源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河源市为例,在分析市域绿地系统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绿地系统的规划问题,认为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应尊重自然,突出“山水”的整体环境特色,并注重城乡绿地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据此,文章从宏观上确定出“绿廊为轴,碧水为心,绿林为核”、“两心,三圈,四廊,多核”的市域绿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在中观层次上,通过城市绿楔导向、市域绿色通道、滨水绿带等绿色廊道规划,结合宏观绿色生态环境的背景,重点突出城市与乡村绿地系统的联系,既彰显地方特色,又促进城乡绿地一体化.从而,实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大环境绿地系统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之规划中不可抗拒的主观因素,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农林用地.为了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正在努力发展城市绿地.北京市为了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世界城市,于2007年启动了郊野公园环建设,2012年启动了平原造林工程.本文以城市绿地的起源、发展及其功能为主线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著作进行综述性研究,针对北京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划和管控生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生态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实践。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对衡阳市域和中心城区生态基底系统、绿色网络系统、城市绿岛系统、保育安全系统等四大系统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以此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区、控制区和引导区分类空间管控措施,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山地城市防灾减灾是城市安全的重要研究方向。以综合防灾理论研究视角,在明晰山地城市灾害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山地城市综合防灾与空间形态、交通道路系统、生态景观系统等研究方向的关联性。结合当前山地城市灾害发生趋势,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下山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系。随着后疫情时代到来,提高人居环境的健康、韧性将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在不断完善,已逐渐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绿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对城市更新和人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的生态和水文过程是研究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蒸散作为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在城市绿地生态水文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研究尺度、研究方法及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生态水文研究中,应该把尺度转换问题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提出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加以整合,揭示影响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城市生态水文学迫切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最后,对未来应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蒸散和暴雨内涝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重视不同尺度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及绿地的功能布局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维词 《贵州科学》2006,24(1):14-19
阐述了喀斯特山区生态需水的概念、内涵及生态需水的原因,按照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下一步在喀斯特山区开展生态需水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建议;为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及开发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并引入植被景观指数解析乌鲁木齐市绿色空间格局及变化特征,为定量评价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提供更精确的方法.结果表明:(1) 植被盖度与植被指数整体相关性较好,但植被盖度更能反映像元尺度上植被信息较弱的城市植被景观; (2) 13年内,植被丰度整体下降明显,存在郊区绿地面积锐减、建成区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及空间分布不协调等发展问题; (3) 从建成区植被类型看,中、高丰度植被面积缩减最大,低丰度植被面积变化不大但其破碎化程度最大,以低丰度植被占主导的城市绿地结构单一化趋势明显,城市绿色生态系统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