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桂林冲口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例,在查明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建立渗滤液组分弥散迁移物理和数学模型,利用求得的各组分源强预测了垃圾填埋环境影响时间尺度内各保护目标距离上的组分浓度水平,并对结果做了简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雷浩  施建勇  吴珣 《河南科学》2018,(4):584-592
为了探究外界温度对填埋场内部垃圾的降解、温度分布、有机物消耗的影响,在两阶段降解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降解模型.通过计算填埋场中发生的主要的几种生物化学反应的焓变,得到垃圾在各个反应阶段的产热量用来分析填埋场内垃圾的产热规律.通过水解酸化和产甲烷两个阶段来描述填埋场的厌氧降解过程,将降解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结合得到预测填埋场温度变化和降解规律的模型.分析了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下,填埋场内部温度、VFA浓度、厌氧微生物浓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界温度对填埋场内的最高温度以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外界温度对可降解有机物降解完成所需的时间也有较大的影响,当外界温度为5℃时有机物降解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外界温度为20℃时所需时间的2.1倍.浅层垃圾受外界温度波动影响较大,垃圾中有机质的降解比中部慢.  相似文献   

3.
浅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金德 《海峡科学》2007,(6):59-59,6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涉及多方面因素,不仅要分析其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划、规范、标准等要求,而且还要紧密结合所选场址各方面特征因素,全面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阐述了选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风险评价方法中,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主观因素以及模糊随机因素的影响,本文将灰色预测理论运用到供热机组扩建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问题上,通过建立客观合理的供热机组扩建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构建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案例中供热机组扩建工程的风险性评价。灰色理论的应用,增加了对该项目风险评价的科学性、解释性和可信度。本文提出用多层次灰色预测法对供热机组的扩建工程进行风险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声环境影响预测的实践为例,利用环境现状监测数据,分为噪声影响叠加和衰减分别对交通部公路噪声预测模型和美国FHWA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并就实测数据与预测数据的偏差进行了分析.最终综合考虑选用交通部公路噪声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陈少加 《广东科技》2007,(3):117-118
本文结合作者本人在几个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实际监理经验,对填埋场土方回填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土方回填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卫生填埋场选址方法在选址影响因素特性和专家权重处理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模型的城市固体废物卫生填埋场选址方法.该方法主要特点:根据前期调查、法律法规及德尔菲法提出了涵盖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保护条件、建场条件和经济条件4类选址影响因素;将选址影响因素分为模糊数值和精确数值两种属性类别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和综合评价,并在确定选址影响因素权重时考虑了专家权重的不同.通过示例对选址评价模型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证实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垃圾场的甲烷释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垃圾填埋场的甲烷释放因素,提出了通过生物修复技术是减少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主要是通过先卫生填埋后植物覆盖的方式.地上部分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筛选,确定出利于甲烷氧化的树种;地下部分通过卫生填埋和生物反应器方法相结合,有效地提高甲烷氧化分解能力,降低甲烷的释放量.对温室气体减排及改善垃圾填埋场卫生环境状况是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有渗滤液造成的水污染、填埋气造成的大气污染和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评价技术方法。采取一定的污染控制措施后,填埋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才能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相似文献   

10.
以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古滑坡为地质原型,根据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滑坡的结构特征,通过工程地质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边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浅表层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影响因素,并对滑坡的变形破坏趋势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在识别阜新垃圾填埋场主要风险物质及潜在环境风险事故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幕景假设,建立对流-弥散-吸附-维水质风险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情况,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的主要风险物质是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是该垃圾填埋场的最大可信事故;NH3-N、Hg、Fe和Mn在预测期的最大质量浓度均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阜新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属于可接受风险。该结果可为有效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研究区的水质调查与采样分析,基于地下水、地表水等水质标准,尝试确定了适宜于垃圾填埋场区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填埋场区水质评价;基于子流域划分、水质超标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研究,确定了填埋场水污染的3种途径;通过背景水点与渗滤液、污染水点的大量、微量与有机微量(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苯系物3类)组分对比分析,依据污染水点和渗滤液超过背景值的程度选择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填埋场地下水环境污染指标体系,为填埋场地下水环境污染来源识别与水污染评价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温度作用下填埋垃圾气体运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对填埋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储存和释放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热力学理论,考虑气体密度随压力变化影响条件下,建立了垃圾填埋垃圾气体运移过程的耦合动力学数学模型。并采用特征线有限元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该数值模型可为预测和预报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扩散状况以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和收集、防止二次污染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垃圾填埋场沼气控制与利用的方案评选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对垃圾填埋场气体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国内外对垃圾填埋场气体采取了广泛的控制利用方案。笔者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出发,提出沼气利用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方案的优选,对合理作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渗沥出来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若不妥善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文章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拉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用电絮凝技术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能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当电絮凝时间、电流密度、PH不同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也不同。当电解时间为10min,电流密度为12A/dm2,PH=8.1时,渗滤液中COD去除率为77.8%,电解后渗滤液水质能达到污废水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冷负荷预测是隧道施工的重要任务,目前传统隧道冷负荷预测方法无法满足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环境。为高海拔铁路隧道的冷负荷预测提供准确方法,本文建立一个热湿耦合多孔介质模型,考虑围岩孔隙率和低压环境对隧道围岩热流密度的影响。建立高海拔铁路隧道围岩热流密度预测模型。分析渗流水和衬砌的存在对围岩热流密度的影响,对比不同环境参数对围岩热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的冷负荷取决于围岩的热流密度。预测模型可以准确计算隧道围岩热流密度,其均方根误差(RMSE)为0.573 W/m2。围岩渗流水和衬砌对隧道热湿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压力对围岩热流密度的影响最小。围岩温度每升高10 ℃时,围岩初始热流密度增加了58.74 W/m2。此外,每当隧道目标温度增加4 ℃或孔隙率增加0.1,分别导致围岩初始热流密度减少了23.5和0.14 W/m2。本文可以为实际高海拔铁路隧道工程的冷负荷预测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地下水污染源,成分复杂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是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之一.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市主要的4大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由于采用普通填埋方式、天然土层防渗,因此,研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李坑填埋场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包气带土层的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弥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服从线性规律,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池中渗滤液的COD下渗最大距离约为10 m,渗滤液的下渗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18.
In th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 the factors for considering the location of the waste transfer station and the landfill are relatively fixed, and the scale of the problem is small. But in Internet of Things(IoT) environment, the waste storage in the household waste can be monitored in real time, the environmental data can be collected by means of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sident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waste.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method for location of traditional waste disposal facilities needs to be redeveloped to obtain a waste transfer station and landfill site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IoT environment. For this reason, a two-objective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is designed. The two objectives are lowest cost and minimum impact of waste on residents. The expectations of city managers and residents are considered into the modeling. Throug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different scale problems, th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 and simulation system is verified to solve the location of waste transfer stations in Io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填埋场导排层最大渗滤液深度及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首先基于扩展Dupuit假定推导了导排层渗滤液深度解析解,分析了不同渗滤液入渗强度情况下导排层渗滤液深度分布规律;其次将导排层渗滤液入渗强度、渗透系数、水平排水距离、坡度以及排水盲沟处水头5个主要参数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水平组合,通过方差分析对比了各参数对最大渗滤液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推求的渗滤液深度解析解考虑了排水盲沟的实际水力状态,准确描述了渗滤液深度沿程分布特征;(2)渗滤液入渗强度和水平排水距离对导排层最大渗滤液深度具有显著性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填埋场导排层设计参数优化和预防渗滤液水位过高导致的填埋场失稳破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水量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渗滤液水量产生的计算方法,并以重庆长生桥填埋场为例,计算了渗滤液产生量及调节池容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