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防空导弹战斗部破片飞散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型防空导弹的破片杀伤式战斗部为例 ,分析了在不同坐标系中的破片动态飞散特性 ,分别计算出在地面坐标系和弹体坐标系中破片的动态飞散密度函数 ,指出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战斗部的飞散区和飞散密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根据导弹破片动态飞散区与静态飞散区间存在的对应关系“静态→动态1→动态2”,结合弹目交会参数,分析了按照线路“动态2→动态1→静态”逆向搜索获得动态飞散区破片飞散速度、密度解值的计算方法;对导弹破片动态飞散区多值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战斗部破片大静态飞散范围角和中心破片静态飞散方向角前倾或后仰复杂情况下的动态飞散区可多达4个解.算例结果验证了求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破片战斗部的运动规律和飞散特点,建立破片速度、飞散方位角和飞散方向角的仿真模型,应用Vis-ual C++开发环境和OpenGL图形库开发了破片战斗部威力场视景仿真平台.结果表明,利用该仿真平台能够形象直观地再现不同结构参数和起爆方式下破片飞散的动态过程,具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性,可以满足常规破片战斗部结构设计、参数优化和性能计算等需要.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升杀伤战斗部破片聚焦效应,开展了线性聚焦式杀伤战斗部设计及破片飞散特性研究. 基于破片线性聚焦原理,研究了破片排布方法. 引入装药长度修正系数,建立了等冲量装药曲线理论模型,掌握了线性聚焦式杀伤战斗部破片驱动及速度分布特征,揭示了战斗部装药长度及其修正系数对破片平均飞散速度、速度分布幅值、速度分布标准差等飞散特性参数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装药长度一定时,随修正系数增加,破片平均速度增大,速度分布幅值、标准偏差均降低,修正系数一定时,随装药长度增加,破片平均速度、速度分布幅值和标准偏差均增加. 研究结果可为聚焦杀伤战斗部设计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杀伤战斗部破片飞散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LS-DYNA3D程序,采用Euler流体和Lagrange刚体耦合、离散化破片建模技术对全预制破片杀伤战斗部的爆轰驱动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在全局坐标系下,对所有破片的飞散速度和飞散角度进行了编程计算。在破片加速飞行阶段的不同时间点,分别对不同飞散速度区间和不同飞散角度区间的破片数进行了统计。得出了破片飞散速度区间和速度标准差随时间减小,破片飞散角度区间和飞散角度标准差随时间增大的结论。表明,破片飞散速度呈现均匀化,而飞散角度呈现离散化的特点。经分析计算得出,装药内能转化为破片动能的转化率为33.34%,与公开文献数据吻合较好。该结论可作为杀伤战斗部威力评估研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对付多种不同的空中目标,实现战斗部破片的可控飞散,根据可瞄准战斗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弹体坐标系,基于引制一体化技术提出了可瞄准战斗部侧向攻击和前向拦截目标的单发杀伤概率计算模型. 根据可瞄准战斗部在导弹内的装配特点,初步优化了战斗部的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典型目标,采用蒙特卡洛法分别研究了可瞄准战斗部的破片初速、破片飞散角和破片有效数量等主要性能参数对导弹终端毁伤效能的影响,基于终端毁伤效能的研究对可瞄准战斗部进行了优化设计,该优化过程对可瞄准战斗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生聚焦式杀伤破片的目的,利用爆轰波传播理论和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起爆方式对圆弧形聚焦战斗部破片飞散规律的影响. 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的结果表明:起爆方式对圆弧形聚焦战斗部的破片飞散规律有很大影响. 起爆方式不同引起爆轰波对壳体的入射角不同,从而影响破片的偏转角和破片飞散初速,最终影响破片的聚焦效果,其中以中心轴线起爆的破片更集中.  相似文献   

8.
多层预制破片战斗部数值仿真方法及起爆方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多层预制破片的飞散规律,对某结构多层预制破片战斗部的数值仿真方法和爆轰驱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流固耦合模型、单层网格模型和小角度模型的适用性,采用侵蚀单面自动接触算法,建立合理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LS-DYNA软件,对单点、对称两点和三点起爆方式下爆轰波传播特性、多层预制破片飞散形态、破片初速和飞散角进行计算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模型可以考虑多层破片之间的挤压、摩擦和翻滚效应;对称两点起爆和三点起爆可有效提高预制破片的最大初速和平均初速;起爆点数量增加,密集破片区域飞散角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
爆炸变形定向战斗部破片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爆炸变形定向战斗部研究,建立了变形后壳体的形状计算模型,并依据此模型推导出变形壳体的破片飞散速度和飞散方向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可对变形壳体进行壳体变形设计. 脉冲X光照相实验和模拟弹静爆实验结果表明,变形壳体的破片初速及破片分布计算公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预制破片战斗部爆轰产物泄露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制破片战斗部具有破片质量和形状近似100%可控的优点,但其爆轰产物的过早泄露会影响破片的加速过程.为了分析爆轰产物泄露对破片威力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预制破片战斗部的爆轰泄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炸药采用不同仿真算法所得结果与试验的吻合情况.结果表明:端面中心起爆时,爆轰泄露主要发生在周向,对破片飞散形态影响较大;流固耦合算法计算得到的破片速度和飞散角与试验吻合最好,最小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2%和0.56%;综合计算鲁棒性、计算精度、计算时间等,流固耦合算法较适用于爆轰产物泄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太赫兹电场下一维超晶格的电子力学行为,通过驰豫近似求解了单微带内的密度矩阵动力学方程,由电偶极子行为方程计算得到了超晶格的太赫兹响应及其功率耗散,并考虑了碰撞在消除瞬时效应的重要性.超晶格的光学性质依赖于很强的动力学局域.  相似文献   

12.
车轮定位参数测量原理及系统固有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转向轮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的测量原理,根据空间几何关系,求得它们的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指出车轮定位仪测量系统存在固有误差,并对其进行研究,得出了系统固有误差的具体计算方法,计算出在常用测量区间系统固有误差在5%左右。为了提高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应消除固有误差和简化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用来测量等距型面的廓形参数和误差.标准遗传算法的控制参数为常数,将变异概率设计为随遗传代数变化的函数,设计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改进的遗传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等距型面的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引信目标的近场散射特性受到天线方向图、目标局部照射、弹目交会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计算过程复杂。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FEKO的目标近场散射特性实时仿真方法,然后根据引信作用段的特点建立了弹目交会模型,对引信目标的近场动态散射特性进行了实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近场散射强度与导弹脱靶量和目标照亮区有直接关系,脱靶量越小,散射强度相对越大,且弹目距离较近时,由于照亮区的不同散射强度将出现较大起伏。  相似文献   

15.
综合信任管理和RBAC模型的优势,提出了一种P2P网络环境下基于信任度的动态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通过自动信任协商为用户分配普通角色,在陌生实体间建立动态信任关系,然后网络实时计算用户的信任值,大于信任度阈值的普通角色派生系列带有特权限集的临时角色,临时角色能够访问网络资源,从而实现了细粒度的动态授权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不同环境温度下橡胶隔振器振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振动台对橡胶隔振器施加正弦扫频基础激励,测得了隔振器系统高低温环境下隔振器系统主振方向的动刚度和阻尼比;并分析了计算动刚度和阻尼比的近似公式引起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该隔振器的动刚度逐渐降低,阻尼比也逐渐降低。在常温和高温测试结果的处理中,近似公式引起的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然而在低温环境下,近似公式引起的相对误差较大,此时建议采用推导的精确公式求解动刚度和阻尼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利用非晶物质的广角度中子散射(WANS)数据,计算其径向分布函数(RDF)的微机程序,该程序备有可供选择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处理功能。用本程序计算了Zr_(3.12)Ni,TiCu金属玻璃和氢化的及氘化的非晶硅等的径向分布函数,其中在TiCu和a-SiD的RDF上出现了用X射线和电子散射所无法观察的原予间距峰。  相似文献   

18.
自康普顿散射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基于NaCl和KCl溶液的康普顿散射,通过一定的近似处理,从理论上分析适合这两种溶液的康普顿散射光子数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然后,通过康普顿散射实验验证康普顿散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为了从更微观的角度来把握NaCl和KCl溶液康普顿散射的机理,笔者立足于密度泛函理论对NaCl与KCl溶液的电子结构作了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除质量密度、散射衰减因子以及溶液的浓度外,电子数密度和电子受到的束缚也对康普顿散射光子数有影响,其中,电子数密度是影响NaCl与KCl溶液康普顿散射光子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设计及动力性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计,并以CS7101轿车为研究对象,对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参数进行合理选择,以铅酸电池作为动力源,提出了荷电状态SOC的计算方法,分析了铅酸电池的电动势E0、内阻R0、极化电阻Rr随荷电状态SOC变化的关系,并根据铅酸蓄电池容量与温度的关系,对铅酸蓄电池的容量进行了温度补偿,为设计和改进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了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基于SC7101的电动轿车的动力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试验,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并提出了增加行驶里程的措施,仿真结果表明,对铅酸蓄电池电特性的分析和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正确的,该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完全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三相结构一维电子密度的相关函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结晶聚合物的三相结构出发,计算了线性电子密度相关函数,理论上得到了不变量和结晶层厚度和散射曲线的对应关系,并与G. R. Strobl等人从两相模型推广到三相模型得到的结论相比较,指出直接从两相推广到三相的不妥之处,修正了推广过程中的错误.从三相模型的相关函数图可以直接得到长周期、晶片厚度、不变量、过渡层厚度,但是晶片厚度、不变量与Strobl的定义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