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o(C_(12)H_(10)N_4)_2(H_2O)_4]獉2C_4H_3O_4}n(C_(12)H_(10)N_4=4-bpdb=(1,4-双(4-吡啶)-2,3-二氮杂-1,3-丁二烯,C_4H_3O_4=富马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0.628 95(3)nm,b=0.701 07(3)nm,c=2.088 38(10)nm,β=92.502(2)°,Z=1,V=844.038(7)nm~3,D_c=1.537 mg/m~3,Mr=781.60,Z=1,μ=0.586 mm~(-1),F(000)=405,R_1=0.029 9,wR_2=0.091 6.中心离子Co(Ⅱ)与2个4-bpdb有机配体中的N原子和4个水分子中的O原子配位.借助于配位水分子和未配位的富马酸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以及有机配体芳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该单核配合物最终形成了一个二维的超分子网状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存在弱的反铁磁性,其T_θ=-2.99 K.CCDC:1409869.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1-(9-蒽基)-3-三氟甲基-1,3丙二酮邻菲罗林钐(Ⅲ)(C_(48)H_(38)SmN_2F_6O_8)和Tb(Ⅲ)(C_(48)H_(38)TbN_2F_6O_8)的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三元稀土配合物C_(48)H_(38)SmN_2F_6O_8和C_(48)H_(38)TbN_2F_6O_8均能发射荧光,但是C48H38TbN2F6O8的荧光强度高于C_(48)H_(38)SmN_2F_6O_8,而且谱带尖锐,单色性好,具有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一种新型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Mn_3(C_(12)H_6O_4)_4]~(2-)(C_(11)H_(18)N_4)~(2+)}_n(C_(12)H_6O_4为去质子化的1,4-萘二甲酸,(C_(11)H_(18)N_4)~(2+)为质子化的1,1'-(1,5-戊烷基)二咪唑).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晶胞参数分别为a=1.197 95(4)nm,b=2.764 57(10)nm,c=1.564 51(5)nm,α=90°,β=9.372 90(10)°,γ=90°,Z=4,V=5.170 4(3)nm3,F(000)=2 508.锰离子以六配位的方式与6个1,4-萘二甲酸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C_(11)H_(18)N_4分子以游离形式存在于体系中,一方面质子化后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另一方面与1,4-萘二甲酸羰基氧原子形成丰富的氢键作用力.有机配体1,4-萘二甲酸以不同的配位模式连接中心锰原子,最终使配合物形成了一个具有网状结构的三维配位聚合物.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存在弱的反铁磁性,线性拟合得到配合物的居里外斯温度T=-16.265 197 K.CCDC:1517397.  相似文献   

4.
以乙酸钴、2-(1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为原料通过水热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Co(C_(13)H_8BrN_2O)_2]·2(CH_3OH)1;乙酸锌和2-(1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通过自然挥发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Zn(C_(13)H_8BrN_2O)_2]·DMF·3H_2O_2.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具有相似的晶胞参数,属于同构体.配合物1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两者的荧光及热稳定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2比配合物1的荧光强度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有机-无机多金属氧酸配合物H_7[AsMo_8V_6O_(42)]·[C_2H_8N_2]·4H_2O(简记为配合物1),用IR及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配合物(1)在苯甲醛氧化制苯甲酸中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阴离子[AsMo_8V_6O_(42)]~(7-)是一种新型的以As原子为中心的双帽pseudo-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阴离子.配合物(1)在苯甲醛氧化制苯甲酸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65℃,H_2O_2用量为3.5 mL·m L~(-1)苯甲醛,催化剂用量为30 mg·mL~(-1)苯甲醛,反应历时4 h,苯甲酸的产率最高,可达73.9%.  相似文献   

6.
我们重新合成了曾经报道过的反式K[Cr(C_2O_4)_2·(H_2O)_2] 2·3H_2O三价铬配合物,并借助先进的单晶衍射仪和更先进的解析手段得到了该配合物更加精确的结构模型,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n(No. 13)空间群,晶胞相关参数为:a=7.8827 (4)?,b=5.7296(3)?,c=13.6447(7)?,?=103.506(5)°,Z=2,Dc=1.980 Mg/m~3,V=599.22(5)?3。热重测试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在357 K以前是稳定的,在410 nm最有效的紫外光光源的激发下,配合物在610 nm处有一个尖锐的发射峰。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多金属氧酸配合物[(C_(10)H_8N_2H_2)]·[HPMo_(12)O_(40)]·H_2O(1),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和IR光谱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由1个[HPMo_(12)O_(40)]~(2-)、1个质子化4,4’-联吡啶和1个H_2O分子组成.多金属氧酸阴离子、质子化有机分子及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CuCl_2·2H_2O以及无水乙醇、蒸馏水和三乙胺,通过溶剂法蒸发得到了1个新型铜配合物CuL_2(H_2O)_2(C_(24)H_(34)CuN_4O_(14))(H_2L=N,N’-二羧甲基-2-甲基苯并咪唑).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7.1726(5),b=20.7109(14),c=9.7328(7),α=90°,β=103.3140(10)°,γ=90°,V=1406.96(17)~3,Z=2,Dc=1.572g/cm~3,F(000)=694,μ=0.854mm~(-1),R1=0.0263,wR2=0.0760[I2σ(I)].晶体结构中,每个铜原子与6个氧原子配位组成畸变八面体构型,其中包括4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游离水氧原子.另外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性质表征.  相似文献   

9.
首先合成了两种新Schiff碱配体,即金刚烷胺缩5-碘水杨醛(L~1)和金刚乙胺缩5-碘水杨醛(L~2).L~1与二水合氯化铜,L~2与六水合氯化钴反应,分别获得新配合物C_(34)H_(38)CuI_2N_2O_2(1)和C_(38)H_(46)CoI_2N_2O_2(2).通过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等分析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1为P_2~1/c空间群,2为P_2~1/n空间群.1的不对称单元里拥有两个独立的单核Cu(Ⅱ)配合物分子,而2的不对称单元只有一个单核Co(Ⅱ)配合物分子.1和2分子都是由一个金属中心原子和两个相应去质子化Schiff配体组成,以N_2O_2配位模式形成了畸变的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乙醇/水体系中分别合成了Gd(Ⅲ)、Tb(Ⅲ)与D-核糖的中性配合物固体。对配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和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组成为:LnCl_3·C_5H_(10)O_5·5H_2O(其中In=Gd或Tb),并推测了其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选择4-氨基-1,2,4-三氮唑(L)、钼酸钠和氯化锌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制备得到了一种新的八钼酸盐基锌配合物材料[Zn(L)_2(Mo_8O_(26))_(0.5)(H_2O)_2]·3H_2O,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锌配合物分子式为C_4H_(19)Mo_4N_8O_(18)Zn,M_r=916.40,晶系三斜,空间群P 1,V=1.14105(10)nm~3,a=1.04158(5)nm,b=1.11066(6)nm,c=1.23860(7)nm,α=68.8370(10)°,β=66.5730(10)°,γ=62.8290(10)°,Z=2,Rint=0.0205,Dc=2.656g/cm~3,μ=3.270 mm~(-1),F(000)=874,R=0.0303,wR=0.1066.结构解析证明,标题锌配合物是包含一维聚合物链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结构中存在的连接L配体和[Mo_8O_(26)]~(4-)阴离子的氢键对最终三维超分子网络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锌配合物修饰的碳糊电极(1-CPE)展示出[Mo_8O_(26)]~(4-)阴离子的特征氧化还原峰,而且此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展示出良好的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得到了一种新的钴(Ⅱ)配合物[Co(L)_2(HL)]·4H_2O (1)(HL=2-(2-氯-6-氟苯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 P_1-,晶胞参数 a=1.103 8(2) nm,b=1.537 4(3) nm,c=1.593 3(3) nm,α=103.35(3)°,β=93.28 (5)°,y=109.75 (3)°,V=2.448 8(10) nm_3,Z=2,C_(57)H_(36)CoN_(12)O_4F_3Cl_3,M_r=1 175.26,D_c=1.594 g/cm~3,F(000)=1198,μ(Mo K_α)=0.591 mm~(-1),R=0.097 5 和wR=0.264 0.配合物(1)分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个二聚体{ [Co(L)_2(HL)]·4H_2O}_2.相邻的二聚体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超分子层.  相似文献   

13.
以C_6H_5SO_3H和NiCO_3·2Ni(OH)_2为原料,采用挥发法,在室温下合成了配合物[Ni(H_2O)_6](C_6H_5SO_3)_2,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重测定了[Ni(H_2O)_6](C_6H_5SO_3)_2晶体空间结构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Ni(H_2O)_6](C_6H_5SO_3)_2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6.9646(9)?,b=6.2868(9)?,c=22.324(3)?,α=90°,β=93.917(2)°,γ=90°,V=975.2(2)?~3,Z=2,含有6个结晶水,且中心离子(Ni~(2+))并未与磺酸基发生直接配位.通过Biginelli反应为探针,考察了[Ni(H_2O)_6](C_6H_5SO_3)_2配合物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以对氨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与Cu(II)制备了深墨绿色的双核配位聚合物[Cu_2(C_7H_7O_2N)_2(C_(12)H_8N_2)_2·2H_2O]·Cl_2·(C_7H_7O_2N)_2·4H_2O颗粒状晶体,用元素分析、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分析推断了该配位聚合物可能的热分解机理.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结构中丰富的氢键将分子连接成三维无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具有新颖拓扑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开放骨架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选择同时含有氮,氧配位原子的四氮唑取代的苯甲酸配体4-(1H-tetrazol-5-yl)-benzoic acid(C_8H_6N_4O_2,H_2L),在N-甲基苯酰胺(NMF)和H_2O的混合溶剂热体系中与2种过渡金属Cu和Cd配位组装合成异核双金属骨架的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C_(19)H_8N_8O_6CuCd(配合物1)。通过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的三维开放骨架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结晶在立方晶系,Pmma(No.19)空间群。金属铜与四氮唑结构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螯合配位,金属镉原子分别与羧基氧原子和桥氧原子配位,在x轴方向分别形成1D链,再通过配体H2L的配位链接作用形成配合物1的3D开放骨架结构。变温磁化率实验测试结果显示配合物1显示反铁磁性,较低温度条件下转化为铁磁性。配合物1的成功合成和空旷的孔道结构为客体分子交换和气体吸附性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高效去除阴离子污染物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首先制备1个具有良好柔韧性的1,2,4-三唑类多齿衍生物功能配体1,6-二(1,2,4-三唑-1-基)己烷(L),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1个结构新颖的Ag(Ⅰ)配合物,即{[Ag(H_2O)(L)]·NO_3}n,产率为53%.对该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且使其与Cr_2O_7~(2-)和MnO_4~-发生阴离子交换,考查配合物去除阴离子污染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Ag(H_2O)(L)]·NO_3}n具有新颖的一维链状结构.吸附2种阴离子后配合物的颜色变深,而对应的阴离子溶液颜色变浅.吸附24 h后Cr_2O_7~(2-)和MnO_4~-浓度分别下降了53%和67%,配合物的NO_3~-离子浓度也出现降低.这一结果证实了该配合物确实能够通过离子交换反应有效捕获溶液中的Cr_2O_7~(2-)和MnO_4~-阴离子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稀土硫氰酸盐—安替比林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体系 Ln~(3+)-SCN~--C_(11)H_(12)ON_2-H_2O(Ln=La、Ce,Pr,Nd,Sm,Dy,Er,Yb,Y,C_(11)H_(12)ON_2=安替比林)中安替比林对 Ln~(3+)的配合行为.首次合成了组成为 Ln(SCN)_3·5C_(11)H_(12)ON_2和 Ln(SCN)_3·4C_(11)H_(12)ON_2的配合物.前者是粘稠胶状物质,后者为晶体,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对配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表征,对其结构和性质作了某些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一种合成二水吡嗪甲酸合铜配合物[Cu(CPY)_2(H_2O)_2](CPY=吡嗪-2-甲酸根)的新方法,用吡嗪二甲酸为起始原料与二水乙酸合铜反应得到二水吡嗪甲酸合铜配合物,合成了以吡嗪-2-甲酸根为配体的单核铜(II)配合物[Cu(CPY)_2(H_2O)_2].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表征,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 2(1)/c,其晶胞参数为α=5.4447(11)(A)、alpha=90 deg;b=10.894(2)(A)、beta=98.23(3)deg、c=10.386(2)(A);gamma=90 deg,Volume=609.7(2)(A)3.  相似文献   

19.
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一个新的基于柠檬酸(ca)的铜配合物[Cu_2(ca)(H_2O)_2],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标题铜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_6H_8Cu_2O_9,分子量为351.22,单斜晶系,P 21/c空间群,a=0.69180(7)nm,b=0.97370(9)nm,c=1.44940(14)nm,β=91.262(2)°,V=0.97609(16)nm~3,Z=4,Dc=2.390 g/cm~3,F(000)=696,μ=4.396 mm~(-1),R=0.0443,wR=0.0932,GOF=1.044.单晶结构表征揭示,标题配合物中柠檬酸作为有机配体连接金属铜离子形成的一种三维骨架结构,其中柠檬酸的三个羟基和一个羟基的氧原子同时与六个铜离子配位,将柠檬酸简化为一种6-连接节点得到配合物的新颖拓扑网络{4~3.6~3}{4~4.6~6.8~5}{4}.此外,测试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并研究了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于降解刚果红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氢氧化铈(Ⅳ)在二氧六环中,通入干燥的 HCI 气体,得到了热稳定性较好的四或五氯化二氧六环合铈(Ⅳ)配合物 Ce(C_4H_8O_2)_4Cl_4或 HCe(C_4H_8O_2)_4Cl_5.元素分析表明,理论值与计算值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