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群体感应(QS)最初是指一种细菌细胞之间的通讯系统,即细菌通过产生和释放扩散性信号分子来感知细菌群体密的变化,引起特定基因表达,进而协调群体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大量研究表明,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细菌多种生理行为,如生物膜的形成、毒素基因的表达、生物发光等。近年的研究表明,真菌中也存在类似于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调节分子,该调节分子介导着真菌某些生理行为的调节,如菌相转化、霉菌毒素产生、孢子形成等生理行为。本文从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和群体感应系统的分类及不同真菌中群体感应现象等方面对近年来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霉菌群体感应在霉菌毒素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休闲意象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武汉市主城区重要休闲地休闲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武汉城市居民休闲意象空间要素构成,试图解析武汉城市休闲意象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武汉3镇城市休闲意象要素发展不均衡.存在汉口江滩和武昌东湖两个休闲意象中心,但尚未形成具有强烈向心性的市级休闲中心地.城市休闲意象空间形态在汉口、武昌和汉阳3镇分别表现为块状、带状和点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目的在于为武汉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及城市规划提供前期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红 《科技信息》2013,(9):441-441
文章借用凯文.林奇关于城市意象——节点、路径、区域、边缘、地标等五要素,对福宝古镇空间格局进行解读,从而提出"构建空间格局保护体系、强化空间结构的可识别性、扩充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的空间结构重组方案,这对于保护历史古镇、弘扬传统文化和促进古镇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多种机制作用制衡下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不同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在不同作用机制下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为研究对象,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出发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历程,重现在城市地位、区域职能、经济发展等"城市内涵"变化过程中城市结构的"外在表象"演变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空间演变特征识别,划分"单中心"外衍时期、"功能板块"拼接时期、"圈层放射"拓展时期3个历史阶段.根据分析,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归纳为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决策者因素三大因素,并基于此预测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演变方向和最终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事物"生态化"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越来越注重与"生态化"相结合,更加突出与自然生态相互融合的"生态导向"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基于此,以"生态"为基本线索,以国内外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生态萌芽"、"生态低迷"、"生态复兴"和"生态革命"4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经典理论与方法加以回顾、探究与分析,以期在探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与生态的相互关系、理清其发展脉络中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过程中受"盲目的必然性"和"历史中必然"的影响,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并具有连续性.以绍兴为例,通过各时期历史文献和近代资料的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其在历史发展中城市结构的不断变迁背后的规律性,认为水乡城市在后来的发展变化中,也会一直延续旧有的以水体为骨架的"鱼骨形"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细菌能够分泌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来控制其毒性因子的表达,这种生理行为称为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而其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能够感知和判断菌群密度及周围环境变化,使得细菌在感染机体时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同时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免疫系统还具有免疫调控功能。据此建立了一类数学模型描述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免疫调控机理,分析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其渐近稳定性,并运用Matcont研究了模型可能的分岔现象。
  相似文献   

8.
张博  杨永春 《甘肃科技》2010,26(20):134-137
运用"实地访谈"和"认知草图"等研究方法,通过居民对城市意象的空间感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成都城市空间意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居民对城市的意象以天府广场为中心,一、二、三环路为圈状向外扩张。居民意象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阶段,道路元素对居民城市意象影响程度高,而节点元素对居民城市意象影响程度低。  相似文献   

9.
细菌能够分泌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来控制其毒性因子的表达,这种生理行为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而其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能够感知和判断菌群密度及周围环境变化,使得细菌在感染机体时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同时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免疫系统还具有免疫调控功能。据此建立了一类数学模型描述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免疫调控机理,分析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其渐近稳定性,并运用Matcont研究了模型可能的分岔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空间结构再生产的过程中,城市规模向四周逐渐延伸,市民的居住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原先围寺聚居的回族穆斯林群众,便迁至城市的各个街区角落。通过对散居回族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探知其以清真寺为集体记忆的符号,借助集体欢腾、个体情感迸发、宗教仪式来建构民族亲和力,以实现其群体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合肥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以及各时期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职能定位、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因素的分析,研究城市历史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总结合肥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创新经验以及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领、指导和控制作用,稳步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是城镇化的基本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为准确把握广东省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使用Voronoi图空间组织方法和加权Voronoi图空间分割方法,以城市综合实力为质量属性,统合考察城市的地理区位和空间关系,对广东省县级以上城市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吸引范围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广东省城市发展空间极化现象明显,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在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上,广东省形成了全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一般性城市4个层级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3)从城市吸引范围分析,广东省部分城市存在同城化发展现象,其中广佛和潮汕同城趋势明显;(4)广东省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其空间结构等级间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因此应该进一步明确实力强等级低的城市的区域定位和职能定位,同时加快综合实力较弱的中心城市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  相似文献   

13.
问卷调查显示,"家人相聚"的行为、"有爱的童年"行为、"亲人间的相互关爱"的行为、"浪漫时刻"的行为和"友爱"的行为是5个主要的温馨意象群。依此设计的花器造型样本的温馨意象感受问卷测试、温馨意象主要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愉悦感"是花器造型设计产生温馨意象的主要原因,给人"温情""团聚"感觉的产品更容易让人产生温馨的联想,温馨意象与造型、色调等密切关联,组合造型、叠加造型更容易让人觉得温馨,造型各部分间的对照和呼应处理是否得当会明显影响测试者对温馨的感知,清新暖色的色调、柔和的线条、适当的光源都会提升测试者的温馨感受。  相似文献   

14.
运用GIS技术和空间语法论考察了新城市建设等城市计划中形成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设坪村新城市的安阳市设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特别是以公路网为中心,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商业设施分布的相互关系,且查看了由大规模建筑区开发所引起的城市空间中心的移动。通过此项研究能综合运用空间语法论和GIS探索空间结构的特征,并把它应用于GIS所被利用的各种领域。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既是一种地理空间结构,也是一种社会空间结构,其发展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城市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即沿着时空路经而变化,因时因地而异.文章通过对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内涵、中国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演化阶段与实例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城市居住区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质性研究、认知地图以及问卷调查法,结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和中等尺度的校园空间的具体情况,对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校园空间意象要素的公众感知特点、分布特征以及意象感觉品质进行了研究,并与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意象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于中等尺度空间意象要素的关注和把握与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意象在道路、边界、区域等要素的感知方式和特点上均有明显区别.在此基础上,针对中等尺度的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调整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多层网络的概念源于复杂网络研究中对"超网络"的研究,其侧重于刻画网络节点之间链接含义的多样化、权重的差异化特性。多个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社会网络中,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时,单一的网络结构无法表征其复杂多变的性质.本文基于多层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某大学生班级微信使用群体的行为,通过微信用户的特点建立了实体用户、实体行为、兴趣内容和兴趣板块四层网络模型结构,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分析了大学生微信用户群体的潜在好友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同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空间结构方面的比较,概括了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特点,并从城市空间聚集效应、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交通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因素,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经济要素对城市的发展和地域扩张影响巨大,中国清代中前期(1644~1840),一些城市的商业空间就已经完全突破了城墙,并向城墙外开阔地延伸.这种地域扩展方式影响着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形态,并具备其特定的规律.本文立足于对清代中前期中国城市商业空间演变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力图探寻城市经济要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规律,以期抛砖引玉,获得指正.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导读     
正"应用型大学研究"栏目中,《多元分化: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行为及改善策略研究》,通过SPSS探索性因子分析和Amos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应用型大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构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多元分化现象,提出应用型大学应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群体的差异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改善支持。《城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