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铁核桃自然授粉的种子为试材,研究了贮藏方式、浸种时间、发芽床、基因型及坚果质量对种子萌发的影 响.结果表明:铁核桃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种子经脱水贮藏,4℃低温、层积沙藏、冬季室温贮藏均可满足铁核桃种 子萌发的低温需求,6-BA可代替低温打破铁核桃种子休眠.铁核桃种子播后17d左右露白,50d为其发芽高峰 期;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内含物差异对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影响不大.播种基质和浸种时间对铁核桃种子 萌发均有显著影响,铁核桃种子最佳浸种时间为7d~11d,浸种后催芽或播种基质以细沙为宜,珍稀材料或种子 量少的品种可采用培养基播种.该研究结果为铁核桃育苗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辣椒种子发芽和苗期耐冷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采用低温下发芽鉴定和苗期低温处理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8个辣椒品种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冷性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低温反应存在的差异。低温下室内耐冷性鉴定指标为15℃和20℃。低温引起细胞膜透性改变,导致电解质外渗,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同时出现萎蔫、倒伏等冷害症状。根据种子发芽率、膜透性变化等生理指标的综合评定,可将8个品种的辣椒分为:耐冷力强(麻辣三道筋、北京茄门、四平头)、耐冷力中等(西夏牛角王、保加利亚尖椒、伊犁牛角椒)、耐冷力弱(洛椒4号、洛椒6号)3类。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种子盐胁迫下萌发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试验研究,可筛选出耐盐品种。方法:通过种子发芽的培养,发芽势、发芽率、幼根生长量、苗高的综合调查分析记载。结果:结果表明8个苜蓿品种中青睐苜蓿和恺撒的耐盐性最强,其次是金皇后和友谊苜蓿;龙牧801和首领苜蓿的耐盐性弱。结论:苜蓿耐盐性的品种推荐青睐苜蓿和恺撒。  相似文献   

4.
海巴戟的种子结构及发芽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巴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从环境温度、播种基质、物理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其种子的萌发特性及生理.试验结果表明:海巴戟种子的萌发特性与其结构特点有关;高温能显著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高温条件下变温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28~35℃,28℃和33℃则是发芽的最佳变温;海巴戟种子本身存在着某种抑制萌发的特殊物质,但在土壤中这种拟制萌发的状态可被打破而诱导萌发;透气和保水性能良好的播种基质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有利,以河沙加泥炭土作为播种基质的海巴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7.0%,其相应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也最高,分别为63.5%和12.532;温水处理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它的出苗整齐度,且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74.0%和62.5%,其相应的发芽指数为12.271.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赛特、德宝、三得利、新疆大叶苜蓿、WL323ML、WL515HQ 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种子萌发期进行混合盐碱胁迫处理,检测发芽指标,分析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在75mmol/L和100mmol/L混合盐碱胁迫下,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度、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较对照降低,且100mmol/L浓度盐碱处理低于75mmol/L的浓度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胚根生长规律差异明显.采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抗盐碱能力为:德宝>新疆大叶苜蓿>赛特>WL323ML>三得利>WL525HQ.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C1胁迫对4个小麦品种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随着NaC1胁迫浓度的增大,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在供试的4个小麦品种中,不同品种小麦种子萌发受盐胁迫抑制的程度不同,其中“神龙4号”为耐盐品种,“神龙3号”次之,“川麦32号”耐盐性中等,“绵农7号”不耐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模拟干旱胁迫对6个燕麦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对旱作农区燕麦的引种栽培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试验以6个燕麦品种(青引3号莜麦、林纳、青引1号、青燕1号、青海444及青海甜燕麦)为研究材料,设计了0、5、10、15和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干旱胁迫环境,分别测定了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度、胚芽长度、胚根与胚芽的比值、发芽指数及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结果表明:低浓度(5%)PEG胁迫下可促进6个燕麦品种种子的萌发,PEG浓度在5-15%时,6个品种种子的萌发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高浓度溶液(20%)渗透下,各燕麦品种萌发受抑制加强,且表现出明显差异性.6个燕麦品种的萌发抗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引3号莜麦﹥林纳﹥青引1号﹥青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引3号莜麦更适宜于干旱地区种植,青海甜燕麦则不适宜在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银斑百里香种子为实材,研究了不同温度、播种密度和覆土厚度对银斑百里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始发芽天数和发芽天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15℃升高到25℃,银斑百里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上升,20~25℃最适宜银斑百里香种子的萌发。播种密度为100~150粒/皿时有利于种子的萌发,银斑百里香种子以撒播为宜,覆土厚度不宜超过0.5 cm。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气候箱中,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0、25、30℃)牛膝菊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萌发率、日相对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温度对牛膝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膝菊种子在10℃条件下未萌发.25℃是牛膝菊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发芽率为94.67%,发芽势为84%,发芽指数为22.68,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牛膝菊种子在20℃和25℃萌发速度最快,初始萌发时间为1d,当天就达到种子萌发高峰期.较低温度(15℃)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种子的萌发高峰期,但并没有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较高温度(30℃)不仅推迟种子萌发高峰期,而且也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牛膝菊具有较强的繁殖特性,对种子萌发温度要求较低,在恒温条件下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粳型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温度的降低,巨胚稻种子萌发受抑制的程度增强。当胁迫温度达8℃及以下时,西巨胚1号的发芽率急剧下降,低温处理后幼芽不能很好恢复生长,死苗率高。50%死苗率和胁迫温度的拟合曲线结果表明粳型西巨胚1号种子萌发对低温冷害的最低耐受温度为9.4℃。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刘震 《河南科学》2015,(1):44-48
为探讨分布北界的山茶花种群耐冬山茶的冬季低温适应规律,模拟自然冬季温度特点,进行了温度对耐冬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耐冬种子同样具有适应冬季低温的冬休眠特性,10~15℃是解除其休眠的最有效低温,适宜发芽温度范围是10~20℃,最适宜发芽温度为15℃,属于南方系冬休眠类型,有50%多的种子能够忍受10℃以下冬季低温越冬.  相似文献   

12.
几种预处理对草坪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草坪草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研究了去种皮、磁场、双氧水、硝酸钾、干湿交错等处理方法对四种草坪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去种皮、干湿交错、硝酸钾、磁场、低温、干35℃处理对种子的萌发都有促进作用,而湿35℃、双氧水和暗培养对种子的发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择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2科524种植物种子,探讨了温度、海拔与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温极显著地影响种子萌发,能够解释萌发率变异的3.4%.在5/15℃,5/20℃,10/25℃3个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分别为78.7%,83.4%,91.3%,平均萌发率分别为36.4%,40.6%,47.2%.其中5/15℃变温处理下物种萌发比例与萌发率均最低,表明高寒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同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依赖于系统发育,科分类能够解释样区物种种子萌发总变异的34.9%.10个主要科植物种子在变温5/15℃,5/20℃,10/25℃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各个科的最高与最低萌发率差异显著.总体而言,禾本科平均萌发率最高(73.6%),豆科的最低(8.2%),各个科对温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机制.种子采集地海拔与平均萌发率显著相关,能够解释萌发率总变异的2.3%.种子萌发率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与萌发率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一方面,样区内随海拔升高,种子有变小的趋势,有利于萌发率的增加;另一方面,高海拔比低海拔地区温度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样区内各物种的萌发特性受到以上正负影响的双重作用,呈现出各异的萌发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以芍药种子为试材,通过露地播种和低温(5℃)贮藏,研究芍药种子休眠萌发过程中内源IAA、ABA、GA1 3、Z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露地播种条件下,种子下胚轴开始伸长时ABA含量迅速下降,GA1 3含量在上胚轴生长前最高,上胚轴生长后下降。IAA和ZR含量在胚芽生长时均呈上升趋势。芍药种子在5℃低温贮藏条件下不能萌发,低温贮藏过程ABA含量并未降低,GA1 3含量先升后降。冷藏芍药种子中IAA和ZR含量明显低于露地播种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以‘安陆1号’品种银杏胚为材料,探讨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添加物对银杏胚离体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安陆1号’银杏胚在基本培养基N6中最易萌发成苗,其成苗率达到36.7%; N6中加入适宜添加物椰子乳、活性炭、水解酪蛋白和银杏胚乳汁均能更有效促进胚萌发和成苗;其中0.5 g/L水解酪蛋白的促进效果最好,银杏胚离体萌发的成苗率达到92.8%,平均株高达到4.1 cm,且幼苗健康粗壮,为‘安陆1号’银杏胚的离体萌发成苗提供了技术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抗镉能力差异及不同镉胁迫水平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出芽生长的影响,对轻、中、重度镉胁迫下8个水稻品种(系)萌发和出芽生长间的相关性状指标进行收集,并通过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抗镉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轻度镉胁迫对水稻萌发的影响,更多的体现为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单抑制效应,该水平下的综合性状表现更符合相关性拟合曲线,适合用于抗镉品种的筛选.水稻出芽期间受镉胁迫影响最大的是转绿时间和根系生长.三个杂交水稻主要亲本(保持系岗46B、Ⅱ-32B和恢复系成恢3203)都属于高抗型,三个常规籼稻品种(桂朝2号、桂育7号及五山丝苗)都属于敏感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简便有效的种子活力测定方法,本研究以五岳津北288玉米种子为实验材料,探索玉米种子低温活力测定方法.通过标准发芽试验,10℃7d~25℃3d、8℃6d~25℃3d和5℃4d~25℃6d3种低温发芽处理方法和田间播种试验测定了玉米种子的活力情况,以寻求测定玉米种子活力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不同老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3种低温活力测定方法得出的发芽率均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种子发芽指数相关性显著.其中8℃6d~25℃3d处理与田间出苗率相关系数最高,为0.993.5℃4d~25℃6d处理与标准发芽试验的发芽指数相关系数最高,为0.937.以上结果表明低温活力测定方法可以用于玉米种子活力检测.5℃4d~25℃6d的抗冷测定方法更适合用来预测玉米田间出苗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发芽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籼稻9311、湖南粳稻HN-1、豫粳6号、豫粳8号4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种子发芽耐盐性比较实验,并分别测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电导率以及POD(过氧化物酶)比活力,分析不同品种间幼苗耐盐性的差别.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江苏籼稻9311的耐盐性最强,豫粳8号次之,再次为湖南粳稻HN-1,而豫粳6号最弱.  相似文献   

19.
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栽培荞麦,为探讨果皮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传统生物学测量法测定了不同荞麦品种种子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了不同荞麦品种去果皮和未去果皮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甜荞种子比苦荞种子大,具有更高的千粒重和萌发率,不同品种间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不同甜荞(赤甜1号除外)和苦荞品种未去果皮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去果皮的种子(P0.05),并具有更高的最高日萌发高峰,但不同品种间的萌发动态存在差异。可见,甜荞和苦荞果皮的存在有利于其种子的萌发,实际生产中可直接播种。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天目铁木种子休眠及萌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和2009年采自浙江天目山的野生天目铁木植株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以探讨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征.设置不同的低温储存时间、赤霉素浓度、变温温度、有无光照及不同的发芽基质等条件,比较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结果表明,吸水实验中种子浸水4 h后吸水率20%,与浸种前重量有明显差异(P<0.05,t-test),表明不属于结构休眠类型.采种后经过短期低温(约4周)储存的种子累积萌发率高于经过较长时间低温(约16周)储存的种子萌发率(p<0.05,t-test),表明种子在低温下被诱导休眠并降低了发芽潜力.种子萌发需要较长时间的高温打破休眠(MLG为54 d),推测可能属于较深的生理休眠类型.赤霉酸对天目铁木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5/25℃加之施用浓度为400或600 mg·L(-1)的赤霉酸,是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天目铁木迁地保护中,可采种后人工施加赤霉酸,立即在恒温培养箱中萌发,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