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弹性计算的铝合金活塞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内燃机铝合金活塞在高温蠕变影响下的低循环疲劳寿命,以柴油机铝合金活塞弹性有限元计算所得的名义应力,应变为基础,利用Neuber原则计算其真实弹生应力应变。  相似文献   

2.
对活塞在机械负荷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三维制图软件UG建立了内燃机活塞的几何模型,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转换有限元模型。然后探讨了活塞机械载荷的确定方法。完成了活塞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应力与变形分析,并考虑了活塞裙部侧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塞的应力主要受机械载荷的影响,同时活塞变形呈轴对称分布,变形后裙部外形轮廓形状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活塞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功重比,同时降低振动和噪声,针对转子内燃机的结构特点,利用"互相追赶式双活塞转子"和"卵形齿轮双路归一传动输出"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双活塞转子内燃机,并进行了热功转换计算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与曲轴连杆式内燃机相比,在相同气缸排量和输出转速条件下,双活塞转子内燃机可以明显降低油耗,功重比倍增;同时,双活塞转子内燃机还具有运行噪音低、可靠性强以及动力输出平稳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军用和民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ANSYS的内燃机活塞-缸套耦合系统的传热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燃机耦合部件的传热研究是内燃机热负荷计算的基础,对内燃机的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对燃烧室部件活塞-缸套耦合系统的传热关系,建立了传热模型;并运用ANSYS仿真模拟软件,模拟了活塞-缸套耦合系统的瞬态传热情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内燃机对称布置活塞与偏置布置活塞两种曲柄滑块机构建立了运动学与动力学数学模型,给出了用MATLAB数学软件进行计算和仿真的结果,分析对比了这两种曲柄滑块机构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活塞偏置布置和增大活塞偏置距离有利于改善内燃机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引进内燃机活塞温度场热电比拟试验的结果。活塞系内燃机的主要零件之一,由于它经常地处于受热状态,可能引起过热或甚至损坏。在新设计内燃机活塞时,如果能得到活塞温度场的资料,那末可以改进活塞的结构,或者采取适当的冷却方法。因此内燃机活塞温度场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除简单地介绍电解池武热电比拟的基本原理外,并对试验的经过及结果作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直线氢内燃机特殊的自由活塞运动导致了较低的燃烧反应速率和放热等容程度。为减少燃烧时间损失,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在一台直线氢内燃机中尝试应用了引燃稀薄燃烧技术。首先通过原理试验验证了引燃稀薄燃烧技术的可行性,然后采用一种耦合活塞运动的迭代计算方法对柴油引燃直线氢燃料内燃机燃烧性能和运行特点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引燃燃烧技术,有助于提高直线氢内燃机的燃烧速度,减小放热时间损失,增加指示效率。相对于传统点燃燃烧,引燃技术能够提高直线氢内燃机活塞往复运动频率和压缩比,增加直线氢内燃机输出功率,但是引燃燃烧会轻微加重直线氢内燃机的NOx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8.
6E160柴油机活塞组有限元三维耦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6E160柴油机的可靠性,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 方法对活塞、活塞环、气缸套和活塞销进行了组合分析,对活塞组进行了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耦合分析,计算了活塞的温度场和耦合应力场,以深入了解 活塞的热负荷状态及综合应力分布情况,进而为完成降低热负荷、改善应力分布的改进设计和进一步强化奠定理论基础,为提高温度场的分析精度,采用了活塞组-缸套耦合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活塞温度场试验研究及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试验手段测取了CA6110/125Z型柴油机活塞特征点的温度值。在此基础上,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其温度场,并对该活塞的工作状况作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活塞特别是第一道环槽 度过高是导致柴油机长时间运转后出现活塞环胶结和活塞产生裂纹的原因。计算还表明,三维有限元法能为内燃机零部件的设计改进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燃机缸内过程的一种多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求解具有缸头中心无气阀气口进排气模拟功能的内燃机缸内三维流动,喷雾和燃烧过程控制方程,为对比不同湍流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除采用K-ε模型外,还首次引入传统代数应力模型对缸内流动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多维模型,对内燃机燃烧过程的模拟结果是合理的,对进气过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对平顶活塞及带坑活塞缩过程的模拟结果,显示了两种湍流模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根据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动力学特点,提出单次冲击微型均质充量压燃(HCCI)自由活塞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模拟方法,并对目前定容燃烧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正.考虑自由活塞的动能变化对燃烧参数的影响,提出自由活塞截断速度的概念,比较改进后的燃烧模型与目前的定容燃烧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出改进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运用改进模型对HCCI自由活塞发动机不同初始速度下的燃烧特性进行模拟,得到了工作压力、温度、着火时刻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由活塞运动特性,为该微动力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机车柴油机组合活塞的换热边界条件及热负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高强化机车柴油机钢顶铝裙组合活塞不同部位如活塞顶燃气侧换热边界条件、活塞侧面与冷却水、组合活塞接触部位、活塞内冷油腔、活塞裙内腔与油雾等热边界条件的确定,并以16V280ZJB型机车柴油机组合活塞为例,借助于通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计算出16V280ZJB柴油机组合活塞的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为进一步进行组合活塞的结构改进与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活塞销是活塞式发动机的关键件,本文介绍了德国马勒公司的活塞销制造技术.指出了马勒公司的活塞销设计方法简便、快捷,工艺方案先进、适用.  相似文献   

14.
降低缸套-活塞组件的摩擦力是提高内燃机可靠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技术问题。在关于摩擦副减摩的研究与实践中,超声振动减摩因其良好的减摩性能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为了研究超声振动对内燃机缸套组件摩擦润滑状态的影响,本文对比分析了在缸套外壁有、无超声激振条件下的内燃机摩擦损耗。通过对内燃机缸体进行结构改制,在内燃机倒拖试验台上引入超声激振设备,搭建了新型单缸内燃机的超声振动减摩试验台架。通过试验研究了内燃机缸套活塞组件在不同激励工况下的超声振动减摩情况。研究表明:施加高频振动后,缸套-活塞组件间出现了接近于粗糙度等级的动态变形,内燃机摩擦损耗较未激振前呈现出小幅降低。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增压与扩缸对活塞横向运动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活塞动力学方程与平均雷诺方程建立分析模型,采用 Broyden法对模型求解.依据 6105 柴油机燃烧爆发压力提高38%和缸径从105 mm扩大到 110 mm的改进设计,分析活塞的横向运动特性.结果表明:进行上述改进设计后,活塞顶部横向偏移的幅值增加了 23%,活塞横向运动速度的峰值增加了 22%,增大了擦缸的可能性;活塞横向运动加速度的峰值增加了38%,加剧了活塞对气缸的冲击.这样的分析结果对完善内燃机产品设计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自由活塞发动机工作时活塞结构应力变形特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分析相同结构活塞在自由活塞发动机(free piston energy,FPE)与(crank engine,CE)两种工作模式下应力水平与变形状况差异性.结果表明,FPE活塞整体应力水平低于CE活塞,差异主要由机械载荷引起.上止点附近FPE缸内峰值压力较小,引起的活塞销座压应力被其较大的惯性力作用消减,导致该应力集中处应力值较低,约为CE活塞的72%.在热机载荷共同作用下两者活塞顶部变形相似,差异集中体现在裙部,FPE活塞所受缸压较小、加速度较大以及无侧向力的特点导致其裙部变形明显小于CE活塞,最大径向变形约为CE活塞的56%,更易满足各方面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同1台单缸汽油机试验台上分别采用浴盆形和压缩比不同的碗形燃烧室进行了动力性能、经济性能、排放指标和燃烧过程分析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碗形燃烧室后,发动机的总燃烧期缩短,循环变动率下降,适合采用较高的压缩比,在排放指标大致相当的条件下动力性能改善,具有节油10%以上的效果,有着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皮亚南  付廷龙 《江西科学》2009,27(6):937-944
内燃机中的缸套和活塞环是内燃机中的主要摩擦学系统,其中含有许多类型的摩擦和磨损及润滑摩擦,磨损的相互作用十分显著。发动机运持时摩擦学系统的特性,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其摩擦学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它进行了综述,对缸套-活塞环的磨损与润滑的远景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内冷油腔对活塞的降温效果,对振荡冷却活塞在热负荷、机械负荷及热机耦合作用下的温度场及应力应变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采用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动网格技术等对活塞内冷油腔内机油的振荡传热过程进行Fluent数值模拟,得到内冷油腔各壁面换热系数;将结果映射到活塞固体表面,对活塞分别加载热负荷、机械负荷以及热机耦合作用,对比分析活塞在内冷油腔冷却前后的温度场变化,得到其热应力、机械应力以及耦合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内冷油腔进行冷却后,活塞各区域温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活塞最高温度下降7.5%;活塞受热机耦合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小于两者单独作用的结果之和;进行油腔振荡冷却后,活塞的热应力和耦合应力也有不同程度降低。所得到的活塞在内冷油腔冷却前后的应力分布规律,可为活塞内冷油腔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将凹坑型结构优化变形应用于内燃机活塞-缸套摩擦副中,研究了仿生孔型活塞的热-结构耦合特性。以XL-2V 型发动机活塞为试验母体,根据标准活塞的受力分布,运用正交试验法建立了9 种仿生孔型活塞试验模型,应用传热分析第3 类边界条件和最大侧压力,对其进行了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9 种仿生孔型活塞模型的裙部最大变形(Dmax)和裙部径向变形范围(Ux max-Ux min)均小于标准活塞,其中综合性能最优的1#仿生活塞裙部的仿生孔为凹坑型,孔径相对最小(d1~d4分别为1、1.5、2、2.5 mm),且均匀分布(间距1.2°);小孔径、均匀分布的凹坑型仿生孔使活塞表面润滑油膜更均匀,同时使裙部应力卸载,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摩擦磨损,降低机械损耗,提高刚度,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