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氮硫配施对洋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表明,合理配施氮、硫肥能使洋葱球径和产量显著增加,并可有效改善洋葱品质.施氮(200kg/hm2)可使洋葱球径增大0.91cm~1.26cm,增产1 705 kg/hm2~2 423 kg/hm2,使洋葱产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13.51%~23.23%、7.31%~15.64%和5.76%~6.82%;施硫(30kg/hm2)可使洋葱球径增大0.33cm,并可显著提高洋葱可溶性糖、可溶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0.42%、8.63%和8.25%.试验还表明,氮、硫两种营养元素对洋葱产量和球径的影响以独立效应为主;增施氮肥会明显提高洋葱产品的硝酸盐含量(8.04%~15.30%),施硫使洋葱产品的硝酸盐含量有所上升.表3,参4.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庄薯3号维生素C的含量,对庄薯3号设立了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3种肥料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氮肥(x1)〉钾肥(x3)〉磷肥(x2)。庄薯3号维生素C含量大于120.0 mg·kg-1的施肥方案:施纯N163.41 kg·hm^-2-207.96 kg·hm^-2,施纯P2O598.03 kg·hm^-2-141.97 kg·hm^-2,施纯K2O 79.77 kg·hm^-2-111.66kg·hm^-2。图4,表4,参9。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5号产量(y)的回归方程:y=45.70958+2.18835x3—1.89344x1^2-2.55671x2^2-3.19346x3^2,对方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密度〉磷肥〉氮肥。陇薯5号产量大于40t·hm^-2以的栽培方案为施Nll6.7kg·hm~~183.4kg·hm^-2,施P205110.2kg·hm^-2~159.8kg·hm^-2,栽培密度为54895·hm^-2-61878株·hm^-2。(行距60cm,株距27.Ocm~30.4cm)。图4,表4,参5.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滴灌为条件设置不同水肥处理,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红枣光合、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增施氮素有利于枣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土壤中氮、磷、钾素都适度时可以很好地降低枣树叶片的蒸腾速率,减少土壤水分的损耗;在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适量增施氮、磷肥能提高红枣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形指数;增施钾肥可提高红枣果实中还原糖和Vc的含量,增施氮肥则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东旱坡地土壤钾素水平低、供钾潜力差这一问题,进行旱坡地春玉米钾吸收特征以及高产施肥技术研究。研究表明,玉米植株不同部位对钾的吸收量,以茎秆最大,占植株吸钾总量的55%以上,籽粒次之,占吸钾总量的18 51%~24 81%;苗期吸钾量比较少,不超过吸钾总量的1%,孕穗期吸钾量不超过吸钾总量的35%,吸钾量最多则在生长的中后期。当施钾肥量水平较底时,增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吸收N、P2O5的量;当施钾肥量水平中等时,增施钾肥,亦可以提高玉米吸收N、P2O5的量,但增幅趋缓;当施钾肥量水平较高时,增施钾肥,则会显著减少玉米吸收N、P2O5的量。利用钾素肥料效应方程式和试验结果,对春玉米产量与钾肥施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最高施钾肥量,并总结了玉米高产施钾肥技术。表3,参4。  相似文献   

6.
长日型洋葱养分需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日型洋葱各生长时期氮、磷、钾在其组织内的积累分析与研究,探讨长日型洋葱主要养分的需求规律,以提供洋葱施肥的科学依据。图1,表2,参3。  相似文献   

7.
N、P、K三要素对水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了N、P、K三要素对水稻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单因素效应和边际效应。得出三要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是氮肥>钾肥>磷肥;氮肥和钾肥互作明显,表现为低氮高钾和低钾高氮对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有利。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家1级米标准(14%~18%)时的施肥方案为:N153 11kg/hm2~172 98kg/hm2;P2O557 20kg/hm2~96 06kg/hm2;K2O29 61kg/hm2~63 86kg/hm2。图4,表4,参8。  相似文献   

8.
营养元素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烟草对氮、磷、钾、氯营养元素的需求,提出影响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原因以及制定大田生产优质烟草的施肥方法和氮、磷、钾的配合比例。表3,参4。  相似文献   

9.
氮肥用量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采用田间微区池栽氮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油菜、生菜和茼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3种蔬菜的产量分别增加5.4%-25.9%、8.9%-28.8%和8.8%-21.7%,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分别是270kg/hm^2、180kg/hm^2和90kg/hm^2,施氮量与蔬菜品质密切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油菜和生菜体内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0.97);茼蒿施氮比不施氮硝酸盐增加20.9%,不同施氮量之间无显著差异。3种蔬菜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最佳的施氮量分别是180kg/hm^2、180kg/hm^2和90kg/hm^2.表2,参5。  相似文献   

10.
北部黑土区旱年大豆适宜施肥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氮磷钾的不同组合,对氮磷钾施用量的配比与北部黑土区旱年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及对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施肥与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满足磷钾肥施用量时,以氮肥施用纯量为75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当满足氮钾肥施用量时,以磷肥施用纯量为9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当满足氮磷肥施用量时,以钾肥施用纯量48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对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高大豆产量所需的施肥量为:N78.3kg/hm^2、P2O5 83.3kg/hm^2。通过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计算,得出经济效益最高的处理对应的施肥量为:N75kg,/hm^2、P2O5 90kg/hm^2、K2O 48kg/hm^2,相对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45kg/hm^2、P2O5 60kg/hm^2、K2O 48kg/hm^2。最终根据当地的气候因素,将北部黑土区大豆最佳施肥量定为:N60kg/hm^2、P2O5 75kg/hm^2、K2O48kg/hm^2,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25:1.56:1。图3,表4,参14。  相似文献   

11.
黑土农田氮磷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获取了氮磷钾与玉米产量各自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从产量角度讲,最佳的肥料施用量,N为143kg/hm^2,P2O5为60kg/hm^2,K2O为35.5kg/hm^2,一般可获得玉米产量为7100kg/hm^2-7900kg/hm^2.还讨论了经济最佳施肥量的确定,表4,参2。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2008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和实际冬小麦单产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江淮地区冬小麦的逐级生产潜力;通过GIS叠加分析,明确了冬小麦增产区域与幅度。研究表明:江淮地区冬小麦的2006-2008年光合生产潜力介于15 672 kg.hm-2~21 001 kg.hm-2之间,变化趋势是从北向南逐级递减。光温生产潜力介于8 311 kg.hm-2~11 072kg.hm-2之间,大体从江淮北部向南部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生产潜力为9 788 kg.hm-2。气候生产潜力介于5 876kg.hm-2~8 988 kg.hm-2,空间变化趋势为从江淮中部向周边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值为7 657 kg.hm-2。2006-2008年江淮地区冬小麦的实际产量为2 537 kg.hm-2~5 954 kg.hm-2,区域平均值为4 871 kg.hm-2,由此看出,实际的产量与潜在气候产量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江淮区域冬小麦存在一定增产空间。最后,针对江淮地区冬小麦生产情况,提出提高冬小麦生产的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连年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多年定位观测试验研究表明:连年施用有机肥对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也能明显地降低土壤密度;只施化肥不施有机肥致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下降;化肥 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当化肥 有机肥较大施用量时,才可以提高土壤全钾含量。图3,表2,参3。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黑土农田养分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黑龙江省黑土农田的广泛采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黑土农田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44g/kg,全氮含量为2.22g/kg,速效磷26.66 mg/kg,速效钾160.12 mg/kg。1979~2002年期间黑土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了3.76 g/kg,平均每年下降0.16 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大幅度上升,已是1979年的2倍以上,23年里土壤速效磷上升了14.66 mg/kg,平均每年上升0.64 mg/kg。认为土壤速效磷是过去的20多年里人为生产活动改变最大的肥力因子。除土壤速效磷之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的空间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尤其是土壤碱解氮与地理纬度高程度相关。图7,表4,参3。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挖掘纸筒育苗的增产潜力,根据日本的成功经验,设计了通过不同播种时期以形成不同苗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提早播种,延长育苗期,使苗龄达到35 d~40 d,平均产量达到57.5 t.hm-2~60.7 t.hm-2,比苗龄25 d的对照增产甜菜7.7%~13.9%,块根含糖率提高0.1%~0.4%。其中40 d苗龄增产和增糖幅度最大。正常年份,黑龙江中部甜菜产区,在4月8日之前播种育苗,能够进一步发挥纸筒育苗的增产潜力。图2,表1,参4。  相似文献   

16.
长期培肥对农田暗棕壤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土壤肥力与肥效长期定位试验"的农田暗棕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大豆土壤微生物量C、N动态变化,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暗棕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大豆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量及qMB值,增强了农田暗棕壤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农田暗棕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