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近代民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中西政治思想而造就的独特形态。它含义复杂,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有不同的所指。受时代条件的限制,民权发展有路径选择的困境。中国近代民权观继承并改造传统政治化中的民本价值观,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各种政治学说的适用成分但又有别于西方民主观。它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平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近代民权观呈现出功利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君权为核心是中国传统的权利模式,至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社会发生了质的改变。乘“西学东渐”之风而兴起的“民权”理念,被近代先进的思想家引进、传播,并将其作为否定专制权力的理论武器。近代“民权理念”和传统中国的“民本思想”有着重大的区别,前者强调“主权在民”,是在近代法治基础上的个体本位的权利意识;而后者则是建筑在人治基础上的集体本位的权利意识。从古代的“民本思想”,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倡导的“民权理念”,再到“五四”民主、自由旗帜下的“人权理念”,近代中国“权利理念”转化的“三部曲”,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与权利理念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民生的出场是历史选择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围绕救亡图存进行了关于民本观念的民权化改造,意欲以民权改良或者变革近代中国,但其目的并没有实现。到了现代中国,已有的初步文化启蒙奠定了某种形式的民众根基,现代中国的思想家们凭借初步民权观念,以民生为本,领导了现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初步成就。从民权信仰再到民生理念,是一种内在一致性的法理思维逻辑演绎。  相似文献   

4.
1900年自立军起义失败后,以维新变法为内容的改良思潮经过短暂的复兴迅速走向衰落,被以民主思想为内容的革命思潮所替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向西方学习和同清政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思想,又经历了一个由民本到民权最后到民主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习近平的民生思想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构成其丰富的内容。习近平的民生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周到清末,传统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民本思想的核心是重民,但它同时又是与封建专制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着自身的逻辑和推论,不能等同于现代的民主理念;但是近代中国却是以民本为支点,逐渐认识和接受民主思想的。这说明传统民本和现代的民主思想仍有对接之处;实现传统民本思想向现代政治理念的转化是现在对待传统民本思想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我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独特的社会管理理念,思想上坚持"民本"理念,政治上坚持"民主"理念,经济上坚持"民生"理念。以"民本、民主、民生"为核心的社会管理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思想的创新,而且是我党执政为民思想的结晶,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付强 《科技信息》2011,(6):75-76
民本思想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但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民本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日益成为现阶段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把政治伦理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种理念。《传扬歌》与《布洛陀经诗》这两部在“那”文化圈广大壮族地区流传的经典著作,就记载了壮族先民的政治伦理之治平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民本观、抗争观、公平观、民权观。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式根据地"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在政治文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系统梳理方志敏的社会思想及其实践举措,可以将方志敏的社会思想归纳为,注重民众利益,重视各阶层和谐;注重民权,重视民众社会参与;注重民生,重视社会建设。对今天启示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本质必须以民权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以社会参与为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11.
日本民生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体系: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科技是与民生利益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民生科技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近年来,日本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或设立科研项目的重要导向,以集中协调的科技管理体制为基础,明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为引导,官产学合作为依托,政府科技经费和科技资源投入为支持,大力促进民生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这对我国完善民生科技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益  荣韬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1):154-156
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油画百年来发展的主线,在彰显时代精神的同时,体现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取向,在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今天,现实主义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力图站在人性的高度,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在中国百花齐放的艺坛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民生保障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人性尊严都不能得到尊重,民生保障最多也只能算作统治者的施舍行为。当民生保障被视作民众的一种权利,国家所提供的民生保障就不能再限于是一种道德上的责任,而应当作为一种法定责任。公平正义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也应当是一种民生权利。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应当明确化与法律化,应当明确民生权利范围,落实国家民生保障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民生项目选择的主观性和经验化,综合考虑民众需求、财务状况、项目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了一个可适合各级政府部门的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民生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及民生项目选择的模糊网络分析(FANP)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民生项目选择思路及决策流程.最后以某政府部门民生项目决策为例,对BSC-FANP模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民生项目的合理选择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与民生理念实现了完美的契合.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奠定了当代中国发展民生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回答了发展民生的根本途径、制度保障和民生目标;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找到了发展民生的动力源泉;党的建设理论指明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力量;"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蕴含了为中华民族谋永福的博大民生情怀.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必须从邓小平理论中汲取思想养料,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杨名飏著《关中集》中蕴含丰富的民生思想,它深切地表达了杨名飏对人民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关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深入研究杨名飏的民生思想,对于我们当下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媒应该充分发挥社会雷达、舆论先驱的作用,顾及未来历史对自己的叩问.但大量出现的琐屑新闻却打着"民生新闻"的旗号,几乎忘却了新闻的定义和新闻价值,根本不考虑在未来历史中是否占有一席之地,似乎有意追求着"速朽".要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明确我们对新闻属性、新闻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家电通用遥控器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家电通用遥控器的开发过程,重点是遥控器的通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设计,该遥控器已投入生产,它将方便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论民生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是党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很好帮手.本文重点讲述了在具体工作中围绕服务民生制定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  相似文献   

20.
试论民生新闻的定位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以民为本和大胆披露的节目风格使其有着比其它新闻体裁更大的作为潜力。为更好发挥作用,民生新闻应强化其媒体和社会意识,在内容风格和话语倾向上进行准确地定位。民生新闻包括公共新闻报道、矛盾纠纷报道和一般性报道三种类型。在进行新闻报道的制作时,应根据报道的类型侧重选取报道的重点,选择报道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