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对水泥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有特殊的要求,混合料既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又要提高抗折强度.掺入粉煤灰,是提高水泥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技术手段.我们通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的试验和实践,对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合适的掺量、配合比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建筑工程结构逐渐向大跨、重载、高耸发展,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最优方法就是采用活性混合材取代部分水泥。粉煤灰是工程界最常用的混合材料,采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不但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而且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环保。  相似文献   

3.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建筑工程结构逐渐向大跨、重载、高耸发展,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最优方法就是采用活性混合材取代部分水泥.粉煤灰是工程界最常用的混合材料,采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不但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而且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减少水泥用量,有利于环保.但大量研究表明,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差、早期耐久性也较弱,而增掺少量硅粉的方法可提高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早期耐久性.为了适应平顶山地区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我们利用本地原材对高性能高强混凝土进行了一系列试配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类基层,因其经济实用、料源广泛、早期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利于雨季施工等诸多优点,在我国的公路基层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层材料的性质和基层的整体质量对于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水泥、粉煤灰砂砾类基层的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其整体质量,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良好的水稳性和抗冲刷能力。本文,笔者结合具体施工实践经验,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类基层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其它类型路面相比,强度高,水稳性、热稳性较好,特别是强度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的优点,耐久性好,一般能使用20~40年,相应养护费用少。从长远角度来看,选用混凝土路面,经济效益比较显著。近些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日益成为沿海高湿地区高等级路面的首选类型,合理利用了水泥资源,缓和了沥青供应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1996年全国排放粉煤灰超过1亿吨,2000年粉煤灰排放量达到1.2亿吨,截止2002年底,全国粉煤灰累计堆存量已高达14亿吨以上.利用粉煤灰取代混凝土中的部分水泥,制成粉煤灰混凝土,这样不仅可以消耗一定的粉煤灰,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能源损耗,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某些功能指标,如硬化水平、强度、干燥收缩性等.本文,笔者以不同浓度的硫酸盐溶液作为腐蚀介质,通过测试抗压强度来分析粉煤灰混凝土耐硫酸盐侵蚀能力,研究当混凝土受到硫酸盐溶液侵蚀时,由于掺入粉煤灰而对混凝土带来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客运业、货运业也在快速发展,为更好地满足大交通量、大型吨位车载的使用要求,硬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也迅猛起来;固始县属于山区地形,矿山资源丰富、水泥产量大,因此修筑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养护费用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自然条件优越。结合交通部关于公路工程建设质量通病的防治要求,我们在黄河路(26m宽,22cm厚)施工中,重点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严把施工质量关,使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低于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一级路不超过2‰的质量要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我国公路工程主要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有两种: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大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达到或者超过了其设计年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改造。【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需要,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再生工艺进行研究,施工技术利用单锤头夯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微裂破碎,并采用地聚物注浆材料黏结、填补、加固各路面结构层,对于常见的路面病害类型包括断板、错台、裂缝、剥落、坑洞等统一进行处理,使得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由刚变柔,达到直接加铺沥青面层的技术要求。【结果】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微裂均质化处治,使得原有路面结构剩余强度得以充分利用,延长了老路的使用年限。【结论】本研究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玄武岩粉掺合料碾压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与石灰岩粉掺合料碾压混凝土进行比较.首先,研究玄武岩粉掺量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并与石灰岩粉作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全掺玄武岩粉碾压混凝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掺玄武岩粉水泥胶砂抗压强度与掺石灰岩粉水泥胶砂基本相同,强度随着玄武岩粉掺量增加而降低,当掺量为50%、60%时,强度趋于稳定;(2)水泥凝结时间随着玄武岩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与石灰岩粉比,初凝时间增长,终凝时间缩短;(3)当全掺量为50%和60%时,玄武岩粉混凝土抗压强度略高于石灰岩粉混凝土,为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的57.0%~73.5%;(4)掺玄武岩粉碾压混凝土抗渗等级、抗冻等级与石灰岩粉碾压混凝土相同,但仅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的一半,干缩值略低于石灰岩粉碾压混凝土,远大于粉煤灰碾压混凝土.  相似文献   

10.
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容易产生水泥混凝土板体断裂的质量问题,不但影响了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正常的使用,还影响了公路行车的安全,使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深层次的影响。本文作者在公路建设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对水泥混凝土板体断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工作中预防断板的方法,提供了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控制断板的措施,希望能够克服水泥混凝土板体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使用改进后的TMS-240型水泥胶砂耐磨试验机进行模拟水泥混凝土抗滑性能衰减的模拟试验,并设置两种混凝土密封剂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磨耗圈数的增加,喷洒密封剂后的试块较未喷涂密封剂的试件更加耐磨,但在磨耗90圈超过密封剂作用区域后,试件质量损失差基本相同;刻槽试块由于表面粗构造,更容易受到啃切破坏而散失,相较于未喷涂密封剂的空白组,其磨耗深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中复配保坍剂及缓凝剂,能够改善水泥浆体流动性能,显著延长初凝时间,提高水泥胶砂早期和后期强度,解决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与水泥等胶凝材料的适应性问题,满足预拌混凝土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刚性路面,它在现代交通环境条件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设计、施工、养护以及超限运输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病害,严重影响了汽车的通行能力和行车的舒适性,也给养护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下面就比较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唧泥病害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罩面层的方法,但该方法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S316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我们结合河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罩面成套技术研究”,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效果很好,能有效地减少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15.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微裂化技术目前在河南、福建等多个省市改造了多条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破碎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消除板底脱空,分散板端变形,提高与加铺层层间结合力,具有破碎后的路面承载力强等优点,路面加铺层使用效果良好,既经济又环保,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养护维修费用少、施工方便等优点,近年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易产生裂缝,裂缝产生后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并致使雨水渗入路面基层,产生唧泥、断板、路基塌陷等病害,影响公路的正常通行。如何预防和治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长期困扰着广大的公路建设者。  相似文献   

17.
在公路建设中,多采用SMA沥青混凝土作为铺筑道路的材料,为道路建成后的良好运行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塞内加尔LL42公路建设项目,对SMA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及性能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对SMA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为同时满足绿色生态混凝土强度及植生要求,提出绿色生态混凝土的目标空隙率(25%左右)和28d目标强度(5~10 MPa);根据绿色生态混凝土组成材料(碎石、水泥、粉煤灰等)性能试验结果及拟定的目标值,提出了一种新的绿色生态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方法,设计了绿色生态混凝土试验配合比,根据所提出的配制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利用绿色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和空隙率试验结果建立强度与空隙率的数学模型,并对配比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的配合比进行了生态混凝土配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行之有效,根据该方法配制出来的生态混凝土强度和空隙率能够满足既定要求,植草能够很好地生长,完全满足工程实践要求,能够较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为同时满足绿色生态混凝土强度及植生要求,提出绿色生态混凝土的目标空隙率(25%左右)和28 d目标强度(5~10 MPa);根据绿色生态混凝土组成材料(碎石、水泥、粉煤灰等)性能试验结果及拟定的目标值,提出了一种新的绿色生态混凝土配比设计的方法,设计了绿色生态混凝土试验配合比,根据所提出的配制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利用绿色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和空隙率试验结果建立强度与空隙率的数学模型,并对配比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的配合比进行了生态混凝土配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行之有效,根据该方法配制出来的生态混凝土强度和空隙率能够满足既定要求,植草能够很好地生长,完全满足工程实践要求,能够较好地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是以几何平面为基准,表现为路面纵向和横向的凹凸程度,是实际施工中最难控制又是最关键的质量指标之一。平整度的合格率直接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同时也反映了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综合经济效益。随着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迅速发展和行车速度的提高,对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如何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是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现将我们在高速公路的路面施工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供同行参考。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影响平整度的因素1.骨料级配的控制。路面混凝土是以抗折强度为衡量指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形成原理有差异。就骨料而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形成取决于骨架的强度,而抗折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浆与骨料界面的结合强度,故相应增加2cm以下骨料的含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但2cm以下骨料增加后,尤其是1cm以下小石子含量提高后,由于小石子中针片状含量居多,质量轻,平板振动器振过后部分小石子易浮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毛刺,使平整度降低。所以在选用骨料级配时,要兼顾抗折要求和平整度要求,在满足试配强度的前提下,适度调整一下小石子的含量。另外,在施工中可增加一道修面工序提高平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