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体外注射激素对中国对虾卵巢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4种不同激素(17α-羟孕酮、5-羟色胺、前列腺素和保幼激素-Ⅲ)的体外注射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卵巢发育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用100ng/g浓度的1717α-羟孕酮和5-羟色胺注射亲虾对对虾卵巢的发育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生殖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50.0%和44.7%.而同样浓度的前列腺素和JH-Ⅲ的体外注射作用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去眼柄对对虾卵巢的发育作用最明显,生殖指数比对照组增加了150%.文中还讨论分析了几种激素的属性和对虾卵巢发育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与肝胰腺细小样病毒在三种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和肝胰腺细小样病毒在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的感染民政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B在斑节对虾的仔虾,稚虾及养成期虾对感染率均接近100%;在日本对虾养成期4虾中平均感染率为7.50%;中国对虾仔虾未检出MBV包涵体。HPV在中国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56.00%;在斑节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28.75%,稚虾为36.11%,养成期虾平均为65.25%;日本对虾养成  相似文献   

3.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 B V) 和肝胰腺细小样病毒( H P V) 在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 B V 在斑节对虾的仔虾、稚虾及养成期虾中的感染率均接近100 % ;在日本对虾养成期虾中平均感染率为750 % ;中国对虾仔虾未检出 M B V 包涵体 H P V 在中国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5600 % ;在斑节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2875 % ,稚虾为3611 % ,养成期虾平均为6525 % ;日本对虾养成期虾的平均感染率为2000 %  M B V 与 H P V 在斑节对虾中可出现合并感染的情况,其合并感染率为:仔虾2857 % ,稚虾3568 % ,养成期虾6454 % 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未发现 M B V 与 H P V 合并感染的现象结果表明, M B V 是斑节对虾的主要病原体,而 H P V 是中国对虾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区凡纳滨对虾苗3种对虾病毒携带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过程中病毒病的频发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对虾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每年给海水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对2009-2010年间浙江地区近22家对虾苗种生产场的对虾苗种携带WSSV、IHHNV和TSV病毒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采用携带病毒的苗种进行养殖的3个对虾养殖场进行后期跟踪调查.调查共采集凡纳滨对虾苗种样品118份,其中80%样本来自福建,10%来自海南,10%来自广东.检测方法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样品中32份呈现WSSV阳性结果,占27.1%;46份呈现IHHNV阳性,占38.98%; WSSV和IHHNV同时呈现阳性的有20份,占16.95%,而TSV均未分离到.后续跟踪调查发现采用携带WSSV病毒苗种进行养殖的对虾养殖塘均在8月上中旬陆续爆发对虾白斑病,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银杏花粉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银杏花粉的一般性状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内容包括花粉堆积密度,每克的花粉数目,孢粉素含量,黄酮含量及甙元组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花粉中总黄酮甙含量为095%,主要甙元为山柰酚,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17%,硬脂酸75%,油酸277%,亚油酸60%,亚麻酸162%,花粉壁主要组成孢粉素含量为15%。  相似文献   

6.
实验表明:用剂量为6.75×10~5n/cm~2·s辐照中国对虾受精卵2~3min,其孵化率平均为73.81,成活率为37.56,而对照组则分别为62.26和25.03,辐照组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55和12.53;经t检查P<0.05,说明差异显著。目前,对虾养殖业正在飞速发展,全世界对虾养殖产量已由1980年的五万吨增长到五十多万吨,亚洲在对虾养殖的产量约占全世界的70%,特别是我国海岸长气侯适宜,对虾养殖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雄居世界的首位。近年来,国内外利用低剂量电离辐  相似文献   

7.
利用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来代替鱼粉进行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试验.在发酵豆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豆粕组与高鱼粉含量的对照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非常接近,无显著性差异.在养殖结束时,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与体长的比值要高于对照组.在发酵杂粕等氮替代10%鱼粉的对虾养殖试验中,发酵杂柏组与对照组及豆粕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和发酵杂粕能部分替代鱼粉用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8.
香石竹花粉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萌发法和TTC染色法对香石竹多头类型品种粉恋、迷恋、皇族,单头品种兰贵人的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0.15%硼酸+10%蔗糖+1%琼脂培养基上,花粉萌发率最高;4个品种中,迷恋的花粉萌发率最高,粉恋和皇族其次,兰贵人最低;TTC染色法测定的花粉生活力比萌发法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虾中肠腺脂肪酸与病毒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了人工养殖的健康斑节对虾,健康日本对虾、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轻度感染斑节对虾、MBV重度感染斑节对虾及患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BMNV)病日本对虾中肠腺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养殖健康斑节对虾中肠腺中的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20.64%),一烯酸为油酸含量最高(23.07%),多烯酸则以亚油酸所占的比重量大(21.7  相似文献   

10.
斑节对虾与黑斑口虾蛄血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和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kempi)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斑节对虾及黑斑口虾蛄的血细胞有三种类型①无颗粒细胞,②小颗粒细胞,③颗粒细胞.斑节对虾的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颗粒细胞分别占循环血细胞总数的47.3%、13.1%和39.6%;而在黑斑口虾蛄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颗粒细胞则分别占循环血细胞总数的29.6%、31.7%和38.7%.  相似文献   

11.
不同玉米淀粉水平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了以玉米淀粉为糖源的不同淀粉水平(w为10%、15%、20%、25%、30%、35%)对初始体质量为(0.96±0.02)g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肝胰脏显微结构和肝胰腺脂肪合成酶的影响。实验饲料中w(蛋白质)为38%;w(脂肪)=5%。实验在室内循环水族箱内进行,实验用水为天然咸淡水(盐度:6‰~14‰),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每箱30尾虾,饱食量投喂。实验结果表明:w(淀粉)=15%实验组对虾的增质量率、SGR最高,分别为45362%和3.06,与w(淀粉)=10%和w(淀粉)=20%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w〖WTBZ〗(淀粉)=10%组的对虾成活率最高(96.67%),w(淀粉)=25%组最低(66.67%);w(淀粉)在25%~35%时,对虾的增质量率、成活率、SGR显著低于w(淀粉)为10%、15%和20%组(P<0.05)。w(淀粉)=20%组的体蛋白含量最低(72.24%),w(淀粉)=30%组最高(75.27%),其余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淀粉组体脂肪含量相对较高。从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脏组织学切片观察到,饲料w(淀粉)为10%~35%的范围内,肝胰脏脂肪无异常积累。肝胰腺中脂肪合成酶活性很低,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随饲料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总之,在饲料蛋白含量为w=38%左右时,凡纳滨对虾饲料适宜的淀粉含量(w)为10%~20%。  相似文献   

12.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率与感染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石蜡切片法调查了不同龄期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MBV)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表明各龄期养殖斑节对虾的MBV感染率达100%或接近100%.MBV感染度以养殖早期较高(最高可达142.317‰),养殖中期下降(最低为11.334‰),养殖后期又呈上升趋势.这与对虾的免疫状况及环境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获得凡纳滨对虾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根据GenBank中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Hsp70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对经高盐法提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基因组DNA,采用优化的降落PCR(Touch Downeca)程序,扩增凡纳滨对虾Hsp70基因的全长序列.结果:PCR扩增得到一条长1983bp的目的DNA片段,回收纯化该片段并测定其核酸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发现,该核酸序列中不含内含子,编码区全长为1959bp;经BLASTn和BLASTx软件分析发现,该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斑节对虾、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的Hsp70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和62.2%.根据核苷酸序列所推导出的Hsp70氨基酸序列,其与斑节对虾、罗氏沼虾的相似性分别为99.9%和92.6%.结论:成功地从凡纳滨对虾基因组DNA中直接扩增出Hsp70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种子园及其附近人工林群体间的基因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园及其附近林分间的基因流动包括:种子园的花粉污染〔C〕和种子园对附近林分的花粉迁入〔I〕;该种子园的总体污染水平为Cg=28.25%,中心区与边缘区的花粉污染水平分别为Cc=21.07%,Cf=39.16%;附近林分的花粉迁入水平为I=35.07%。本种子园的污染水平与已有报道的其他树种的种子园污染水平相近。种子园花粉污染水平与附近人工林花粉迁入水平的差别说明:种子园对附近林分的影响大于附近林  相似文献   

15.
孙亮 《今日科技》1992,(5):13-13
中国对虾单条冻加工法,是一种新的科学加工对虾方法。据射阳县射阳港对虾养殖公司1991年对虾单条冻加工实践:加工1吨单条冻对虾比传统的块冻法,加工时间缩短8—10小时,速冻时间缩短5—6小时,仅速冻费就节省资金115.14元,保持了产品的新鲜度,加工正品率可提高到97.6%。在国际市场销售中,单条冻对虾比传统的块冻对虾更符合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而且每吨单条冻对虾又比传统的块冻对虾多创利5796元左右。因此,对虾单条冻加工法是目前和今后加工对虾重点推广和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蝇蛆提高对虾抗杆状病毒感染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表明,投饲蝇蛆起始时间至少需在病毒侵袭前10d,对对虾起始死亡时间和50%,90%死亡时间才有明显的延缓,分别较对照组延长1.76,3.04,4.1倍;蝇蛆可以显著提高对虾的抗杆状病毒感染能力,激活对虾的酚氧化酶系统。田间试验表明,投喂有蝇蛆的虾池,存在时间平均为64d,不投喂蝇蛆的对虾,存活时间平均为33.5d。1993年投喂蝇蛆的虾池平均每天死虾数小于存池量的0.023%,1994年平均每天死虾数占存池数的0.015%,经PCR检测证实,1993,1994年对虾中杆状病毒病变的个体仅占1.15%。  相似文献   

17.
对银叶提取物、花粉及雄株小孢子叶球中有效成分进行了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中总内酯含量为6.47%(W/W)总黄酮含量为28.22%(W/W);花粉中总黄酮含量为1.64%(W/W),主要苷元为山奈酚;银杏雄株小孢子叶球(去花粉)中总黄酮含量为0.35%(W/W);花粉和叶球中均未检出内酯。  相似文献   

18.
生长在黄渤海浜的对虾,已在我县人工养殖成功。为了达到自养、自育、自繁的目的,为我国南方发展对虾养殖事业开辟新途径,我们在试养的基础上,用人工控制的方法,提供对虾所需的越冬条件,使其达到卵巢发育成熟,产卵孵化。1973年年底,我们选择了109尾(雌79尾,雄30尾)人工养殖的对虾,进行了越冬试验,历时四个月的越冬过程,成活85尾,其中雌虾72尾,成活率91%;雄虾13尾,成活率43%。从中初步摸索到北方对虾在南方越冬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斑节对虾仔虾对低盐度海水耐受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仔虾耐受低盐海水能力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全长12mm的仔虾在每天递减盐度10%,20%和30%3种条件下,其LC50下限盐度为3‰~4‰,存活时间分别为11,5和2.5d.较大个体(全长17mm)的仔虾其耐受低盐的能力更强.文中讨论了对虾仔虾对低盐度海水耐受力的机制以及在对虾养殖中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尿素和硼及生长调节剂对荔枝花粉萌发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5度条件下,在荔枝花粉萌发培养基上添加0.1%-0.4%的尿素,0.1-1.5%的硼酸及0.1-1.0mg.L^-1的萘乙酸均不同程度地促进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5-50mg.L^-1乙烯对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生长则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在1-5mg.L^-1的BA下,花粉萌发率下降,但花粉管生长受促,25mg.L^-1BA可显著抑制花粉的萌花与生长,三个荔枝品种花粉萌发对温度较敏感,18度时不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