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了鲁迅辑佚的《唐宋传奇集》“发意匡正”的目的,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的编排体制以及鲁迅求真考信的治学精神;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渊源、创作动机和唐传奇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总结了鲁迅对唐传奇研究的贡献。同时,鲁迅的小说也深受唐传奇的影响,二者在意境上都追求诗意美,在语言上都力求简约传神,从中体现了鲁迅与唐传奇的诸多联结。  相似文献   

2.
"《长生殿》子弟书"取材于清代洪昇的传奇《长生殿》。与《长生殿》传奇以表现"真情"为主旨不同,"《长生殿》子弟书"表现了人生的失意,反映了社会地位与政治紧密联系的旗人群体在八旗制度逐渐衰亡的历史背景下对人生悲凉的体认,这在"《长生殿》子弟书"的取材与其中所体现的繁华易逝的悲剧意识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张晓燕 《龙岩学院学报》2013,31(1):111-115,120
陈天尺是清末民国时期福建重要的文学家,创作了《病玉缘传奇》、《孟谐传奇》以及大量的小说、诗文作品.《病玉缘传奇》是他的代表作,剧本情节曲折新奇、形象丰满生动、语言通俗诙谐而寓意深刻,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犁新时期以来一直勤于笔耕,1979年以后共计出版了《尺泽集》、《远道集》、《陋巷集》、《晚华集》、《芸斋小说》等不下十本创作集,这些创作集呈现了与其前期作品不同的风貌,显示了孙犁创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裴钅刑的《传奇》是唐传奇的重要作品集之一。《崔炜》是其中颇具代表性而又富独创精神的一篇 ,对后代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相似文献   

7.
《赤魇》集包括《赤魇》《雪晴》《巧秀与冬生》《传奇不奇》四篇小说,陆续写于1945至1947年间.作为最后的湘西故事,多数论者认为这是沈从文创作的挽歌.然而与二三十年代的湘西故事对比,《赤魇》存在三个“我”的声音,即18岁的我、中年的我及30年代处于巅峰状态的我在文本中相互碰撞.这三者间的紧张构成《赤魇》集独特的审美风貌;而《赤魇》集背后的文化思考,也需从这三者间的互动中详加考虑,才庶几可以窥见其中的脉络与趋势.  相似文献   

8.
传奇作为一种美学传统,对中国历代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活于20世纪末的张炜,在其《九月寓言》中以野地为背景,通过传奇人物的塑造、传奇文本的融入以及历史的传奇化,创造了一个充满异幻色彩的传奇世界,从而使历时悠久的传奇传统借助于厚重的民间大地,重新回到了当代知识分子创作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鲁迅后期的创作重心转向杂文,这和他当时的经济收入、创作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与之相应,鲁迅后期作品的初版本封面和前期相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已集》创作成就和封面风格最引人注目,是1927年鲁迅思想、心态巨变的产物。除此以外,鲁迅后期的杂文封面,可以分为《热风》系列和《华盖集》系列。两个系列杂文集的内容和内在创作心态分另q前期的杂文集《热风》和《华盖集》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或关联。  相似文献   

11.
论历史传奇     
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划时代的历史传奇小说,随之一大批历史传奇纷纷问世,创作势头一直延续到明代中叶,文学史上称这一时期(明初到明中叶)为“传奇时代”。历史传奇是元代借古喻今思潮与明初民间民主性思想结合的产物;历史传奇吸收了史官文化、讲史平话、小说话本、戏曲等诸多文化的营养,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和的趋势,向人们显示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成熟;历史传奇是史诗性作品,它的史诗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民族性的弘扬,对英雄的崇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晚唐裴铏写了一部“多奇异而可传示”(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记》)的文学专著,名之曰《传奇》,以后,“传奇”一词就被用来泛指唐朝及后来的那些专写人间奇人异事的小说作品。其实,这种文体早就萌发了,所谓唐及后来的传奇小说,只不过是标志着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已,如《庄子》中的《盗跖》就是够得上人奇事亦异的一篇。 具体地说,传奇小说为了收到“传示”、“奇异”的效果,它所标举的创作原则是“尽设幻语”(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其文章近于游戏,大约空中结撰,寄姓氏于有无之间,以征诡幻,然博考之,皆有所本。”(钮锈《觚剩续编》)这也就是说,传奇小说的创作可以不受正史的束缚而多采撷民间传说,“人物可真可幻,事迹若实若虚,年代也完全  相似文献   

13.
《竹取物语》被认为是日本物语文学作品中最早的一篇,唐代传奇是中国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从创作主题上将《竹取物语》与唐代传奇在人类的真实姿态——爱情与离别的悲伤、对人性的好奇以及对现实的世态批判与人性批评三个层面加以比较分析,挖掘潜藏在《竹取物语》文本深层的人性主题,探寻其中所蕴藏的中国唐代传奇元素,以及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4.
梳理了鲁迅辑佚的<唐宋传奇集>"发意匡正"的目的,以时间为先后顺序的编排体制以及鲁迅求真考信的治学精神;分析了鲁迅关于唐代传奇小说的文体渊源、创作动机和唐传奇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总结了鲁迅对唐传奇研究的贡献.同时,鲁迅的小说也深受唐传奇的影响,二者在意境上都追求诗意美,在语言上都力求简约传神,从中体现了鲁迅与唐传奇的诸多联结.  相似文献   

15.
1942年,冯至出版了《十四行集》,包括27首十四行诗.《十四行集》的出版,标志着冯至新诗创作走向成熟.从早期的《昨日的歌》和《北游及其他》,到《十四行集》,诗人的创作进入中年成熟期,把中国新诗从浪漫主义经过象征主义推进到中国式的现代主义.《十四行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十四行诗创作的成熟.从二十年代十四行体的输入和三十年代的进化,终于结出成熟的果实,“冯至的作品几乎全都是优美的中国式的十四行诗”.“他比中国其他任何诗人都更致力于架设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寻思、寻形、寻言,这就是冯至《十四行集》所作的追求,它孕育着诗人的成熟风格.  相似文献   

16.
庾信在北朝期间,曾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边塞诗。依据其边塞诗表现内容的不同分两类,一类是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中的边塞诗,反映了诗人感伤身世、思念故国的感情,基调悲凉激楚。另一类是庾信在亲历北方边地生活之后,创作出来一些深刻反映边地战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这些诗作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唐代边塞诗的繁荣作了良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7.
曹贞吉是清代初期诗词名家,其《珂雪初集》、《珂雪二集》、《朝天集》、《鸿爪集》和《黄山纪游诗》诸集的创作与结集出版,与曹贞吉的生平遭际、创作兴趣关系密切,其诗歌又以杰出的艺术成就对清初诗歌摆脱明诗余绪走上形成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产生了积极影响。词集《珂雪词》的出版给曹贞吉带来了词坛盛誉,《珂雪词》所倡导的宗“南宋”的雅正词风、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善以史入词的特点,既响应了清初词坛的尊体运动,又推动了清初词风的演变,与清初词坛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并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铸剑》的创作正值鲁迅的思想、生活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 ,他开始从对我国国民性的感喟转而致力于国民性的振奋、开发。《铸剑》中“叛逆的猛士”眉间尺子黑色人合力奏响的是一曲悲壮慷慨、宏伟奇丽的民族精魂的赞歌。小说最后由勇者的胜利转入了胜者的悲凉 ,表现了作者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希望失落后对绝望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巴金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共150篇,42万字,大部分是对"四人帮"及现实中的封建流毒的批判,既有悲壮的怀人之作,也有对自己创作生涯的追忆;既有出访海外的深切感受,也有对文艺问题的独到见解。正如巴金所说,他创作《随想录》的目的就是要"酬答友情","卸下自己的精神负担","揭穿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受难"。《随想录》是巴金"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账",是巴金"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朴实,自然,流畅,清新刚健,是《随想录》语言最突出的特色,也是巴金散文语言的底色。  相似文献   

20.
胡适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在新诗发展史上,胡适是最早尝试新诗创作的人。他于1920年出版了《尝试集》。《尝试集》是本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大都是胡适1917年从美国回来后在文学革命运动中创作的。《尝试集》反对封建主义,表现了一种新思想和新精神。《尝试集》明白易懂,虽然还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但却乐得了诗体的大解放,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多年来人们对胡适及《尝试集》褒贬不同,说法不一的事实,都说明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文学,为新诗的兴起鸣锣开遣,极大地推动了文学革命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