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谈网络布线传输介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宏 《科技信息》2007,(4):35-35
在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传输介质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无线传输介质和有线传输介质两类,无线传输介质主要包括:通信卫星、激光等;有线传输介质包括:电缆和光缆两类。文中针对有线传输介质做介绍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电视信号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三种:光纤传输、微波传输、卫星传输。三种技术当中光纤传输技术因其成本低、速度快、稳定性强的优势,逐渐成为所有传输运营商的首选传输技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传媒与传输运营商的合作日益频繁,在对重要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时,需通过传输运营商的光缆以及其他传输方式将节目转播到各个区域。同时,有线电视信号通过光纤光缆传输至每个区域,能够在保证信号稳定的同时,有效增强信号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3.
电力系统光缆通信是在载波通讯、微波通讯之后,利用现代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具有频带宽,传输信息量大,不受电磁波干扰,可靠性高,敷设方便等特点。 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就是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架空地线,在架空地线的内部增加光缆通道,既满足原架空地线传导短路电流,提供抗雷击保护的功能,又不需为语音和数据信息传输另设空间走廊。架空地线复合光缆缩写为OPGW。我省在500kV肥西变电所至  相似文献   

4.
网络通信的光纤、光缆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建立高速、宽带传送的公共信息网的重要关键要素。光缆线路建设规模目前呈扩大发展的趋势,为了保证网络通信质量以及通信安全,需要做好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本文对网络通信的光缆传输系统设计、网络通信光缆传输现状,以及网络通信光缆传输系统设计应用与维护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5年本溪市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新成效。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光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宽带信息传输网络框架。广播电视网光缆传输主干网络建设已经启动。全市295户规模以上企业的财务核算、人事管理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一部分信息化基础好、技术力量强的企业已经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20多家党政机关同市党政信息网相连.  相似文献   

6.
微波传输相比光纤传输的主要优点是:良好的抗自然灾害性能和独特的路由资源。甘肃省微波传输网是一个独立的专网,从物理上隔离互联网,其安全可靠性较高,可承载政府部门的保密数据、政务网以及加密信息的传输业务,还可承担服务社会更多新业态的传输业务。同时由于微波电路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较小:既可翻山又可跨海,与光缆相比,受电路条件的限制较小,在山区、人烟稀少的地区敷设光缆非常困难,而且成本会非常高,微波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地区的节目传输问题。在地震、森林防火、民航、及各种偏远山区检测信号的传送上我们都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因此,我们要用微波电路的安全性,路由的独特性,服务的贴心性,作为我们进军传输市场的敲门砖,作为我们坚守公益服务的压舱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有线电视传输系统(以光缆传输为主)的防雷方案设计。文章介绍了雷电对人类生活的危害和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组成,根据雷电的形成过程和雷击大地时雷电流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光缆遭遇雷击的原因,提出了避开雷区、雷点,阻止光缆诱导雷电,引接雷电入地的光缆防雷设计思路,介绍了光缆的防雷设计与安装的方法、架空和埋地光缆防雷措施的不同之处,讨论了架空和埋地光缆的几种防雷接地方法,提出其优缺点,总结出有线电视传输系统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业,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国际化区域性信息中心,全市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勇于进取,大胆创新,重点突破,开创了广州城市信息化的良好局面。 一、广州正迈向信息社会 1.已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 广州是全国三大国际电信入口局之一,也是因特网三大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光缆网络的铺设和接入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广州已经铺设了联结全国主要城市的宽带光缆传输网络和市区内的光缆传输骨干网,并以城区内外环路及新建和 新修道路为基础,加快建设广州市互联互通的宽 3年内70%的城市居…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光纤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光纤的传输带宽也在迅速增加。这就要求有一个强大的光缆网络做为支撑。但近几年光缆数量大增后,光缆线路的故障次数在不断增加,光缆的维护管理必须配备先进的设备,实施对众多光缆线路的进行实时监测与管理,直观的掌握光缆线路传输质量情况,及时发现光缆障碍和隐患,缩短光缆故障抢修历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通信产业的发展,光缆这种传输介质已大量应用于通信传输。对光缆网络的监测,传统是采用监测传输误码率值的形式,也就是当误码率值超过门限值时,便关闭通信系统,然后进行抢修。但是仅仅依据误码率值是否超过门限值来断定,还不足以确定故障是在传输设备中还是在光纤网络上。所以要确定故障原因,不仅要对传输设备监测,还要对光纤网络进行监测,这对于以人工方式测试维护是十分费时费力的。并且在通信光缆媒体设备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要求以原有的维护人员,保障光缆传输线路的畅通无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必需实现对通信光缆线路的自动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对于城乡各地现有的通信网络来讲,通信光缆构成了整个通信传输网络中的核心部分。在目前的现状下,通信传输系统的总体规模正在迅速呈现扩大的趋向,并且相应的光缆传输技术也在逐步得到更新。通信光缆传输网络本身包含较为复杂的网络内部构造,因此需要做到开展经常性的传输网络维护,并且通过构建专门性的网络维护系统来延长通信光缆的运行年限,优化通信网络的整体运行效能。  相似文献   

12.
麦少华 《科技信息》2012,(8):410-410
半自动闭塞光通道传输主要是将半自动信号通过光缆线路实现传播,半自动闭塞光缆所传播的并非电流,而是一种信号命令,通常情况下传输器所传送的信号有两种形式,即通过光缆音频四线电路进行信号的传输,另一种则是采用2M的站间数字通道进行传输,本文主要结合阳安线半自动信号传输情况,论述该段线路的半自动闭塞光通道传输所采取的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13.
库阿线是南疆地区对外沟通的客货运主通道之一,线路东起库尔勒市,西至阿克苏市。全线33个车站(含中继站)之间进行站间联系信息及方向电路信息的传输有两种方案,通过方案比选、优缺点比较最终确定库阿线采用基于光缆传输的站间安全信息方案,并对原理设计、对外接口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传输海上风力机组发出的电能,要用到一种特制的电缆,它将电缆和光缆的功能综合在一起,称为复合海缆。海缆在整个风电场的运行结构中同时扮演着"血管"和"神经"的角色,除了汇集、传输电能外,其内部还有光纤单元,作为风电场通信及海缆监测信号的通道。功能"二合一"的海缆一方面节约了海底电缆敷设通道资源,大大节省了工程成本;另一方面,这种集合式的结构使纤弱的光缆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增强了可靠性。电力和信息同时传送海上风电场所用的海缆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35千伏的集电线路海缆,另一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质量的优劣,光缆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掌握光缆建设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加强光缆敷设施工中的技术监督与指导,是我们确保广播电视传输质量的关键。本人在总结以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有线电视架空光缆及地埋管道施工设计及施工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信道极宽,适于传输高速率信息,日本富士通公司将于今年在我国建一条一光纤通信速率为1.76 Tb/s的光缆线路,约可通2500万个话路,通信话路多,每一话路的设备费用也就降低,以最近建成的中美直达光缆线路为例,就设备费来说,每一话路每分钟尚不到1分钟,由于有这些优点,所以光纤通信成为传输信息的主要手段,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光缆线路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通信传输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代通信数据的传输主要靠光缆,因此对光缆施工中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介绍了一些光缆线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广播影视发展的技术政策》报告中指出:有线广播电视网既是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线广播电视网要建成国家级、省级干线网与市县用户网为一体、全程全网、上下贯通的综合信息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将分为两个平台进行开发传输,即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A平台和传输数据业务的B平台。A平台以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为目的,主要是加强网络的覆盖,这是网络的主要功能;B平台是在现有光缆网上进行数据传输,开发数据业务。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B平台传输数据业务,拓展增值服务功能。CAT…  相似文献   

19.
林兆辉  耿直 《天津科技》2006,33(5):23-24
1 数字化技术及其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指的是运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通过电子计算机、光缆、通信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它一般包括数字编码、压缩、传输、调制与解调等技术。  相似文献   

20.
吕伟 《科技信息》2009,(26):306-307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基站传输光缆线路的建设日趋重要,本文就光缆线路建设中的建设原则、路由选择、光缆的技术指标及光缆的敷设安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