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非洲热带雨林深处,居住着世界上身材最矮小的古老民族——俾格米人。他们平均身高只有1.40米左右,终年以狩猎和采集植物为生。几千年来他们一直在绿色王国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俾格米人的“世外桃园”也失去了昔日的宁静。俾格米人现有25万,主要分布在扎伊尔、喀麦隆、中非、刚果、卢旺达和安哥拉等国。8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都更多地关注起  相似文献   

2.
俾格米人在扎伊尔称作班布蒂族或巴特瓦族,在非洲被叫作尼格利罗人。“俾格米”(Pyg-my)则是殖民者对生活在森林中的这一矮人种族的旧称。自七十年代始,扎伊尔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决定改善这些“森林之子”的生活条  相似文献   

3.
在非洲赤道地区的莽莽林海中,居住着世界上最矮小的俾格米人。这个部族的男人平均体高一米四二至一米四四,最高的不超过一米五,体重不超过四十公斤。他们属黑色人种,肤色暗黑,有的略红,有着宽大的鼻和咀,毛发发达,并且颅大、臂长、腿短,善攀缘,动作十分敏捷。俾格米是非洲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几个世纪前,他们分布在非洲的整个赤道地区。现在他们仅保存在赤道的几片森林中,主要在扎伊尔、刚果、喀麦隆,加蓬等国境内,总数约二十万。俾格米人世世代代住在热带密林里。他们的住  相似文献   

4.
亘古以来,身材矮小的俾格米人就与大自然世世代代和谐相处,大自然为他们提供栖身之所、蔽体之物、果腹之食,大自然赐予他们一切。但这还能持续多久呢?  相似文献   

5.
访矮人部落     
在扎伊尔东北部依多利地区。晨光熹微,猎手们就出发了。遵照古代俾格米人的习惯,一个叫马耳夫的汉子用点燃了的树叶在狩猎用的大网上轻轻地掠了几下。据说这会给猎手们带来好运气,因此这是每次出猎前必做的事。马耳夫和其他男人们拉开大网,布下一个足有一英里长的圈套。准备就绪  相似文献   

6.
运用解释独立遗传规律的“棋盘格”图解表示法 ,从“棋盘格”的原始排列中 ,寻找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有条理性的遗传规律 ,并分析了其相互关系 .  相似文献   

7.
不同语言学派对"格"概念有不同的解读,如"词形格""语义格""句法格"等.在格形态缺乏的汉语和英语中,介词都具有格标记的功能.在SOV语序的语言中,格标记具有分化施受歧义的作用.结合藏缅族语言,我们尝试分析了主宾格标记的不对称,进而建立了"主格标记蕴涵宾格标记"这一蕴涵共性.  相似文献   

8.
从"逸格"的提出及"四格"顺序的变化、"逸格"山水的发展流变等方面阐述了"逸格"山水地位的确立,并探讨"逸格"山水的审美追求与技法特点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格上定义了二元运算"—",得到一些运算性质,通过给出分散完备格的概念与性质,得出分散完备格与关于"-"运算满足分配律的格的等价性的刻画,最后,并在格矩阵上也定义了二元运算"—",从而得到相关性质与结论.  相似文献   

10.
早在古罗马时期和中世纪,原始的升降机就出现了。在17世纪的法国,科学家布莱尔通过构思创造出一种平衡升降机。据说,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将一个"飞椅"设置在凡尔赛宫,乘坐它去较  相似文献   

11.
夏兰 《科技信息》2007,(31):566
建筑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原始人在同自然界进行艰苦斗争的条件下创造了最早的原始建筑物。在这些建筑物上,纯粹的实用方面占了主要地位。然而,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到了原始社会发展的后期,就已经出现了"作为艺术的建筑的萌芽"。本文从建筑的社会美、形象美、生态美三个方面对建筑美学进行了浅谈,从而说明了在建筑中不但体现出实用合理的规律,而且还体现出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四字格在各类公文写作中被广泛运用,体现了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能产生较好的修辞表达效果。四字格在公文中主要表现为成语和新创造的四字短语。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的"格"是课堂教学能否产生有效教学的研究重点。文章在分析了格和课堂教学的格后,从课堂教学目标等四个层面探讨了课堂教学格的"立"与"破",进而认为,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从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转变成了"价值引导—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关系,学生通过这种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感的实现,提升了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4.
垛口墙是中国古代城墙的重要组成,并成为城墙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梳理以及对现存实例的调查,探讨了垛口墙的起源,形制形成、发展,并且统计了部分现存的垛口墙,对其细部构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垛口墙起源于原始城墙顶部的木栅竹篱,其形制的演进主要经历了3阶段:先秦时期的单个堞墙、俾倪连排布置阶段;汉-宋时期的"凸"字形垛口墙阶段;宋以后的矩形垛口墙阶段.垛口墙的发展变化趋势是垛墙面积变大,垛口变窄,即保护遮蔽面积变大.垛口墙形制演进轨迹表达了兵器及攻、守城战术等变化与发展是其演进的外在动因,而筑城材料和筑城技术乃其发展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大家已形成共识的创新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无到有的原始创新,原来没有的技术,现在把它创造出来;另一种是我们把已有的创新成果进行整合为我所用,有人将其称之为"合作创新"或"攒电脑"式创新。  相似文献   

16.
<生活>周刊(1925.10-1933.12)是民国时期邹韬奋主编的一份著名杂志.对于<生活>周刊,邹韬奋倾注了其全部心血和智慧,充分融入了其独立人格精神.这一独立人格精神在其<生活>周刊报刊活动中凝结成为他的"报格"思想.言论自由、精神独立是"报格"的核心内涵;立于民众立场、维护民众利益是"报格"的立足点与动力源泉;经济自立是"报格"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邹韬奋的"报格"思想及其实践对<生活>周刊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萨满文化蕴涵着北方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观念,积淀着先民的探索自然坚强的心理意识,融会了先民们创造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保留了丰富多样的原始文化。从原始文化研究的角度看,萨满文化遗存无疑是北方远古社会极其珍贵的"活化石",再现着原始文化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8.
以行洛坑细-网脉状钨矿为实例,对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区域化变量,分别用原始品位值和对数变换值建立变异函数模型。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研究表明,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变换所得到的模型能更好地揭示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变化规律,而且,对数线性克立格估值也比线性克立格估值更佳。  相似文献   

19.
凌艳芬 《科技信息》2013,(12):311-311
<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国古代舞蹈文化是这宝贵财富中的一颗明珠。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舞蹈,如《百兽率舞》是模拟鸟兽动物的原始舞蹈动作和欢庆胜利以及狩猎生活的再现;《葛天氏之乐》是原始社会的三人操也叫三人舞,它反映了先民们的原始宗教意识——即对天地祖先的崇拜。除此以外我国发现最早的舞蹈形象,是青海大通县"上孙家赛墓地"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文陶盆"。西周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产生了乐舞,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雅乐"、"雅舞",使舞蹈进入宫廷。汉代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二高峰,《百戏》使各类文艺同舞蹈串演,舞蹈有了简单的故事。在这时期产生了许多好舞蹈,如《巴渝舞》、《盘舞》等,  相似文献   

20.
记述采自广东汕头鲐Scomber japonicus Houttuyn鳃上的1种单殖吸虫――澳洲格氏虫Grubea australis Rohde, 1986。所获标本与Rohde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但在小生殖钩数目、卵壳结构、后吸器粘附性肌肉的发达程度及后吸器占体长比例等方面略有差异。澳洲格氏虫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