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K?vecses提出的扩展概念隐喻理论对"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认知研究.研究发现,"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主要由图片和文字两种模态构建,其中源域由图片表征,目标域由图片和文字共同表征."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体现了事件结构隐喻的二重性,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件识解方式的不...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隐喻研究目前多集中于政治漫画、宣传海报、企业商标等静态文本方面,但对于电影等动态文本的研究较少。文章以双域型网络为理论框架,从双边共享拓扑网络、不对称双边网络和双边非填充共享拓扑网络三方面,结合口头语言和图像符号等模态,分析奇幻电影《水形物语》中"爱"这一基本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表征多以口头符号为始源域,图像符号为目标域,这与电影主要以人物台词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特点相关;多模态隐喻在静态文本和动态文本中的表征形式不一样,在动态文本中的研究更加复杂,隐喻映射的类型更多,多模态隐喻的表征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社会关系,揭示电影主题;双域型网络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能够产生新的隐喻意义,为影片中多模态隐喻表征提供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促使多种非语言符号诸如图像、声音、颜色等参与隐喻的构建,因此,有关多模态语篇中的隐喻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以公益广告《Family》为例解读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进一步揭示广告中的文化内涵,以期为研究广告中的隐喻提供新的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夏季青奥会会徽的"nANJInG"部分别具特色,多模态隐喻意义丰富,以青奥会会徽宣传片为语境材料,利用多模态隐喻判断标准和分析方法,可对其展开认知分析,并借以总结出会徽多模态隐喻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认知语言学隐喻认知角度分析广告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加入了多模态的分析方法,认为图像、声音等模态的引入使从隐喻角度分析视频广告成为可能。文章通过对视频广告香奈儿可可小姐香水广告的多模态隐喻认知分析,证明了该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了解动态文本认知建构过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鉴于品牌跨国运作对消费者国际化品牌名感知-认知机理研究的需求,依托品牌名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提炼感知维度,实施双语品牌名组的"听-看-读"3环节感知效果测试和"记忆、联想及态度"测试以及眼动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品牌名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的构建原理以及品牌名组感知效果与认知效应的相关性假设,获得"读"环节感知维度与态度的回归方程,发现"读-好感度"对提升品牌名组态度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平面广告是图像和文字两种视觉符号相结合的一种多模态语篇,依赖于图像、文字等静态手段,诉诸读者的感知能力隐喻性地传达广告意图。关联原则在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的解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广告通过图像、文字以多模态隐喻的形式呈现,寻求广告信息和读者认知的最佳关联,促使读者自发寻求多模态隐喻的最佳解释,从而理解广告意图。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ELAN软件对口语诗《广岛》中的话语文本、音韵特征和语伴手势进行了分层标注、统计和分析,研究不同模态如何互动耦合来动态构建多模态隐喻。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多模态隐喻构建中,言语、音韵特征和手势基本上同步,实现了时空耦合;言语提供解释,手势形象地表示源域指明动作的产生和结果,音韵特征突出言语的中心内容,三种模态相互作用并贯通成和谐的整体,通过语义耦合和语境耦合形象地揭示了隐喻思维,突出了语篇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符号学和概念隐喻的双重视角,考察了标准化病人互动话语的多模态特征,结果发现:标准化病人互动话语表现出纯语言、副语言、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四种主要模态,通过补充、强化、替代三种多模态协同关系共同完成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通过相似性表征和动态性表达呈现出“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的多模态隐喻;作为教育戏剧活动的主体,标准化病人运用多模态互动话语开展并串联情境活动、叙事性活动和诗化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第Ⅱ类多模叠加态光场的不等幂次差压缩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多模不等幂次压缩态的一般理论,详细研究了第Ⅱ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场幅幂次不等的差压缩特性(即Nj次方X压缩特性),结果发现第Ⅱ类多模叠加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广义非线性二阶不等幂次Nj次方X压缩效应;发现了"奇异压缩"现象;说明这个多模叠加态光场是一种典型的多模非经典光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两方面分析了一则WWF环保公益广告,旨在探索图像和文字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读者的互动,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号召人们拯救猕猴,并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实现符际互补关系,发挥意义共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问卷法研究公益广告的不同表现形式、创意、主题、类型以及广告语言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产生影响的情况。结果发现,公益广告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产生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年级的差异。在表现形式方面电视公益广告的影响最大,在广告创意方面剧情生活化的创意对青少年最具有吸引力,广告语的表达形式也对青少年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百度主题图标是百度公司logo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所使用的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图片,它代表了百度公司的文化和形象,一种集语言文字、数字图片、色彩色调和空间分布等各种符号系统于一体的典型多模态语篇。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分别对不同时期各具代表性的百度主题图标进行研究,促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语言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任意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等幂次H压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任意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2)〉q的广义非线性等幂次N次幂H压缩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条件下,态|Ψ(2)〉q分别处于等幂次N-H最小测不准态、呈现 "半相干态"效应,第一正交相位分量或第二正交相位分量可分别呈现出等幂次N次幂H压缩效应.并且说明了多模偶相干态光场、多模奇相干态光场、多模复共轭偶相干态光场、多模复共轭奇相干态光场等中N次幂H压缩都是笔者研究的任意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等幂次N次幂H压缩效应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基础,借鉴Baldry&Thibault建立的广告视频分析框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拍摄的预防艾滋病公益广告《温暖的家》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通过对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和声音符号体系的逐一解读,说明了公益广告是怎样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实现表意功能,从而达到其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公益广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传达信息,图片与文字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建立广告的意义。这一意义建构的过程需要通过概念整合来进行分析。通过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种不同整合模式,可以将多模态广告分为四类。通过分类,可以将广告在所属概念整合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揭示图片出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广告意义是如何被建构的。  相似文献   

18.
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是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现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出发点,选取作品中典型语料,对蕴含其中的隐喻语言及隐喻现象进行解析,进而对以容器隐喻为纲、路径隐喻为线的概念隐喻框架展开研究,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人物命运的把握,并从认知层面上拓展对该小说的研究范围,为读者提供另一种解读小说的方法,提高对小说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更为全面地解读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9.
英汉民族"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理解英汉语"马"概念隐喻奠定了认知基础。通过隐喻认知,"马"实现了从特定的具体概念向多个抽象概念的转变。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语中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共享大多数"马"概念隐喻投射,但是英汉语各自特有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分布不均衡。进而也证明了认知的重合性决定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偶合;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失配;认知的趋同性推动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马菡  尹立 《科技信息》2013,(14):50-50,52
本文以Kress,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和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国窖1573"的多模态广告语篇,探讨不同模态参与意义构建的方式、途径,解读"国窖1573"多模态广告语篇的深层话语,体现它的劝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