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清泉  吴彦章  刘飞 《甘肃科技》2015,31(3):111-115
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原因或者使用过程中地基的浸水,可能造成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倾斜。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用"地基加固与钻孔取土纠倾"的综合纠倾方法,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少一侧采用钻孔取土迫降纠倾,在沉降量较大一侧进行地基加固止倾,可以恢复大楼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同的加固措施加固效果不同,对比两项工程地质条件相似的建筑物纠倾加固工程,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的建筑物加固止倾侧最大沉降量仅16.11mm,采用灰土桩加固的建筑物止倾侧最大沉降量高达到53.72mm。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钻孔取土纠倾加固工程中的加固效果良好,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淮南市某发电厂净凝水箱的顶升纠倾处理为例,阐述了建筑物纠倾的原理、各种纠偏方法的特点及适宜条件;分析认为净凝水箱发生倾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地表水入渗引起的;综合分析场地岩土工程性质和净凝水箱的结构特点,选择顶升纠倾和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对建筑地基进行加固方案,取得了满意效果;重点讨论了顶升纠倾的设计、施工要点,以期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物中,由于地基土具有湿陷性、且地基土长期浸水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产生,常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当倾斜不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时必须纠倾,以满足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的要求。通过对采用掏土与浸水相结合技术在某办公楼纠倾中的研究,该方法具有控制沉降速度、调节不均匀沉降、安全可靠的效果。经过工程实践,该砖混办公楼经采用掏土与浸水相结合的技术纠倾,使倾斜率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该楼没有发现因纠倾而产生的裂缝,且该楼原有裂缝没有因为此次纠倾而变大。掏土与浸水相结合的技术纠倾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地质特点入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两种分类及其各自特点和对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不当在工程中容易出现的"弹簧土"现象,并对"弹簧土"现象的产生做了力学分析;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方法;以实际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总结了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结合多层建筑的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了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工作,阐述了土挤密桩在多层建筑中处理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厚度大,湿陷性强,目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理论研究仍然无法满足工程实践的需求.如何经济、高效、合理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成为西北地区工程建设的热点问题.通过西北某综合管廊工程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现场试验以及室内土工试验,得出该地区综合管廊工程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建议桩长、桩间距、以及桩身填料.通过研究发现使用挤密桩法挤密后的地基土体湿陷表现形式,并由此提出针对高填方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层铺设防水土工布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灵仙 《河南科学》2001,19(3):317-320
结合工程实例 ,讨论了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各种方法 ,提出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人工挖孔灰土桩的处理方法能汲取挤密桩和垫层法二者的特点 ,可提高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陈建华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42-142,94
针对靖远矿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湿陷性黄土特性,对该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探讨总结,希望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地基处理不当,造成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上部结构的偏移,在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沉降法纠正建筑物倾斜的新技术.该方法运用控制监测技术,施以注水软化土质,降低承载力,使建筑物在控制的范围内沉降,以达到纠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古建筑大部分因各种原因存在倾斜等破坏,古建筑的纠倾是保护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广西贵港市石达开纪念碑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勘察,并利用手算和计算机数值相结合的手段,对纪念碑的倾斜原因进行了分析,手算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分析表明,台风是引起纪念碑倾斜的主要因素.另外,给出了初步的纠倾方案,为纪念碑的纠倾工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都会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给建筑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以某不均匀高层建筑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建筑所经历的两次基础加固过程,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两次加固的效果,并预测了未来两年的沉降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地层不均匀、地基土固结沉降增大桩基负摩阻力是造成本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本项目上部结构施工完成三年后超孔隙水压力才基本消散;基础加固中基桩应选择合理的持力层,如桩长较短,即使桩数多,也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基础加固有一定的滞后效应,由于加固桩体施工对土体有一定扰动,故沉降不会立刻停止,而是在扰动停止后趋于稳定;沉降缝对于控制大规模不均匀沉降意义重大,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桩基基础与灰土地基基础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分析的较优方法。方法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对桩基基础与灰土地基基础的高层建筑物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种方法对桩基基础高层建筑物的数据分析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对灰土地基基础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中,时间系列模型要优于线性回归模型、灰色系统模型。结论桩基基础高层建筑物的监测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灰色系统模型,而灰土地基基础高层建筑物监测数据分析更适合选用时间序列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弄清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分析了盾构法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时建筑物自身沉降与内力变化状况.以某框架结构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将建筑物和开洞地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按照结构-土体-隧道共同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基础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地铁隧道穿越建筑物的区间段内.建筑物的横向倾斜随着盾构的掘进逐渐增大,而其纵向倾斜量最大值则出现在开挖面在建筑物中线附近时;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过程中柱子的等效应力增幅可达20.1%;相对于弯矩而言,建筑物构件的扭矩变化更为显著;当开挖面越过建筑物20m时其变形和内力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某实际工程L型带裙房高层建筑三维分析模型,采用分层地基模型模拟地基土,引入缝连接单元,对不设缝带裙房高层建筑进行了上部结构-桩筏基础-地基共同作用分析,主要讨论主楼和裙房的桩长变化对桩筏基础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主楼桩长增加,主楼与裙房基础的平均沉降以及它们之间的沉降差减小,减小趋势趋于缓慢,对于基础底板弯矩,总体上随桩长的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变缓;裙房桩长增加,主楼沉降量变化不大,裙房沉降量减小,裙房分担主楼荷载的比例增加,裙房倾斜先增加后变化趋于平缓,而主楼倾斜减小.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深基坑开挖及降水诱发地表不均匀沉降而引发邻近建筑变形、破坏机理,以广州某深基坑开挖—降水—开挖为例,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同时考虑开挖和降水前后土体自重应力变化、渗流动水压力引起的有效应力变化以及止水帷幕对土体沉降约束作用时坑外土体沉降机理;借助三维渗流有限元模型分析土层-地下水-承台-桩相互平衡协调问题,探究建筑开裂...  相似文献   

16.
隧道穿越方式对地表建筑物变形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地铁隧道穿越地表建筑的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隧道不同穿越角度和偏心比条件下的数值仿真计算,分析隧道穿越方式对地表建筑基础及结构变形形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以不同角度和偏心比条件穿越时,地表建筑基础的沉降过程和分布形态差异明显.随着穿越角度的减少,建筑基础沉降最大增幅达37.3%,基础最 大沉降位置偏移,沉降分布形态由对称分布逐渐向单侧倾斜,横向相邻柱基沉降差迅速增大,纵向相邻柱基沉降差变化较小;建筑物倾斜值增加明显,最大增幅约10倍.随着隧道偏心比的增大,即隧道逐渐偏离建筑中心,一侧基础沉降增大,最大增幅1.64倍,另一侧基础沉降减少,最大降幅1.24倍,基础最大沉降位置由建筑中心转向侧墙,沉降分布形态由对称分布向单侧倾斜,横向相邻柱基沉降差基本不变,纵向相邻柱基沉降差明显增大,最不利情况出现在偏心比为0.8时.偏心比的改变对建筑物横向倾斜影响较大,对建筑纵向倾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浅埋暗挖隧道引起建筑物沉降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考虑建筑物刚度的情况下,得到浅埋暗挖隧道引起建筑物沉降的预测方法,通过利用弹性地基梁原理,将经验公式法计算得到的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值转换成沉降反力,再利用MIDAS-GEN软件计算沉降反力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利用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分析隧道与建筑物相对位置、基床系数、建筑物刚度以及土体损失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建筑物沉降曲线的斜率随建筑物与隧道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建筑物沉降值随k的增大而减小;随建筑物刚度的增大,沉降曲线趋于直线变化,建筑物沉降差变小;随着土体损失率的增大,沉降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可见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差异沉降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应次力增大、板厚与配筋增加的根源所在。因此,保证建筑物基础的差异沉降为零才是建筑物基础乃至上部结构保持最优状态的根本。广义复合桩基理论既延续了常规复合桩基的设计思想,又是常规复合桩基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代表了当今建筑物差异沉降控制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和科研进展。  相似文献   

19.
深层搅拌桩支护条件下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某办公楼基坑周边建筑沉降进行理论计算,将计算值和实测沉降值分析比较,指出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沉降值存在偏差的原因.在对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因素.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详尽地分析其对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运用FLAC软件对杭州开发区某办公楼复合地基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实际对FLAC模拟结果进行了位移矢量和沉降分析,并将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沉降值进行对比. 在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 分析发现桩土相互作用、桩的设置、载荷时间关系和土层应力分布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