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十几年来在世界上开始研究,并得到小规模工业应用的一种分离方法,它在食品工业领域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一、何谓超临界流体萃取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Tc)和压力(Pc),被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统称为临界点。若温度T>Tc,且压力P>Pc,物质便处于超临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物质被称之为超临界流体(也有称超临界气体超临界液体的)。某些物质在超临界状态下,其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牛蒂籽油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了牛蒡籽油的提取工艺,着重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优化了工艺条件:压力30Mpa,温度50℃,时间3h,CO2流量30kg/h。利用GC/MS分析了牛蒡籽油的成分组成,比较了超临界CO2萃取的油样和乙醚萃取油样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3.
紫苏叶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次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萃取紫苏叶挥发油的影响,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20MPa,温度45℃,CO2流量30kg/h和100min,萃取率为5.13%.水蒸气蒸馏萃取得率为0.415%.超临界CO2萃取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_2萃取番茄红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番茄皮中提取番茄红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时间3.0 h,萃取温度40℃,CO2流量30 kg/h,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萃取产量为26.34 mg/100 g.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Bmim]BF4)和NaH2P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四环素的新方法,研究了盐的浓度、离子液体的用量、四环素的加入量、pH值等对四环素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量在1.0~2.0 ml,四环素的量在1.8 ml,NaH2PO4的浓度在33.3%~38.5%(质量分数),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对四环素有较高的萃取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6.
自然水体中生物膜组分的化学萃取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化学萃取技术进行自然水体中培养的生物膜上各组分的分离,从而为探讨水体中生物膜各组分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准备条件。经过对多种萃取剂和萃取条件的选择实验,以选定的萃取剂和萃取条件对目的组分的萃取率分别达到91%-97%,同时对非的组分的影响较小(损失率为4.8%-7.3%),其中上满对锰、铁氧化物和有机质化学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离子液体双水相联用HPLC法萃取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DEP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2mL离子液体[Bmim]BF4为萃取剂,0.5mg/LNaH2PO4为分相剂,在pH=7,萃取时间为5min,DEP的萃取分离效率最高;该方法所得标准曲线方程为Y=2.731+21.900x,相关系数为0.9998,线性范围为1~100mg/L.采用标准加入法实际测定自来水、湖水和工业废水中DEP测定,回收率在92.8%~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61%~4.73%.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际色谱学界正在研制的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此色谱技术具备了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两种色谱技术的优点(即气相色谱的高效性和液相色谱的溶解性),因此,超临流俸色谱仪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适用于热不稳定和非挥发性样品的分离,使色谱分离技术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有机酸萃取稀土元素钕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稀土离子Nd^3+作为萃取阳离子,选择月桂酸作为萃取剂,以氯仿溶液作为稀释剂进行不同条件下萃取钕,实验发现,月桂酸萃取钕是单萃取,络合物组成是NdA3。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评述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方法、特点以及从生物样品中提取滥用药物时常用的分离模式、吸附剂和洗脱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聚合物-盐一有机试剂双水相体系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概述了该体系用于萃取分离金属离子的进展状况,提出了这种体系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玉米淀粉厂副产品玉米黄粉为原料提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以无水乙醇为萃取剂一次提取率〉84%,液体产品吸光度E1cm^1%(445nm)为4.0。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偶氮胂Ⅲ作萃取剂,探讨了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偶氮胂Ⅲ体系中Cu(Ⅱ),Zn(Ⅱ),Ni(Ⅱ),Fe(Ⅲ),Al(Ⅲ)的非有机溶剂萃取分离 行为。在一定条件下,Fe(Ⅲ),Al(Ⅲ)几乎可被PEG相完全萃取、而Cu(Ⅱ),Zn(Ⅱ),Ni(Ⅱ)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Fe(Ⅱ)-Cu(Ⅱ),Fe(Ⅲ)-Ni(Ⅱ),Fe(Ⅲ)-Zn(Ⅱ),Al(Ⅲ)-zN(Ⅱ)及Fe(Ⅲ)-Cu(Ⅱ),Zn(Ⅱ)_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多巴对映体在含有疏水性L-酒石酸正己酯手性选择剂的水-有机溶剂两相系统中的萃取分配行为,考察了有机溶剂的种类、L-酒石酸正己酯的浓度、水相pH值以及萃取温度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实验表明,L-酒石酸正己酯与多巴Ⅱ对映体比与多巴Ⅰ对映体形成更稳定的非对映体复合物;随着手性选择剂浓度的增加,分配系数逐渐增大,分离因子先增大后减小;随pH值的提高,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均降低;提高萃取温度,分配系数增加而分离因子减小;同时,有机溶剂的性质对分配系数和分离因子的影响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5.
<正>0 引言 溶剂萃取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原子能、材料、冶金、化学等工业生产中,实验室也普遍采用它进行分离。 实验室中萃取多为液液萃取。用一种适当的溶剂处理液体混合物,利用混合液各组分在溶剂中具有不同溶解度的特性,使混合液中欲分离的组分溶解于溶剂中,而达到与其他组分分离的目的。 本文主要从多级萃取最优化相比的确定方面加以理论考察。 1 实验室萃取最佳相比的确定 考虑到一种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当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分配常数式中C_1,C_2分别为溶质在溶剂1,2中的摩尔浓度。令:溶质在溶剂1和溶剂2中的平均分子量相等,则上式可化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 SPME(固相微萃取)技术,利用100μm PDMS 萃取纤维,于室温条件下以顶空方式直接从血中萃取、浓缩挥发性碳氢化合物,用 GC/MS/MS 检测分析助燃剂。实际案例结果显示可从 0.1毫升血中检出痕量的助燃剂。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由于化学工业已由生产大宗化学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这些化学品由于特殊的用途常常对纯度要求很高,在分离这些精细化学品方面,萃取精馏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以200#溶剂油为稀释剂,以FeCl3为协萃剂的萃取体系,对Li-LSX沸石分子筛交换母液中的Li+进行了萃取和反萃回收研究,重点考察了影响萃取率和反萃取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的萃取条件为酸度0.025~0.05mol/L,TBP浓度60%,总氯浓度6~7mol/L。适宜的反萃取条件为相比1.5,HCl浓度6mol/L。  相似文献   

19.
α——乙基己酸萃取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α-乙基己酸作为萃取剂对稀土元素进行了分离研究,当(M^1+)=~5×1^-4mol/L,I=1,(R2H2)=0.31mol/L时,以logD对原子序数(Z)作图呈四分组效应,配位比(n)为2.5~3.0,平均分离因数(β)1.45,实验结果表明,用α-乙基己酸作为萃取剂,可以分离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一种对松花江表层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与生物膜中各化学组分进行选择萃取分离的方法,从而深入了解各种重金属在各相以及各化学组分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0.008mol.L-1NH2OH.HC l 0.01 mo.lL-1HNO3,30 m in可萃取锰氧化物;0.8 mo.lL-1Na2S2O4、pH=6.5时40 m in可萃取无定形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0.1 mo.lL-1HNO3,30%H2O2,85℃水浴5 h萃取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有机质,0.02 mo.lL-1HNO3,30%H2O2振荡24 h萃取生物膜中有机质;0.1 mo.lL-1C6H806 0.2 mo.lL-1(NH4)2C2O4,pH=3.25萃取铁、锰氧化物条件对于各组分具有很好的分离效果。C6H806 (NH4)2C2O4与Tessier连续萃取法结果进行比较,认为所萃取的铁、锰几乎包含了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与生物膜中全部起吸附作用的铁和锰。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萃取松花江表层沉积物、悬浮颗粒物和生物膜中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所萃取的组分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