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的道德伦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是其道德思想的基础,而孔子的持家道德对现在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包括孔子的富贵观,孔子认为追求富贵是社会向善的标准,但是追求富贵也要信守道德。“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富贵要与义相匹配,要与国家兴衰相合,这才是符合道的,虽然追求富贵但是也要提倡节俭。孔子的持家道德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倡人们勤俭持家,创造财富,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2.
时下国人,生活过得富裕而不富贵。物质财富有余而精神生活贫乏不足。身心世界处于严重脱节的状态。古人云:身富谓之富裕,心富谓之富贵。身富心贫裕而不贵,是下等境界;身富心亦富既裕且贵,是中等境界;身贫心富虽说不裕但贵,乃上等境界。古人做到可不富裕但不可不富贵。今人不及古人,反其道而行之,宁可不富贵但不可不富裕。构建和谐社会,说到底,就是将富裕和富贵二者高度地统一起来,探索一条从富裕走向富贵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3.
对《诗经·关雎》的解释,虽然说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即它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民歌。可惜的是,所有的说法(限于我看到的)都不能把全诗顺当地解通,总给人以扞格之感。“雎鸠”到底是一种什么鸟?从一些文献的记载,可以肯定它为:①是鸷鸟,属于猛禽类;②善捕鱼;⑧雌雄不经常在一起(即所谓“鸷而有别”)。孔子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是从雎鸠的“鸷而有别”发挥出来的。但不管把雎鸠解释为鸳鸯双栖式的鸟也好,还是鸷而有别的鸟也好,都不能贯穿全诗,不惬人意。我认为,闻一多先生的  相似文献   

4.
人的现代化 ,包括人格的理想化或健康化 ,难以回避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 ,而孔子思想是主要渊源。当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仍然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人格思想 ,其中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很值得关注。其关于道德上君子与小人的人格划分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的利益倾向 ;既正视人的利益追求 ,又强调遵守规则的富贵正道 ;倡直道、明是非、否定巧言令色之徒的正义思想 ;仁者爱人的重视和尊重人 (天下人 )的平等意识 ;主张立志坚定、坚韧不拔的大丈夫气概 ;坚持热心救世、百折不回、进而不止的积极入世精神 ,等等 ,早已成为中国人人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塑造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过程 ,如何对孔子理想人格思想进行“扬弃”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5.
读完王安忆的小说《雨,沙沙沙》(载《北京文艺》一九八○年第六期),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它,久久地萦绕在脑际,只要想起那“橙黄色”、“天蓝色”的灯光,空虚和不安,期待与惆帐,就悄悄地爬上心头;耳边,也好像响起了那打在心弦上的春雨声:“沙沙,沙沙沙……”其实,小说写的是一个很平常很简单的故事:在一个春雨沙沙的夜晚,青年女工雯雯下班回家。不料,末班公共汽车开走了。正当她感到“失望而可怜”,将要冒雨走七  相似文献   

6.
富贵意绪的表达是宋代院体花鸟画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设色明丽、工笔规整的笔触,祥瑞富贵的表意题材和严整精谨的雍穆画风,明显而丰富地表现出对锦绣前程、富贵荣华的良好愿望和美好向往。宋代院体花鸟画中的富贵意绪具体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光照对富贵籽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温度和光照对富贵籽果实着色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富贵籽的栽培技术措施,提高其观赏价值和调节观果时间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当果实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较低的夜温(10~15℃)是诱导富贵籽果实变红的主要因子,而24℃以上的夜温则会抑制果实变红。此外,光照强度与果实着色密切相关,是影响富贵籽果实着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的光照强度(400~10 000 Lx)范围内,光照越强,果实变红的速度则越快。光周期对富贵籽果实的着色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释迦牟尼的社会政治思想同孔子既有不谋而合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他们都重视纲常伦理,但孔子主张用“礼”,释氏主张用“惭”、“愧”来维护。孔子重祭祀,释氏重修行。孔子只看重治学和为政,轻视生产实践,罕言利,释氏不轻视种田经商等正当职业,不歧视平民百姓。他们都强调仁政,重视正已,主张勤政,反对独断专行,但孔子认为礼治、德政优于法治,释氏崇信法治,孔子厌烦谈论富国强兵,释氏重视世俗人方便获财和统治者的气力强盛、降服外敌。  相似文献   

9.
王飚 《科技信息》2006,(5):354-27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礼乐教育家,为春秋时期的音乐发展乃至整个中国音乐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孔子在其音乐美学思想和其具体音乐行为这两方面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在其音乐美学思想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施乐等级观念和乐教等级观念上;在具体音乐行为中的矛盾体现在对待“郑风”和“郑声”的态度上。文章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论述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以及其具体音乐行为中的矛盾,并认为矛盾的存在是因为孔子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而本文的目的并非想通过这些矛盾来否定孔子,只是想通过对孔子音乐美学思想以及具体音乐行为中的矛盾的正视,来更全面地了解孔子,使今人对他的评价更接近客观。  相似文献   

10.
太史公史料取舍的原则和方法很大程度上直接传承于孔子,而孔子在史料处理上的做法经过太史公的继承与丰富,又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著史者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史料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渊源和传承线索。  相似文献   

11.
《乡党》篇非后人伪造,其在《论语》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是对孔子生活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来源的阐释。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着思想,这正是生活儒学所揭示的内容,即要回归生活的大本大源。以黄玉顺教授所创立的生活儒学的逻辑架构重新审视《论语·乡党》篇,不仅可以突破前人对孔子思想“形上——形下”的解读,而且亦可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原貌,这对于研究《论语》、准确解读孔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在词论中借对秦观词的批评提出了词的"富贵态"概念,富贵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词体特质,阐释清楚这一问题当有助于深化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词论观的认识。通观李清照词论词作,其"富贵态"词体特征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贵:宋代经济发展与词尚富贵的审美倾向;二、逸:词体"富贵态"的从容安闲姿态;三、雅:词体"富贵态"的雅化倾向;四、深:词体"富贵态"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3.
《史记·孔子世家》言:(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正,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与韩非子分别是儒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德育思想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是“仁”,而韩非子的德育思想核心内容是法、术、势结合的理论,尤其强调法。他们各自主张的德育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仍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公私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孔子从个人道德伦理和国家政治伦理两大层面倡导“公”,对“私”进行了猛烈抨击。在个人伦理方面,孔子认为个人在面对公私关系时,应做到“先公后私”和“见利思义”。孔子非常推崇“公”和“义”,并把它们看成是人的最高修养的标准。在国家政治伦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张公室,抑私门”和礼治的思想来应对公私颠倒的局面。孔子认为以“礼”教化民众是协调公私、群己关系的有效途径。对公平、公正的追求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政治价值观之一。为实现理想,孔子提出了经济上均无贫、政治上执中、教育上有教无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素以文化昌盛著称于世,这是与我国教育事业的悠久历史分不开的。而孔子,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师,曾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子死后,特别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解放前夕,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的影响来为巩闹他们的政权服务,于是孔子先后有“素王”、“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等尊号,在他的家乡曲阜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孔府。孔子被  相似文献   

17.
2007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8年纪念日,在泰山极顶的平顶峰上重立了一通石碑,上刻“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小天下”一语,出自《孟子·尽心》篇上,原文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游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与言。”意思是说,孔子登上沂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相似文献   

18.
冯惠 《广东科技》2010,19(18):63-65
城市中体现地方特征,建构城市特色意象。是对生存的一种方式也好,是对形态的表述也好,都应该建立在对自然的和群体的慎重考虑和依托上,才能找到"特点"。尊重城市文化,应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行为和意识中,城市意象空间分析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研究城市内居民个人或群体对城市环境的感应,而感应是人类行为决策的基础。通过城市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是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语》"绘事后素"一则是孔子与弟子对话中探讨文艺美学的一个经典命题,它切实而且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重要文艺美学思想。这则《论语》纠结着"素以为绚"、"何以为绚"而加以展开,但却未能全面理解审美机制的发生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孔子的审美哲学存在局限。而从和合文化角度出发,我们似乎能够为之找到一个切中肯綮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主张广交朋友。孔子交友,讲究原则性。一是择优而交;二是结交益友;三是结交同道。孔子注意与朋友交往的艺术,认为朋友之间要讲求诚信;要互相宽容;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说话做事要有分寸。孔子的交友之道是其仁爱和中庸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