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稀缺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显得尤其值得重视,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石油供求矛盾,将会更加严峻。为确保我国石油供应与经济协调发展,应制定如下的石油能源发展对策:石油勘探和开发投资,实现国内石油战略接替;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政策,提高油气工业的竞争力;建立二级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必要的抗风险能力;海外油气扩张战略;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对各类能源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多。而海上石油工程作为能源开发重点工程,随着开发规模不断扩大,作业风险也显著提高。因此,如何做好设备运行风险管理,成为当前海上石油开发工程领域,需要重点面临的问题之一。鉴于此,该文主要围绕海上石油作业平台设备风险展开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3.
油气能源对经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为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油气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管道系统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卫星通信系统在管道系统中的应用,则大大提高了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效率,保障了生产安全。通过卫星定位、信息传输功能,能够实现对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全方位管理。卫星通信系统具有管道数据生产、生产数据记录、工作状态检测上报功能,且在复杂地理环境下仍可提供可靠资料。本文将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卫星通信系统设计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航 《科技资讯》2012,(17):91-9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石油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和基础性产品,与我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石油供应的正常与否将直接涉及到我国的生产企业、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石油提供的是基础保障工作,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温化冰 《科技信息》2011,(26):294-295
石油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商品,我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国,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和消费国。每年新增石油需求基本上都通过海外进口解决。据统计,从1993年开始到2009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2亿多吨,年均增长8%,对外依存度已达50%以上。国际石油贸易总运量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是通过海运实现的,我国进口石油总量的90%以上也是通过海运实现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口石油需求会更大。石油进口贸易的发展促使我们重视其计量研究,它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储备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石油价格、石油市场、石油公司等的行业现状,论证"石油正在迈向夕阳产业"和"石油行业辉煌不再"。然而石油在发展,石油勘探开发正在发生8个方面的转变: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从局部评估到大面积评估,从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到非常规连续型油气藏,从高点找油气到下洼、下坡找油气,从常规油气资源到非常规油气资源,从中深层到深层、超深层,从中浅海到深海、超深海,从常规地带到极端地带。石油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石油行业的衰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全石油时代难以再现,世界将进入后石油时代,石油行业开始转型升级。面对这样的现状与趋势,中国应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两亿吨"稳产,加快开发南海油气资源,低成本开发国内巨大的低品位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转型的自觉性,快速进入替代能源领域,谋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华东科技》2011,(10):76-79
石油威胁环境,让国家变得不稳定,同时供应也在日益萎缩。我们使用的总能源中,有35%来自石油。然而,石油也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它并不会永远统治世界。虽然在未来几十年内,石油还将在全球各地呼风唤雨,但是,人类必须尽早实现从石油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过渡。在这一艰难的过渡期,什么能源能够填满这两种经济之间的鸿沟呢?美国《大众科学》网...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中日两国由国内需求和国际市场供应而形成的石油关系,通过分析中日油气之争的供需背景和起因,在中日两国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利用博弈理论的观点,推导出受制于战略利益的中日间进行的石油能源博弈实现双赢的纳什均衡的不可实现性,阐明中日对俄罗斯远东石油竞争的不可避免性和非合作性,并预计在更广的地域范围这种不妥协性竞争将影响到我国海外能源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F0002-F0002,F0003
<正>延安大学油气田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科研创新平台属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领域,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石油工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钻井工程,油田化学、能源工程、环境监测及环境保护等。按照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方针政策,立足于油气资源开发及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将"加强油气管道建设,形成管道建设网"的发展战略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在石油天然气的长距离管道输送中,油气站场的站址、总平面及竖向是否合理布局对工程投资及输油管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然之神在里海下面造就了一个装满石油和天然气的宝藏。目前已探明那里的石油储量是130多亿吨,天然气60多万亿立方米,可能成为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油气产地。国际能源市场的调查表明,这一地区将成为下个世纪世界能源的一个主要供应地。苏联解体后,这一巨大的宝藏就变成了里海沿岸国家的共同财富,但从油气蕴藏的地理位置来看,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这三个国家。由于富产石油的中东地区局势一直稳定不下来.里海地区的战  相似文献   

12.
正征稿范围主要刊登石油工业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与勘探、油气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油气储运、油气藏经营管理、石油工程计算技术、油气田材料与应用等)中具有创造性与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争鸣。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有较大经济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能源战略和石油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前石油行业对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以石油工程第二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以石油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以“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通外语”的石油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了石油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构建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更新了理论课程内容,改革了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了配套教材建设,申报了“石油工程”和“渗流力学”两门国家级精品课,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郑晓鸿 《奇闻怪事》2009,(11):72-72
石油,有“黑色黄金”“经济血液”的美誉,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全球政治格局、经济秩序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商品,几乎所有国家都把石油置于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因此,及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石油储备也就自然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席嘉珍 《华东科技》1998,(7):13-13,16
一、石油(天然气) 石油原油是多种烃类的混合物。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是燃料,也是化工原料,可加工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石油产品——汽油柴油煤油等是各种发动机的主要燃料。没有石油,世界就要瘫痪。人们把石油比喻为黑色的金子和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它也是重要的能源,是燃料,也是化工原料,可以加工成化肥。天然气常与石油伴生,油气开发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变频技术以其优越的特点取得了很大的节能效果,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实施的十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工程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逐渐增大,因此能源的供应也逐渐增大,石油钻井所使用的柴油机也将是改造的必然趋势。变频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节能技术,应该被运用到钻井系统的改造过程中,控制钻井系统的发动机从而达到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能源,印度外交越来越向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倾斜,全力发展与有可能成为其能源供应地或能源通道国家的关系,并着力构建周边油气供应网络。  相似文献   

18.
随着陆地油气产量逐年递减,世界海洋油气探明储量逐年增加,海洋油气产量将会稳步上升成为世界油气产量增长的源泉。未来几年,随着深海投资的不断加大,深海油气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在深海油气产区,巴西、西非和美国墨西哥湾仍将占据主要的地位。根据近几年的勘探成果,亚太地区可能成为世界海洋油气工业的新引擎。从我国海洋石油平台现状、海洋石油平台仪表和控制系统、海洋石油平台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海洋石油控制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质类院校复合型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虎成  周文 《科技资讯》2009,(28):162-162
地质类院校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往往受到石油类院校的影响,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抓不住社会及生界的正确需求,形成不了科学,相对固定的培养模式。本文立足于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分析了目前以及未来对石油工程人才需求的要求,在保持地质类院校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的发展需要智慧的引领更需要能源的支持,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石油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国际化战略”,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保障了我国经济建设所需的能源。石油企业开发海外项目一方面能够引进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跨文化的企业管理也为企业发展提出了挑战。由于我国石油企业的部分员工长期驻扎在海外,特别是中东、非洲等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的文化差异、价值观念都有一定的偏差,这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讲产生很大的障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想在海外的石油项目中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两地的文化差异,并且将其作为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解决,该文即是对石油企业海外项目跨文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