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震是清代著名学者,他在考据学、哲学等领域都有颇深的造诣。本文试从治学和理欲两个方面阐述2005年度学术界研究戴震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清代学术,其命名一般有“汉学”、“朴学”和“考据学”三种说法。比较而言,“考据学”的说法更合适一些。因为,“汉学”会引起歧义,而且因学者们对其所指范围的看法不同,往往会遗漏重要学者和学术成果;“朴学”之名又难于体现清代学术特性。所以,既能较好反映学者治学特点,又能对清代学术兼容并包的“考据学”之名似乎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3.
戴震是清代学术集大成者,他在考据学中所形成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揭露政体之弊端,关心百姓之日用,才是"实"、才是"事",找出其中的原因和办法才是"理"、才是"是",而考据则是寻找规律的过程,即:"求"。这对乾嘉学派的形成及其治学特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清代为数不多的既讲考据,又有思想的朴学家(汉学家)之一,他求实的朴学作风,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4.
对清代考据学派学术宗旨的认识关系到对清代考据学的评价。从清初的顾炎武、阎若璩等,中期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到晚清的俞樾等无不由小学以通经明道作为他们的学术宗旨。这一宗旨是考据学区别于宋学的最显著的标志,它说明考据学家们不是为考据而考据,对批判程朱理学、促进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理初学派,是清代嘉道时期思想领域颇具影响的一个学术流派,该派的创始人为皖派著名学者俞正燮。理初学派以俞正燮、程恩泽为首,其他核心成员有汪文台、汤球、程鸿诏等。该派在历史地理研究上既承续乾嘉学派,又独具特色。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考据,但又能将考据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在边疆地理学和地名学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为清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戴震考据学及其理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震的考据学继承了惠栋的治学传统,批判宋明理学,重视汉学,主张治经由字、音韵入手,同时又有所创新。治学以详博见长,一反考据风气中的泥古、保守的弊端。其治学主张“唯求其是”、“因物求则”、“执义理而后能考核”,充分显示了他的考据学的理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戴震是乾嘉时期考据学派的集大成者,在清代近三百年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认为,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关键在于他独特的治学方法,一是敢于质疑,二是坚持独立思考,这一治学方法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艳琴 《科技信息》2006,(3):259-260
戴震出身单寒,但最后成为我国十八世纪中叶著名的考据学家,自然科学家及思想家,这与他的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分不开。他一生治学,敢于诘难,穷源知变,精于钻研,勤奋忘我,敏而好学诲人不倦。这些良好的治学作风堪为我们后学之楷模。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字学上的"四体二用"说,其倡始者,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清代的戴震,戴震自己也坦然以倡始者自居.笔者通过考察认为,在戴震之前,主张"四体二用"说者大有人在,而此说之倡始者,应是元末明初的赵古则.  相似文献   

10.
《孟子字义疏证》的体例和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的方法及其在训诂学史上都具有特定的涵义。《疏证》中建立起新的理论框架:"抉摘宋明理学之蔽,卓然自成一家言,其意在不在专释《孟子》,故戴震的《疏证》既是对理学的批判,也是对孟学的诠释。"研究《疏证》应该先研究清代学风,进而研究清代思想特点,在此前提下对戴震而不是对孟子与先秦思想研究。但现有《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很多都看不到戴震本人的面目。现存的《孟子字义疏证》注释本没有完全按照戴震的本来意思进行疏解,故没有很好地诠释戴震,也没有真正获得孟子的本义,这就导致了文献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借题发挥,重蹈"六经注我"的旧辙。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乾隆时期。由于考据学的盛行。泰山石刘研究成为当时的学术热点,方家竞论,名著丛出。其中噬聂鈫与钱大昕著述最丰、贡献最大。聂车文对泰山石刻进行了系统普查与著录,而钱大昕则以岱刻考官制,释典地,辨民族,订年代,正文字,均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两人相与研析,互为影响,互相促进,从而将泰山石刻研究再推至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戴震的学术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指出了戴震学术思想的精华仍然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极好材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3.
戴震以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理欲统一说,这较程朱理学的理欲对立观有更大的合理性,戴震的理欲观是在批驳程朱理学基础上提出的,尽管这种批驳有失偏频,但戴震为下层人民群众找到了生存依据,其社会价值大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徽州汪绂一生以阐发、捍卫朱子学为志业,是清代朱子学的干城,也是徽州学术由新安理学转向皖派考据学时期的关键人物。但学界不论是在其著作的整理,还是在其学术思想的研究方面,都还有很多不足。全面系统地开展汪绂学术研究很有必要,这需要从系统整理汪绂著作、重新编纂汪绂年谱、深入研究汪绂思想、重新确立汪绂在徽州学术史上的地位等几个方面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5.
朱熹和戴震《诗》学关系密切,朱戴有着共同的学术精神和治学风格,大胆怀疑,客观求真。朱熹《诗》学诸多思想和方法对戴震有明显影响,戴震《诗》学借鉴了朱熹《诗》学的具体思想和方法,肯定和引用了朱熹大量的《诗》学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戴震《诗》学对朱熹《诗》学有所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俞正燮史论史考中的政治经济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正燮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史学家。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俞正燮的政治经济思想,作者把俞氏与同时代的龚自珍、魏源作了比较,认为其经济观点方面的见解,高出于龚氏,略逊于魏源。  相似文献   

17.
《论语正义》是清代扬州派学者刘宝楠父子一身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该作不仅体现了清代考据学的重要成果,对《论语》学的发展亦贡献卓著。运用统计、归纳、比较等方法对《论语正义》中释词时引用《说文解字》及其他字书、传注类训诂著作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有清一代虽然说文学昌明,但扬州派秉承皖派学者之优长,尊汉但不迷信汉,从而在《论语》诠释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一部集大成之作。也印证了经过清一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训诂、文字、音韵等学术已经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代中期古音学领域呈现全盛之貌,涌现了诸如江永、段玉裁、戴震、王念孙、江有诰等一批古音学大家,促进了古音研究的不断发展,使古韵分部日出转精,这与时代的为学精神是分不开的。清代中期的古音学家以"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的专业精神、与时俱进的求实精神以及兼收并蓄的方法原则推动着古音研究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具有值得珍视的学术价值。作者继承传统考据学的严谨学风,博综群书,对大量诗篇本事、出典、字词加以考证,资料翔实,结论允当;扬弃传统考据学疏离义理阐发的旧习,坚持考证与评论结合,准确地揭示出所选诗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在写作风格上,注重文献资料的意蕴提炼和语言转换,行文深入浅出,灵活生动,富有艺术性。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与过人的文学才情,为中国古代文学精华的传承提供了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20.
王树民以考证为基础,对清代学术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编校整理了一些清代学者的文集,撰写了多篇有关清代学者学术思想研究的论文。此外,王树民纵论清代学术发展之大势,他认为清代学术是以经学为主而以史学为从的经史之学,肯定了乾嘉学者的研究方法。王树民还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晚清今文学派在政治、学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